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拿出力作来
近年来广东诗坛颇不景气,面临各地严重挑战。在寥若晨里的青年诗人中,司徒杰是以专门抒写教师生活而闻名的。其发表在《诗刊》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上的《沿着长堤,我走着》,堪称他“系列诗歌”中的代表作。司徒杰是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八二届的毕业生,分配在广州当教师。他为人朴实诚恳,诗如其人,总是那么娓娓动听地向读者倾诉,简洁明快地倾诉其衷情,包括他对教师生活的一系列认识。一串串感受,看似轻淡,实非浅露,锋芒暗藏。这是他诗作的一般特点,同时也构成其诗的“生存理由”。
司徒杰孜孜不倦地开拓自己的生活和艺术视野,默默地为广东诗坛耕耘,他所奉献的劳动果实,证明他探索之路的可行性,显示他尝试的初步成功。作为青年诗人,这是难能可贵的。其中《沿着长堤,我走着》一诗,就是一个可喜的信息。这首诗写于一九八二年,虽在两年后才发表,却并不失落诗本身新鲜的意蕴。从这首心血之作,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初步成熟,而且预示他正走向全面的成熟。司徒杰无疑是广东诗坛的一线希望之光,是一颗上升中的新星。
纵观当代诗坛,大凡在教师题材的诗作中,一般是直面教师生活,主要是描写和雕刻教师的教学形象,有时也通过描写学生,以便烘托教师崇高的正面形象。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艺术,作为敏锐的诗歌创作,如果不约而同地出现类型化、脸谱化、表层化,这也是不妙的征兆,它不但紧缩了艺术表现的广阔而多层次的时空领域,而且往往还会败坏读者的审美口味,以至厌弃这一类题材的作品。而司徒杰的力作《沿着长堤,我走着》,却是别开生面,另辟蹊径,寻找到了表现教师独特的艺术角度:从侧面对教师的形象进行工笔勾勒,着重把教师课外活动的一系列心理现象和行动方式,随意而又精当地绘制成一幅速写,一轴素描,具有扑面的清新的生活气息,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颇得“工夫在诗外”的真传,令人如获至宝。这是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把握及其美感特色所在。
所谓侧面勾勒的艺术角度,指诗人根据特定的情景,紧紧抓住教师家访这一独特的行为方式,通过教师的眼睛及其流动的思想,对珠江长堤进行美的掠影,对“我”进行一番自我审视,对为人师表的义务和教师的神圣使命进行观照,对家庭和社会进行品鉴和体察,对人民教师进行入情入理的“自我表现”,由这系列活脱脱的意象,有机组合并血肉般呈现出教师业余生活的丰富内容和沉甸甸的价值,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教师职业的光荣与艰辛,以及教师的忠诚和忧虑:
中国,在消除忽视物质的灾祸以后,
重视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建设。
长堤,正进行着灵魂的巡礼,
祖国,给每一个行人评定着合格与不合格。
这是诗的结尾,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因为诗人在充实抒写的基础上,通过这个推导性的结论,对诗本身是自然而然的生发和拓展,也是扣人心弦的肯切之言,喷射时代的色调。这首诗也许有了这样升腾性的“豹尾”,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这首诗的“风头”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开头段那移情性的南国风景描写:
沿着长堤,我走着,
江涛和着我步履的节奏,拍击着长堤,
木棉树举着火红的礼帽,给我让路,
老榕树肩膀挤着肩膀,窃窃私语:
瞧,来的这个小伙子,不错不错!
这样情景交融,意象迭出,一路由拟人手法构设的动感,不正是诗人带着乐观工作精神的生动写照吗?不正是诗人对年轻有为的教师的赞美吗?不正是诗人对一切充满希望的借景抒怀吗?这表明诗人的主观感情,已找到多层的客观对应物,并且得到含蓄的表现。这样亲切的写景,如果没有继续进行深层次的描写和抒发,这首诗虽有鲜艳夺目的“凤头”,难免流于那种一味“唯美”的追求,那就显得轻飘飘,没有多少艺术感染的份量了。
这首诗的成功,不但在于有凤头和豹尾,而且还在于这首诗完整的“猪肚”。这猪肚就是诗的内容主体,装满了此诗主要的东西,是一个重要的艺术载体。诗人在诗中,反复使用“沿着长堤,我走着”这一标志诗人动态(方位移动)的叠句,依次给读者推出几个蒙太奇镜头:“我”——-要去家访,“要把教育者的美德带到每一个角落”,因为尽管人民教师样子平常,但仍然备受称赞。这暗示了广大群众对教师的理解和敬仰,表明了教师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的良好情况。“我”——-低头望望别在胸前的灿烂校徽,不禁顾影自怜,充分意识到职业的神圣和艰巨。“我”——脚步匆匆,任务繁重,因为家访是“业余”的,而它又是教学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因此,“我”顾不上欣赏沿途的风景,“但为了幼儿园孩子们悠闲的速度”,却主动给祖国的花朵让路,这暗示和象征诗人对儿童的爱护和寄望,这难道不是教师的丹心谱吗!?“我”——一路讲文明,树立风范,“我的字典里没有一个词句会污染别人的耳朵”。“我”——公正大方地与各式各样的家长打交道:对拿官架子的,绝不点头弯腰,而是保持人性的尊严和人格的独立,更是捍卫教师的应有的威信;对喋喋不休而含混不清的粗人,“我”有耐性,做到于官于民,一视同仁,无私无畏。这些细节性描写,以及心理活动的剖析,浮雕般凸现教师平凡而伟岸的形象和品格。于是“我挺着胸膛,步履坚实地走着”——
绿灯,向我含情致意,
孩子,为我露出笑涡;
我祝愿四周空气更加明净,
我坚信脚下道路日益开阔;
看,推动着航船的江水和散发着氧气的树木,
为我的到来唱着一支信任的歌。
这样的抒写,物我浑然,情理交融,形成内在节奏的意象群,使内容与形式较好地统一起来,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正如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所说的:“没有意象的情感是盲目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意象是空洞的意象……因为艺术不是空洞的想象或骚动的激情,而是以另一种行为的方式来超越这种行为……”。这首诗意象纷呈,千姿百态,但都由教师的德行和信仰这条红线牵引着,有机地构成艺术整体,突现和讴歌合格的人民教师形象及其高尚情操,尤其是高唱“一支信任的歌”,引起读者共鸣。只因促使社会矫正偏见,切实地还给教师应有的地位,包括一定的经济地位,这是社会共识。只有重视教师从精神到物质上的双重建设,教育战线才能向光明伸延,教师之路才会“日益开阔”。祖国才能确保代有人才出,从而推进四个现代化的全面建设。这也许是这首诗从思想内容上给我们的启迪。由此可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深沉高远的,至今仍有认识和借鉴的意义。从艺术构思与表现上看,也只有这样的“猪肚”,这首诗才会有充实感和时代感。
总之,司徒杰这首诗是教师题材中的佳作,也是近年来广东青年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广东诗人钱超英曾呼地呼唤吁过:“诗人,拿出思想来!”司徒杰以《沿着长堤,我走着》这首有思想价值和艺术水准的诗,默默的呼唤:诗人,拿出力作来!是的,只有思想和艺术和谐交响,达到一定极致的诗作,才有抒情的深度、广度和厚度,才能撑开零落难堪的广东诗坛的一片新绿。这是司徒杰和广东广大诗人共同的追求和艰巨的目标。
1985年4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