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多数人的回答不外乎两点:第一,做最大的官,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皇帝,最好做皇帝。第二,发大财,在这方面,有许多炫人眼目的明星。先说中国,古时有石崇、沈万山、胡雪岩,现代有陈嘉庚、李嘉诚,最近又有因创建网络服务平台而走红的马云、马化腾。至于外国人,更是不得了,对于比尔.盖茨、沃仑.巴菲特,用“富可敌国”已不能形容他们的富有,他们手中的财富,足可以买下几个小的国家。人们对这些人物,若不崇拜,也一定垂涎三尺。但我要说,这是人生的一种地位,而非人生的境界。境界与地位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二者几乎没有可比性。孔子的最得意的弟子,被尊为复圣的颜回,每天只有一瓢饭既已知足,悠哉乐哉,因为他有一种“境界”。庄周拒不接受楚王以宰相官职相招,将宰相一职视为用来作祭奠的死乌龟,因为他有一种“境界”。明代的万历皇帝很想“孝敬”一下山中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对皇帝要赏给他的荣华富贵毫不感兴趣,结果被皇帝“追”得到处乱窜,因为他有一种“境界”。
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金钱,名誉,地位,乃至生命都不足与比。这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是什么?这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就是“道”。孔子说,如果早晨他闻到了道,就是在晚上死了,他也心甘情愿。不过,这位孔圣人一生也没有得到这个“道”,否则他就不会带着他的众弟子去周游列国,去求一官半职了。这个“道”反倒被庄周、张三丰这样的人得去了。
“道”是什么?在孟子看来,道就是“气”。他身上有一种“浩然之气”,而且他觉得这种“气”是可以感知的,能强能弱,有时充乎天地之间,有时又是干瘪的,这“气”受人心的统领,人心正,其“气”足,人心不正,其“气”虚。为了养他的“浩然之气”,他宁可终生不做官。朱熹认为“道”就是理,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天地万物之间,一理常存,顺理者存,拂理者灭!王阳明在人生陷入绝境之时,忽然龙场悟道:他觉得道就在人心,宇宙、天地冥冥之至真至妙之理,就在人性中,开发、还原人的心性,即可获“道”。西方人的哲学之宗——《圣经》中说得更直接,也更明白:“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对“道”的崇尚与追求,是人类对自然本原和人类自身的一种追溯和反思。很多人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务虚”。然而人类的文明,就是在这种“务虚”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人的灵魂就是在这种“务虚”的过程中得到净化和升华的。
一个西方人,接触或了解另一个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信什么?”这是一个人的必答题。但这样的问题,千万不能提给一个中国人,中国人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一脸的茫然,他的脑子里会画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反问:人活着,还需要信什么吗?的确,现在的中国人,什么也不信,他们只相信实际的东西,他们要活得更实际一些。中国人去外国,在填写登记表的时候,会看到这样一栏:宗教信仰。很多中国人往往要显示一下自己民族精神的高贵与洒脱:写下“无宗教信仰”或“无神论者”几个字,这时会有好心人和对填表人负责任的工作人员作出一个善意的提示:在宗教信仰栏最好不要写那个“无”字,不妨将“无”字换成“儒教”两个字。这种情况,会使很多中国人感到困惑,实则这更是一种尴尬。
没有信仰的“务实”,没有精神的生活,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那就是对物质的极度沉迷与贪婪,由对物质的需求,变为对物质的欲望。这种欲望,会挤掉人性中的很多东西,会挤掉人的良知与道德,会挤掉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西方国家的慈善事业很发达,搞慈善的大多都是一些富人,尤其是那些富豪,更是乐此不疲。不论是美国早期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还是现代的网络巨人比尔.盖茨,都热衷于慈善事业。盖茨退居二线后,专门拿出30亿美元建立了一个慈善机构,对缺医少药的贫困非洲人进行救助,在盖茨的带动下,目前这个组织已经筹集了数百亿美元的救助资金。美国或西方国家,很多公益事业是由这些慈善家来完成或支撑的。这种慈善精神也存在于国外或外地的华侨与华人身上,他们中很多人拿出一部分自己用血汗换来财富,用来回报尚未富起来或正在走向富裕的“祖国母亲”。然而,收缩一下我们的视野,把目光聚焦在我们的本土上,情况又如何?中国“先富起来的”不乏其人,后富起来的大有人在,私人企业林林总总,腰缠万贯之人,多如毛发,他们又为慈善事业做了些什么?他们在中国的慈善事业中的地位如何?无须讳言,西方的很多人搞慈善,是看在上帝的面子上,中国人不信上帝,把自己当作了上帝。把自己当作上帝的人,只爱与自己相关的,与自己相关的,就是老婆、孩子、房子、车子,但更爱的是自己:多抓一把钱,实惠得了,多吃一顿美餐,肚子得了,多搞一个女人,欲望得了。至于说了多少谎话,搞了多少次欺骗,损害了多少别人的利益,全不在他的计算之中。更有一种人,权力有多大,野心就有多大,野心有多大,贪心就有多大,贪心有多大,恶行就有多大。碌碌欲中人啊,你们纵然不相信头上有天堂,难道也不相信脚下有地狱吗?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