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日
我从来都没有把北京列为所向往的旅行目的地,原因很简单,就是一直以来我都厌烦大城市,大城市如蚂蚁般匆忙的人群,奔流不息的汽车和机械的。浮躁的。虚伪的。表面上干净实则它的任何一处缝隙角落里都掩藏着的肮脏的气息,这些气息让我无所适从,所以,只有远离;一个偶然因素,有人说如果我去北京旅游,他可管吃住。在“沾光”思想的驱使下,我登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十一月四日早九点三十车到北京站,接站的人为了表示热情,本来公交车一元钱可直接到达的地方,他非要打的去。最后出租车的计价器上显示六十六元,让我颇感奢侈。匆匆放下背包,稍作安顿,在饭店门口乘公交车时首先看见一个站牌上有“香山”二字,就一步跨了上去。车到植物园就远远地看见了山的影子,低矮。干枯,这不会就是香山吧,与秦岭相差甚远,秦岭的任何一条山沟走进去都比它美。不解的是游人却如潮水般涌来,买门票竟排起了长队,这也是目前国人逐名的效果,不管实质,只管名声;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手段出的名,只要有名,一概热衷。香山的名声来自于它是皇家园林,是乾隆皇帝在金朝永安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并更名静宜园。园内古树参天,特别是那满山的黄栌树,每到秋天,火红一片。可毕竟它位于北纬39度以外,有来自张家口干燥的西北风常年侵袭,给人的感觉除了干枯再无别的好印象。它的最高峰香炉峰仅550米,一般驴友半小时即可登顶。走惯了秦岭的青山绿水,在这北方的枯山上行走,总是找不到感觉。山,如果没有水的缠绕,它的清秀挺拔就无从体现,也就是说阴阳不平衡,况且你还低矮,仿佛一个其貌不扬的光棍。我认为香山还是缺水,如果能有几条小溪潺潺流出,它的韵味可就不一般了。好在山下还有上千棵大树,参天蔽日,形态各异,给游客不满的心里稍作补偿。
从香山回来,我突然发现北京的秋天很是清澈,天空湛蓝高深,一幢幢高楼在夕阳下熠熠闪光,路旁的树叶金灿灿的,给整洁的大街增添了些许风采。这是中关村南的一条大街,路旁布满了名牌高校,路上的行人严肃沉稳,步履匆匆。这些个来自异乡的学子,走在这清澈。萧瑟的大街上,能感受到北国的秋的滋味吗?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那篇散文里描写的那种深远。幽静。悲凉的秋的意境,再也体味不到了;
时间还早,才下午四点,我便又来到天安门广场。广场的确大,这早已在电视上欣赏过了,漫步其中,内心有一种复杂的感觉,建筑物定位的有点莫名其妙。难以言表,夕阳西下,寒风习习,只能匆匆拍照回宾馆;
十一月五日早去阜成门内的广济寺上香,因为今天是母亲生日,愿她在天之灵永远康乐安宁。广济寺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主持净慧法师在佛学研究,特别是禅修方面颇有造诣。他提倡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主张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使无数学人走进了禅的清凉世界。我去时正赶上僧众们做早课,六字真言从不同的声音中念诵出来,悦耳动听,无比亲切。
9:30告别广济寺,赶往德胜门,乘919路公交车,沿京张高速西北行约两小时,便到达八达岭的长城脚下。人流如织,就因为那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导致所有的中国人都想来这里圆自己的好汉梦;
说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不以为然。修长城是防御是怕挨打,如果能让外国人在自己国内修长城那才是值得骄傲的。更不是智慧的结晶,而是血汗的结晶,不就是沿着山势堆起来的城墙吗,只是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比较大,要把上千万的砖石运送到起伏的山梁上,对于没有运输工具的古人来说确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中国的劳苦大众,向来是最能忍耐、最能吃苦的,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会工作、就会付出智慧和血汗。长城上这些正在游览的好汉们,有谁能听见孟姜女那悲痛欲绝的哭声呢?有谁会回想起宋明清以来那段耻辱的历史呢?
