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写景散文

江南小镇

发布时间:2024-07-03 22:01:27

  家在江南,对江南小镇自以为是熟悉的。然而溢美周庄的文字渐渐多了起来,使我开始怀疑我以前对于江南小镇的认识,是否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旅美画家陈逸飞取材周庄创作油画《故乡回忆》,在海外华人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台湾女作家三毛面对周庄热泪长流,记忆中响起的是童年的脚步;以至于勾动得余秋先生也觉得必须要去一个这样的地方了。

  周庄,简直成了一代文人心灵的栖息地。

  其实,江南小镇本不是属于文人的,她太纤弱,承载不动得意文人的抱负;她又太富丽,容留不了失意文人的忧伤,能在此长久居留的,只能是腰缠万贯而又不愿张扬的富商,就象周庄的沈万山。

  “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是所有中国文人的终极梦想,达则居庙堂之高,穷则处江湖之远,江南小镇,从来不会成为中国文人心中的最终归属。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如此的凄凉忧伤,就因为在心中还有更大的梦想,还有一展政治理想的抱负。

  那么,是什么使江南小镇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向心力,使之成了当代文人心中的一片净土?

  江南小镇大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就我附近的小镇而言,千年古镇石门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相传吴越两国在此垒石为界,号日石门,只可惜沧海桑田,除了一条名为“垒石弄”的小巷和一块今人所立的“古吴越疆界”的石碑,石门湾两千余年的历史沉积至今已荡然无存;而另一座更为有名的小镇乌镇,因为地处两省三府交界之地,交通便利,商贸繁忙,很早就已形成颇大的规模,茅盾先生有句“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使人约略可以领略乌镇的历史渊源。实际上,到民国时止,乌镇所拥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已蔚为壮观,小小一镇,有佛寺、戏台、双塔等众多文物古迹,只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无力庇佑这片土地,至解放时,大多文物古迹已被毁,十年浩劫过后,更是所剩无几了。

  江南小镇所处的地域,历来是有名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厚,有都市生活之便利,却无都市生活之喧嚣;有田园牧歌之情趣,却无山居野处之不便;再加上这里地势平坦,不利作战,历代兵家相争,都不会把目光停驻在这里,因此,即使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这里的人民生活仍相对比较安定。如此一来,这里就成了最适宜人们居家生活的地方。

  在今天,江南小镇更是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走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前列。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安定,居住环境和谐优美,在江南小镇购房而居,已经成了许多人心中的梦想。

  然而这不是文人心中的梦想,文人心中的江南小镇,是宋、元、明、清时期的江南小镇,是未遭现代物质文明侵袭以前的江南小镇,是青砖碧瓦、石板青青、小巷弯弯、丝竹悠扬、茶韵飘香的江南小镇,那些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声嘈杂的现代江南小镇,几曾勾引过文人的目光。

  所以,去不去这样的一个江南小镇,倒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中,还能容留一片净土,一个心灵栖息的地方。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