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报假账”,还看新标准
各地相继出台新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细化制度规定,调整报销标准,同时强化监督问责。相比之前的“出差不怕苦和累,就怕报销差旅费”,现在党政机关干部的感受是虽然报销“卡”得严了,但出差更单纯了。当然,一些具体规定还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细则。(新华网6月19日)
出差,对党政机关干部或是一般企业人员来说都是常有的事。由此不难猜测,报销差旅费就不应该是什么棘手的问题。但是,为什么机关干部会有“出差不怕苦和累,就怕报销差旅费”的想法?报差旅费很困难?还是报的差旅费太少,入不敷出?
当下,基层党政干部现行的差旅费报销制度确实存在一些弊端,这些弊端让报差旅费和审核发放差旅费的人都有点“吃不消”。对报销者来说,报销金额偏低导致的“报假账”情况是怕报差旅费的原因之一,基层干部们出趟差入不敷出,自然没人愿意出差。对审核者来说,报销标准不够严格,审核差旅费的人员往往知道干部们出趟差不容易,如果严格按章执行报销会让干部们“折本”,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上两个原因相结合,就会导致“报假账”现象的发生。报销者因差旅费少,就“想报假账”,以填补自己差旅费“入不敷出”的空洞。审核者的放行,更让报销者“敢报假账”。
据了解,新出台的差旅费管理办法主要从差旅费的报销标准和监督问责两个方面进行改革,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报差旅费难”和“报假账”等问题。
提高报销标准。要从根本上解决“报假账”这样的问题,必须要首先改善当下部分机关单位“差旅费低”的情况。提高差旅费标准,不是盲目提高差旅费金额,是要在不违反“四风”并做到勤俭节约的前提下合理提高差旅费的报销金额。不能让机关干部因为觉得“出差”是“倒贴钱”,是“亏本买卖”而害怕出差,影响正常办公。
严审报销过程。提高了差旅费的报销标准,就绝不允许再有“报假账”这样的情况发生,不然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可将报销标准定为几个不同等级,没有凭据的消费只能按最低的消费等级进行报销。数额较大的消费,则必须出具相关票据,在报销标准范围内予以报销。有其他的因公消费情况的,应开具专用票据另行报销,不能纳入差旅费报销范围内。
出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干好工作,若因差旅费报销问题影响正常工作,着实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新的差旅费管理办法能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