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
吃饭?吃饭当然是很重要的事情,自古以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无需辩驳的真理;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说过“吃饭第一”;当前的胡锦涛温家宝政府也对农民,农业,农村工作相当重视,说到底还是在关注民生方面的人们的“吃饭”问题。
人为什么要吃饭?各种菜肴怎样的制作?餐桌上有一些怎样的礼仪?没有事情的时候你到书店里去转悠一下,这方面的书籍可以说多的是,如若你要把这些书籍都去看一下的话,恐怕你一辈子都是看不完的。
也许有人认为我在上面一段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人为什么要吃饭?人为什么要吃饭,人饿了就要吃饭嘛,这还用问?当然“人饿了就要吃饭”这是一个绝对的理由。而事实上一些过往的故事也证明了这一个绝对理由正确性: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再比如有人曾经总结出来了世界上最美的美食就是“肚中饥”,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人在处于饥饿的状态下对食品的美味是最有体会的。
人饿了就要吃饭,“肚中饥”是最美的美食,这当然是无可辩驳的理由,但是我想说的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对于满足人们的填饱肚子的第一需求并不如以前那样显得具有特别突显的分量,相对而言,吃饭成为一种消遣,一种仪式,一种交往更为重要。
人们时常有这样的感叹:吃一桌丰盛的宴席倒不如花几块钱随便吃一点街边小吃那么满足口福。但是事实上大酒大席的宴席虽然你不愿意吃,你却不得不吃,甚至还可以上升到“舍命陪君子”的高度。让人幽默的是这种舍命陪君子,却不见刀光剑影的厮杀,只见觥筹交错的举杯换盏。
想谈一下昨天今天的这两个饭局,两个饭局都是有关于亲朋的婚丧嫁娶之事而操办的。亲朋有了喜事,操办一点酒席,然后让我们作为亲友的送一点礼也是情理之中,但是有很多的人恐怕与我有这样的同感:其实亲朋做事,花点小钱送一点礼金倒没有什么,最怕的还是在酒席上我喝酒。迫于无赖昨天晚上的酒席不胜酒力的我喝酒了,用朋友们的话来说那是喝得一个“耿直”。起初的时候,我并没有打算喝酒,只是给自己倒了点饮料,但是随着饭局的进行,他们说我一个大男人就只喝一点饮料“不合规矩”,在朋友们的劝诱之下我接受了第一杯酒。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有了第一杯酒就不愁第二杯,不胜酒力的我,没有几杯下来就满脸通红,胸口难受,神情恍惚,但是朋友要你继续喝你却不得不喝,不然的话你就不“耿直”了,所以到了后来,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体难以承受,但是朋友给我倒酒的时候我还是得一杯一杯地接下来给喝了。喝到最后酒席散开的时候,由于酒精的作用显然我是不能散步回家的,两三百米的路程都只得由朋友搀扶着把我送回家,回到家里我吐了。酒精作用还没有完全地散去之时就回想起了在饭局上朋友们对我的评价——耿直,我不禁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朦胧中我对妻子说:“明天的酒席,我还要喝酒,不然的话朋友们会说我不耿直。”
今天中午的饭局和昨天晚上的饭局差不多,还是两个字“耿直”。
说道饭局上的喝酒自然就让人们想到了中国文化中的“关系”两个字,“关系”两个字在中国文化当中完全可以用老子的一句话来总结:那是“道可道,非常道”,是让人很难说清的。
有一种解释说关系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义务,是建立在历次互动与好处的交换基础之上的,关系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现金能够在相互之间储存和消费。。。。。。
解释得倒是这么一回事,这样的一个定义,问题一下子就出来了:关键是人们怎样来具体地操作,怎样来互动与怎样的来交换。。。。。这不是一门很为高深的学问么?
吃饭的时候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餐桌上摆的这一盘盘菜,在我们的眼中是不是可以看作是我们的一个个关系呢?同样地,我们在利用自己的人际资源的时候是不是就像我们在夹菜呢,只要对自己有利我们是不是都可以拿来一用之呢?给同桌的这些朋友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话题,但是同桌的朋友指着桌上的一盘菜问我说说这一盘菜又代表谁呢?这个问题真还把我给问蒙了。我还真不知道我眼前桌上的这些菜各归何处:这是张三的猪心呢?那是李四的狗尾呢?或者眼前这是王二的心肺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