这坚固的长城逶迤在这北方低矮的山梁上,它阻止了侵略,也阻挡了文明思想的交流。当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时,我们的封建统治者,却用人民的血汗来不断的修复长城,名曰保家卫国,实则是延续统治。世界八大奇迹没有一个不是掠夺劳动人民血汗的奇迹,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是在统治者手中挥舞的皮鞭下萌生的;
踩着一块块青石砖攀登而上,秋的箫瑟使长城两边的树叶早已枯黄。向南望去,山峦在逆光笼罩中唯有灰暗幽蓝独存,兴致勃勃的游人如长龙般走在龙的脊梁上。国人喜欢把什么都比喻成龙,黄河是龙,长城是龙,中国也是龙。龙到底有什么完美之处,值得我们如此去崇拜,据考,龙是一种凶恶的动物、灾难的象征,有人说它是权力的象征,那么,权力集中就是灾难。所以,不要盲目地崇拜龙、效忠龙,长城更不象龙,它只能是一段防御工事,是一段耻辱史,一段血泪史;
世界最终会走向大同,我们不需要防御,也不需要进攻,只要老老实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别看一些国家在军备扩张,谁先发动战争谁先遭殃,历史规律早已告诉我们:谁最强大,谁最先消亡;
回程时,在昌平下车,绕道十三陵。出租司机对我讲十三陵所处的地区风水如何好,皇帝把自己都葬在好地方了。透过车窗张望:田野平沃,山峦青翠,库水浩渺,绿树成荫,景色的确很美。但再美的景色也是人民的,再好的风水也不能保佑封建王朝的最终灭亡。历代皇帝除过李世民我大多不欣赏,况且还是他们的陵墓,阴气太重,所以又是匆匆而过,无须留恋。
十一月六日听说故宫很大,仔细看完需一天时间,所以一大早就来到故宫北门。护城河静静的流着,红墙绿树的倒影在河水中跳动,仿佛要向游人诉说着什么。这座两代王朝的皇宫,孤零零伫立在城市的中心,现代化的气息在一步步向它逼近。当年的王公贵族、佳丽粉黛、真命天子都已随风而去,曲终人散,人去楼空,空荡荡的大殿每天迎来的却是成千上万的布衣百姓,百姓们带着惊讶的表情,听着那些没有文化的导游在戏说历史。历史本来就是儿戏,可以被人随意篡改,篡改历史的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奸雄、是恶魔,他死了仍然阴魂不散,还要独霸一方,在你眼前晃悠。
但是,时光是最无情的,时光的流水最终会冲刷一切旧痕迹,包括眼前这些坚固的殿堂。除非你改头换面,方能留作他用,比如紫禁城改为故宫博物院,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参观。
徜徉在故宫的红墙绿瓦、青砖玉阶间,唯一觉得可赞叹的就是这座宫殿的设计者和制造者。严谨恢宏的设计把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体现的淋漓尽致,站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你会感到一股强大的压力自上而下蔓延开来,哪怕是上面坐着一个三岁小儿,你也不敢抬头正视。因为当你想看清上面的尊容时,必须仰视,这一仰视,首先就觉得自己矮了三分。再加上金銮殿上的黄色琉璃,反射过来的阳光会让你睁不开眼,会让你后脊背上热汗滚滚。这就是权威,这就是建筑的作用。在明清五百多年的封建统治时期,这里曾酝酿了多少场政治阴谋,上演了多少幕人间悲剧。为了那把金銮殿上的龙椅,手足之间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高高宫墙里,女人的青春随着泪水凄清地逝去,从入宫到争宠到冷宫,无可奈何花落去。如同她们的主子一样,费尽心机所营造起的王朝,最后只留下这座孤寂的宫殿。这座宫殿太豪华了,它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感到震撼,震撼之余就是羡慕,梦想宫内的奢华生活,梦想坐上那把龙椅。