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落的追忆
每一次从城市回到农村老家,看到路边吃草的牛羊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看到山上的绿林就会感觉到城市没有的舒适感,看到被风霜冲刷的土屋都会想起我们家的老屋。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卢氏农村娃,小时候生活虽然很苦,但也很甜。依稀还记得老屋的样子,那份感情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老屋的老模样
一走进大院,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家的小屋了,那时候还是青砖瓦房,屋顶一片一片的青瓦整齐的铺设着,一到夏天雨天过后,瓦片上就会长满一种多肉的植物,到现在我都叫不上名字,孩子们总是喜欢上房去采摘,采摘的代价就是哇哇的哭声夹杂着母亲的打骂声结束。院子内的四棵大树让我们夏天充满了凉意,听姑姑们说那三棵椿树、一棵槐树是爷爷在爸爸满月时亲手摘下的,寓意着开枝散叶,子孙满堂。每到春天妈妈都会给我们摘嫩椿芽做阳春面,采槐花骨朵做蒸菜,现在都能闻到满屏的香味。树下爸爸垒了一个猪圈、搭的鸡棚,养了两头大白猪、十几只小鸡,夏天我们会去打猪草,给猪喷水洗身子,洗着洗着就变成了孩子们的泼水节了。每到年前,爸爸都会把猪卖了,鸡杀了给我们过年,那时候一听到过年就会流口水。现在的我们只有在超市里吃到工场鸡,工场猪,仿佛少了一丝的年味儿。
老屋的孩子们
我们是一个四合院,院子里住了四户人家,现在觉得那时的人们盖房子是多讲究天人合一,每个方位一间房,中间院子,每间房都不遮挡阳光,不像现在楼层高了阳光少了。那时候院里住着成十个小孩,我们家就姐弟三个。一到放暑假孩子们就分成了两帮人马,男孩子们结队上树去捉知了,地上捉蚂蚁,下河去摸鱼,我还记得我有一次去抓土马蜂,把我的手蛰成了猪蹄子,每次看到右手都会想起妈妈打我的棒子和抚摸我的泪水。女孩子们在院子里跳皮筋,抓石子等分输赢的游戏,谁输了就罚谁去给爸爸妈妈要钱买零食,那时候好像也没什麽零食,依稀记得有1分钱的粘牙糖、玉米棒,每次都会要一角钱买了大家分着吃,那是真的好吃。那时的孩子没有多少玩具,但是丝毫不影响童年的乐趣。慢慢地我们都大了,孩童时代的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只剩下了平常的问候,过年的走动。
老屋的感情儿
老屋已经不在了十多年了,每次从那地方路过,都会看一眼现在的高楼,莫名的感伤,莫名的欣慰。世代在发展,城市在变化,老屋已经永远在我们的记忆里了。老屋的情更多是父母的亲情,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为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学,做早餐生意30余年,辛苦赚着钱供着我们一个一个离开家乡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那时我们一家五口人挤在不足30平米的小屋里,甚至有村里人嘲讽他们说“供三娃子上那么多学有啥用,有钱了买个好房子住住,出去打工不照样赚钱,自己受那洋症干啥”。爸爸总是笑笑不说话,继续干着自己的活,依旧守着这个老屋,一年又一年。爸爸小学都没有毕业,一辈子吃了没文化的苦,他知道知识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现在的我们终于长大,坐在办公室,不用早上4点起床去接受风吹雨打;住在高楼,不用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屋;吃着全国到处的蔬菜,不用一到冬季就是酸黄菜、腌萝卜。他们的苦都留在这老屋,都留在了记忆里。
城市在发展,每天都有着变化,老屋承载了父辈一代人的记忆,也见证了我们的童年,我们的成长,我们的亲情。老屋的模样越来越模糊,但是越来越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