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写人散文

韩信与李广

发布时间:2021-09-01 22:05:19

  小时候看小人书时就知道汉朝有个飞将军李广,还知道有个被刘邦拜为大将的韩信。韩信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更广泛,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也知道韩信“胯下受辱”的故事。小时候看小人书只是看热闹,知道李广的箭射的好,一次李广打猎,把一块石头看成老虎,一箭射去,箭头都射进石头中,可见李广功力之深。小人书还有韩信从市井无赖胯下爬出来的画面,一市人都在嘲笑韩信胆怯。这是多么侮辱人,使人羞愧的场面。那时觉得韩信是一个被人经常欺负的“窝囊废”;虽说韩信后来被拜为大将,但对他从无赖胯下爬出来的阴影总也挥之不去。成年后,司马迁的《史记》是必读的史书,看史记你会不知不觉被司马迁带进几千年前的场面,你会为一些宏大、壮烈的战争场面时而振奋时而叹息,有时又会为一些人物的冤屈、悲壮而掩卷扼腕。这真是“台下看戏,替古人担忧”。

  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对李广给与高度评价:“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是说李广生不逢时,假如早几年跟随汉高帝刘邦打天下,被封为‘万户侯’是没问题的。“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是说李广因为迷路而延误军期,不愿为此再吃官司而自杀了,全军知道了此事都哭了,老百姓听说了,知道不知道的、老的、少的都为之垂泪。“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司马迁在最后把李广比喻为“桃李”,“桃李”不会说话,但花的芬芳美丽和果实的甘美,引来的人把树下都踩出小路来。唐朝诗人也赞李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一生身经百战,战功赫赫,但总没达到“封候”的标准,而且他一生悔恨的事是杀了已经投降的八百个羌人。李广因征战失利,被免了官职,一次夜间外出,在霸陵亭被霸陵尉禁止通过,被迫留了一宿。《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李广因为被免了职,他的随从通报:“这位是原李将军”,霸陵尉不买账:回答:“就是现在的将军也不准夜行,更不用说是原来的将军了!”这个霸陵尉虽说喝了点酒,但他也是在执行公务,是按制度办事,按说也无可厚非。但李广却耿耿于怀,在重新启用任右北平太守时,趁机把这个霸陵尉带到右北平斩首了。笔者未解的是:令匈奴闻风丧胆、数年不敢近右北平的“飞将军”,何致如此心胸狭窄?!定要将一时因喝了一点酒,得罪于他的霸陵尉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是典型的“公报私仇”,我们没法去推测李广的心理活动,司马迁也没对此事作更多地评论,但李广如此狠毒的报复心与他的英雄形象着实不符。但也有人非常宽容的说:“对于一个安邦定国,保卫边疆的英雄来说,没有必要计较李广他的这一点点人格瑕疵。”是的,李广保卫边疆是为了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可对于霸陵尉来说,却是家破人亡了,他的妻子怎么想?他的儿子怎么想?他的父母可怎么过?!

  相比之下,韩信倒是一位知恩图报,恩怨分明的人。在他建立赫赫战功,被封为“楚王”后,立马派人找来当年给他饭吃数十天的一位漂洗丝絮的老妇人,赏千金。也找来了曾经给韩信饭吃数月之久,却因妻子阻挠没坚持到底的一位“亭长”,赏百钱,并狠狠训斥这位亭长做好事不做到底。这一点我觉得韩信做得有点过,你白吃白喝数月了,什么时候是个头!也难怪亭长妻子不耐烦了,毕竟大家吃碗饭都不容易。韩信更找来了当年使他“胯下受辱”的那个少年;凭韩信“楚王”的地位和权利,杀一个当年曾侮辱他的人,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要比李广杀霸陵尉程序简单的多,并且韩信受到的耻辱远远大于李广被霸陵尉留置一宿所受到的怨恨,理由也更充分。但是,韩信并没杀这个人,反而给他安排了一个“楚中尉”的职务。韩信和他的部下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由此看来,韩信的胸怀气量远比李广大的多,韩信在穷困潦倒时就能够审时度势,全面长远的看问题了。

  楚汉相争,形势处在相持阶段,当时韩信是齐王,手握重兵,韩信如果倾向刘邦,项羽就会失败,如果倾向于项羽,刘邦就会失败。项羽派人说服韩信,要韩信自立为王,不偏不向,使全国形势行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韩信对刘邦感恩戴德。《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这是说韩信以为:我在项羽手下时只不过担任“郎中”的小官职,是一名护卫,我说的话没人听,计策也不被采纳,所以我就投奔到刘邦这里来了。刘邦任命我为上将军,统领数万部队,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言听计从,才有了我的今天,我要是背叛了刘邦,是不道德的,所以我不会听从你没的劝说,请为我谢谢项羽。

  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韩信千金谢“漂母”,和对策反他的人的对话中不难看出,韩信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他对刘邦的知遇之恩的回报,是帮刘邦打下汉朝四百年的基业。韩信虽然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但却在全国平定,人心思治的情况下阴谋叛乱,被吕后处死。我们只能说韩信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而不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否则,缤彩纷呈,斑斓壮阔三国演义的故事,就不是东汉末年,而是西汉初年了!

  我们且不去评论韩信的功劳和最后的下场,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里已经对韩信充分的肯定和极大同情,韩信在对待给自己饭吃的“漂母”知恩图报和对侮辱自己的少年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的做法,两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成为千古美谈。“天下熙熙,为利而来;天下攘攘,为利而去”,市场经济在追逐“利”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大力提倡“知恩图报”的美德,放宽我们的胸怀,多一分宽容?!

  2009-6-15凌晨

  修改于2011。2。18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