国人为什么对权力那么向往、那么崇拜呢,关键是权力在中国太强大了,威力无比,没有制约,一旦坐上龙椅,就可以置对手于死地,就可以呼天唤地、为所欲为。正因如此,每次的权力之争就更加残酷。如今,革命军的炮火已使末代皇帝搬出了紫禁城,但国人血液中流淌的专制基因并未彻底清除,后来者仍然怀揣着皇帝梦,故宫高大的建筑依然散发着强悍的气息。我们何时能在心中拆毁它,使它成为名付其实的博物院,我不知道,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一一走完,我又来到午门西侧的武英殿,这里展出的是两代皇宫珍藏的书画作品,琳琅满目,大开眼界。观画的同时也好像走进了古人宁静、高远的内心世界。很多作品使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总的印象是明代的作品比清代的好;
从故宫出来,登上对面的景山,这个故宫的屏障,遮挡了来自北方的风沙,是故宫建筑的延伸。从风水上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午来到雍和宫,焚香的人比香还多。烟雾缭绕,虔诚有嘉。个个手举高香,口中念念有词,在弯腰、在叩拜、在履行自己的信仰。雍和宫是藏传密宗寺院,密宗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信众,自有其神秘的地方,很适合大众的心理,不象禅宗那么深奥、高不可攀。雍和宫门前的整条大街上,全是经营与佛教有关的物品,一家家门店里播放着藏语念佛的音乐,弦律很是优美。一盘磁带放在播放机里,自己就不用动嘴了,我总觉得有点不妥。念佛就是要让你集中思想,一心一意念诵,这样用机器代劳,已失去了念佛的意义。
十一月七日;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圆明园万不可重修》的短文,针对当时媒体上讨论的沸沸扬扬的重修圆明园之事,发表了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今日走进圆明园,看到它仍是一派荒凉颓废的景象,心中顿时慰藉许多。那座标志性的西洋楼残躯,矗立在深秋宁静的苍穹下,诉说着百年的凄凉。也许是我早到一步的缘由吧,园内游人很少,清冷的晨风不时把黄叶从树上拽下来,撒在寂静的小路上。树叶在脚下碎裂的声音,使我踯躅不前,在树上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它,它的生长。它的欢乐,在一年之中很自然地就过去了。现在,它的生命已走到尽头,从高高的树上落下来,被风儿肆意的翻卷,被脚步沉重的踩压,这粉身碎骨的悲壮一刻,使多少心灵为之怜悯,为之忧伤
正如眼前的残垣断壁一样,它虽然残缺,虽然荒废,但在残损之中却透射出一种悲壮的美,这种美有无限的张力,它会牢牢地揪住你的心,使你心弦紧绷,无法颤动。这种美是一切圆满的美所无法代替的,圆满的美可以让人兴奋。震撼,却无法让人沉思,让人屏息静气。置身于废墟中,你浮躁的心会沉静下来,你轻薄的笑容会收敛起来,你会思索,会疑问,会让你的思想回到百年前那个动荡耻辱的年代
圆明园是康熙赐给四子雍正的,其意为:品德圆满无缺,业绩明光普照。该园经过清朝五代皇帝一百年的精心营造,成为园林建筑中的极品。它的陆地建筑面积与故宫相同,水域面积则相当于一个颐和园。建筑特色不仅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的特点,还采用了欧洲建筑风格,其中“观水法”就是一座西洋喷泉,万花阵迷宫和西洋楼则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就是这样一座极致完美的园林,却遭到了1860英法联军和1900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和重创,所有的亭台楼阁。名木古树,都随着那一场熊熊大火化作烟尘了,留下的只有这片废墟上的残壁断柱,来接受人们的凭吊和哀思。
