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不问世俗,无问西东,坚持本心
/01/
这部影片穿插的讲述了四个时代,四个故事,有儿女情长,也有家国情怀;有民族的大义,也有人性的拷问;有世俗的虚伪;也有内心的坚持。影片里最打动我心的是一种"不问世俗"的内在精神。四个不同时代年轻人的的故事,他们看似不相干而又紧密地相连。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他们直面内心,直面真实,他们"不问世俗,无问西东"做出选择,走出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
民国时期,吴岭澜处在理科盛行的时代,而他喜欢和擅长的是文科,老师劝他专专业,几度迷茫,几度徘徊,几度忧思,最终他没有迎合时代潮流,遵从自己的内心。
抗战时期,沈光耀违背母亲的意愿,放弃富裕生活,将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投身战斗,牺牲前投下食物意外地救了张果果父母的命;
文革时期,王敏佳为了解救老师,写匿名信被批斗,落得被批斗最终毁容的下场;与王敏嘉一起写信的李想,选择明哲保身,让王一人承担后果。最后,因为内疚去支边,最终在生死边缘,遵从内心,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张果果的父母,自己葬身雪场;
当代社会,张果果的提案给了四胞胎的父母希望,却最终输掉了提案,无法兑现自己说过的话;他没有听从同事的劝告,离开四胞胎,而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妥善安置四胞胎一家。
影片中,不管身处如何的境地,他们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他们勇于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做真实的自己,对世俗置若罔闻。尽管选择之路有悖于世俗,充满荆棘,杀机四伏,甚至随时可能丧命,但他们毅然决然地踏上这条路,并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一种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不同时代的,散在的,几个人的人生故事,通过贯穿其中的一种精神串联起来,一种世代相承的"不问世俗,无问西东"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指引他们,生死抉择之时,不问西东,只问初心;不问西东,自问自由。人生之路,虽泥泞,崎岖,艰难,但走出敢勇,走出盛放,走出永不退缩的人生传奇。
/02/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选择无处不在,我们是否像电影里的他们一样,坚持"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我有一位朋友小A经常为社交聚会头痛神伤。他虽然不爱交际,不善言词,但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在职场步步高升。随着职位的高升,社交活动的邀约日益增多。他身居要职,大老板们隔三差五的送来邀请函,酒会,研讨会,开业剪彩等五花八门的邀请。夜深人静时,他俯于案头,盯着邀请函发呆,心里念叨"去,不去,去,不去",喜静的内心与人情世故之间纠结,不知该如何选择。
如果参加,自己向来不喜欢抛头露面,不擅长与人沟通,讨厌假装热情地与人握手,讨厌别人假装熟悉又亲切地叫MALY,讨厌假装关心时事谈论与她没有半分钱关系的美国政治。而会场的灯光、精致的布置,艳丽的交际花们令她感到拘束、无所适从;如果不参加,其他高层都参加,在别人眼里,他显得傲慢无礼,又格格不入。刚刚上任时,新官上任处处小心,他随了世俗,尽量挪出时间参加这些不喜欢的聚会,但是无聊的聚会并没有让他安心,反而让他为不喜欢的事情纠结烦忧,他感觉力不从心,难以应付。
他在内心不断拷问自己,"不是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而是来自世俗的压力,我为什么要承受?我为什么不能追随自己的内心?"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苦苦挣扎,最终,他心一横,听从内心的意愿,不再参加任何无聊的,不喜欢的邀请活动,就算被其他人疏远,再被降职到原来的岗位,也绝不违背自己的内心。慢慢地,他与其他高层疏远了,但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工作中,攻破了其他人难以攻破的难题,用专业上的辉煌为自己竖起一面不到的旗帜。
小A是幸运的,也是人生的赢家。她站在时代浪潮的漩涡之中,冷静地扪问内心,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穿过世俗的眼光,坚定自己寻找的脚步。
03
现实生活中,你,我,他,每个人都有过小A一样的内心煎熬。当我们站在招聘会现场时,面对各种工作机会,选择喜欢的编辑工作,但工资低,还是选择不太喜欢的研究工作,但高报酬;当我们每次打开纸张时,提起笔,选择写自己内心所想,所思,所感触,还是为了点击量,写一些读者喜欢阅读的东西;当我们面对爱情时,选择不问世俗的,不求回报的,牵着喜欢的人的手漫步夕阳下,还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掂量过物质后,违心地与某个陌生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当我们对到孩子的教育问题,选择不跟风报学习班,周末带孩子逛游乐场享受亲子时光;还是挤破脑袋送孩子学舞蹈,学美术,孩子疲于应付,自己历经憔悴。
我们生活里的很多抉择,关于婚姻,关于事业,关于朋友,关于教育等等,如何选择,其实是一场内心与世俗的斗争。只是有时候,内心是脆弱的,世俗又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我们面对选择,能像电影里的沈光耀他们一样,遵从内心,不随波逐流,做真实的自己。面对汹涌的时代浪潮,我们勇于站在潮头,搏击风雨,砥砺奋进;面对人生中的抉择,我们叩问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不随波逐流,坚定自己的选择,从容而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