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世俗评说

儒学热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11 19:40:55

  随着高考语文英语分数的改革,语文的地位似乎一跃而起。尤其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学复兴之势愈演愈烈,成为继奥数、英语之后的又一大热门。

一向对大力倡导的事非常敏感。一开始是莫名其妙的抵触心理。比如说,大家都说这个电影好看,我就反而不想看。都说这个东西学了怎么怎么有用,我就不想学。到后来发展到一出现网络红歌或者热销电影我就避之不及。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总觉得一个东西莫名奇妙一夜之间被捧红一定是有问题的。我们说,一整个社会大力的去追捧某一样东西一定有原因。原因是什么,利益。这样东西,要么真的可以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要么就是可以给某些率先跳出来倡导这种东西的人带来利益。这些人往往说一些动听的话,让民众以为这样东西可以给他们带来好处。就像前段时间一些推销所谓“成功学”的人士,打着“让你三十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的旗号招摇撞骗。最后百姓们都没有成功,却成就了他们的成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只能适用于某些时候。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民众太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我们是最听话最团结的民族,有人说了什么,往往一呼百应,万马齐喑。几乎没有人探究事情本身的好坏利弊,大家都这样做,那么我也这样做,反正不吃亏。因为我们是最不自信的民族,别人做的事情肯定没有错,他们都精着呢,自己也别落后了。于是一些热潮往往莫名其妙的兴起,又莫名其妙的退去。

说回到语文热上来。“救救语文”的呼声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还只停留在简单的拯救汉字的水平上。近年来,“中国梦”的口号正值响亮,而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地位似乎不能不提一提。于是教育部大刀阔斧,拿首都北京做杀给猴看的鸡,一举将北京市的高考语文分数提高到一百八十分。此举一出舆论哗然,叫好叫骂的都有,专家学者政客文人都跳出来分析。他们说的热闹,可是苦了那些即将高考的考生们。辛辛苦苦学了十几年英语高考分数说降就降,有冤没处诉有苦没处说,只能咬咬牙赶快背背古文。我们总说要提高汉语地位,这样一来汉语地位绝对提高。但是仔细想想,仅仅是在高考的范围内提高分数,那在社会上,在工作岗位中呢?将语文的分值拉高固然可以引起考生的重视,但是这样做就一定能带来考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这就又牵涉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分数与素养是不是划等号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说,因为任何的考试,只要是考试,就有题目,题目就会有固定的出题套路,而我们的中学老师往往见招拆招,形成固定的解题模式和答题套路,这样一来,只要掌握了答题规律,就算考生的素养不是很高,也可以拿到高分,考试就失去了它选拔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是灵活性非常强的科目,往往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这样一来,考生的生死就完全掌握在阅卷老师的手里,假如是一个很有思想的考生却遇到了一个庸师,那基本上就拿不到一个好分数了。考试也失去了它公平的意义。

说了一大通,笔者还是觉得,分数不能代表素质,热捧也未必促进发展。对于这样的热潮,我们更应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理性,莫要让热情冲昏了头脑。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