圆明园为何会遭此厄运,我认为一方面是敌强我弱。侵略者的残暴所致;另一方面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讲:就是太圆满了。月圆则亏,古人讲究任何事情都不能太圆满,要留一些残缺。而现在的很多人做事要求圆满,要做到最好最大,岂知事物到了最圆满的时候,就潜伏着消亡的危机
满清王朝用压榨人民血汗得来的钱财,修造了奢华的园林,最终沦为一片废墟。废墟就让它继续废着,它的存在不仅是那段耻辱历史的见证,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悲壮的。残缺的美,这种美弥补了国人审美意识的欠缺。不要认为只有圆满才是美,不要以为有了钱就可以修复一切遗迹,包括废墟。如果那样做肯定是没文化的表现。
来到与圆明园比邻的颐和园门前时已是正午,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天空的云层也逐渐增厚。风的力量在加剧,身体的热量在减少。凉意透骨,已经动摇了我继续游下去的信念。与此同时昆明湖在眼前出现了,它的浩渺,它的妩媚与清澈,又一次震撼了我。波光潋滟,长廊水榭,亭台楼阁,无不向人们显示着皇家园林的奢侈和气派。然而,它也是一座记录着满清王朝耻辱历史的园林。清朝乾隆中期,国库存银盈满,缺乏文化底蕴的政治家开始大兴土木,颐和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后,1885年,慈禧不惜动用海军军费大张旗鼓重修。在她执政的后二十年里,就住在这个园子里,当时中国正遭受列强侵吞,国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这个厚颜无耻的女人仍然玩弄权术,限制维新,使中国的文明进程延缓了半个世纪
风从对面的西山吹过来,掠过湖面,它在岸边的柳树上显形,在波涛里呼喊,给偌大的昆明湖笼罩上一层悲凉的色彩。1927年的六月二日,学贯中西的清华教授王国维先生,就是站在这湖岸上纵身一跃的。在历史变革年代,在一种旧文化即将逝去的时候,作为一名文化人,他的苦闷与孤独是可以理解的,他的那种顽固的忠君精神是值得钦佩的
下午,来到道教全真祖庭白云观,想象中的仙气早已被周围林立的高楼驱散殆尽,房地产开发的脚步正向它一步步逼近。有家开发商竟然在白云观对面大片开挖,并竖起巨大广告牌“白云生处”,真可谓敢想敢干。还未进观,便游兴大减,又只好走马观花,匆匆收场
十一月八日昨晚发烧一夜,估计是被冷风侵袭,今添加衣服,仍瑟瑟发抖。在汽车站等车时,突然感到北京的风是那么清冷刺骨。冬日里,西北地区的风也很大,但那种风只是猛烈,却不刺骨,原因就是混浊。而北京的风之所以穿透力强,关键是一个“清”字,比如清水的渗透力就比浊水的渗透力强。而这清风呢,虽然不烈,可对人身的侵袭,却如刀似锥
鸟巢在寒风中屹立,钢铁的结构坚硬而冰冷。设计独特新颖的现代化作品,给古老的北京增加了活力,却让人难以亲近,总觉得那一根根钢梁杂乱无章。桀骜不驯。水立方则太单调规矩。毫无特色。现代化的建筑在我眼里它就只是个建筑,而古老的建筑则不同,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有历代高人给了它加持和灵魂,当你站在它面前时,你会觉得它不只是个建筑,它的周围会有气场存在,不管这个气场是激昂还是幽暗,你都会被这个气场所触动。随之你的灵魂就会与它对接,在它空濛旷远的生命里飘渺起来
这个建筑就是潭柘寺,一开始只是被它的名字吸引,没有慈善福慧等佛教特征。潭柘一听就不俗,等走近它才真正感到了它的魅力。午后的阳光让这座依山势而建的寺院明朗起来,偏远的地理位置更让它处在一种静谧旷远的氛围之中。建筑还是中国特点,以中轴线向两边延伸,第次向山上排开。这座始建于西晋时期的寺院,历经劫难又履次重修,建筑上很多鲜亮的色彩便是近代人为的痕迹。唯有院内那几棵高大的银杏树。娑罗树能证明久远的历史。潭柘寺后有靠山,山顶有潭,门前有一峰为照,遮挡了寒风的直吹,整座寺院处在一个怀抱之中。有诗这般描写:“兰若藏山腹,门中当远峰,人闲堪避径,僧高浑老踪。古柘栖驯鹿,寒潭隐蛰龙,更从何处去,前路野运封。”今日虽无野云封路,柘下栖鹿的场景,但整个山间寺院的静谧之气还是感受的到。沿着弯弯的山路攀登或是漫步于沉寂的塔林,你都会进入远古的空旷和闲适。坐在山门前的石凳上,日光透过古松的枝叶撒落下来,斑驳的影子在跳跃。肉体载着我的思想来旅游,思想得到了升华和陶冶,如果没有肉体,思想还能有感受吗?梦中也经常漫游四方,但所见景象从未感到过美,也未从有过震撼,可见,对美的感受来自于肉体,来自于感官。思想只是统领肉体。穿越时空,与古人灵魂对接。
有着1700年历史的潭柘寺,高僧的踪迹只能在塔林中觅得,然而他们的思想却布满了整个寺院。在香烟缭绕的大殿里,在早晚课的木鱼声和诵经声中,在僧人严谨朴素的举止上,在古树巨大的荫庇下,都有着他们灵魂的影子。甚至吹过山间的一阵风,天空飘过的一丝云彩,也携带着他们思想的痕迹。这些已逝的高僧大德,会以各种物象时刻启示我们,使我们的心永远沐浴在佛法的清凉世界里
夕阳从塔林的树梢和塔顶上斜射过来,山间寺院里弥漫着桔红的色彩。太阳在它即将落山的时候,还要把余晖献给大地,在它眼里是没有分别的,不论好人坏人都一样的给予温暖。它更没有情感,没有爱憎,所以长久,所以永存。而我们这些个俗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自己那一点点小小的利益吗?我们整日间纠缠于个人的名利争斗中,沉湎于自私的情感爱憎里,让贪欲膨胀,让心灵堕落,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一点对他人对世界有益的事情呢?风早已停息,我却感到了无比的清凉,仿佛是谁用山顶的潭水劈头浇下。依依告别潭柘寺,但愿能把这清凉带进我的归途,带进我的人生
十一月九日躺在宾馆的床上,迟迟不能起身,原因是感冒加重,发烧不止。在异乡的旅馆里生病,那种凄惨的感觉只有萧红体验过。那时的她为了逃婚,孑然一人躲进小旅馆,就在她被饥饿。疾病还有水灾折磨的近乎绝望的时候,萧军出现了。是爱情给了萧红第二次生命,给了她写作的动力
我不奢望爱情,更没想过艳遇,可昨天晚上回宾馆时,一个漂亮小姐却着实吓了我一大跳。在一楼等电梯时,她已悄悄站在我身边,侧目瞄去,端庄文静,极具白领气质,且身材姣好。电梯启动,只有我和她二人,顿时觉得空气有点紧张,好像连呼吸都不那么均匀了。突然,小姐开口了:“先生,要不要服务。”天哪这样的话语竟然出自如此气质文静的女士口中,我大跌眼镜,急忙回答:“不需要,不需要。”等电梯门开,便慌忙逃走
这就是北京,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和发达的交通设施;有着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园和八代王朝都城的丰富历史遗迹;有着林立的高楼大厦和驱之不散的封建文化思想;有着文明礼貌的交通协管和黑夜里的肮脏交易;有着美丽奢华的园林和强大的汽车尾气;有着五四运动青年们街头的呐喊和孔孟之道。帝王之道。奸臣文化的崛起。就是这样一个包罗万象,兼容并举,时代更替,百废待兴的大都市,它的魅力,它的美丽将永远彰显于世界的东方,让后来的旅行者。观光客为之折服,为之震撼
十六点四十的火车,十五点三十离开宾馆。昏昏沉沉进站,同一个个陌生。紧张。时刻都在设防着的面孔,一起排队,一起上车,一起聊天,一起打呼噜,一起做梦。梦中的北京,依然那么妩媚,那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