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写人散文

邓州英雄群像中最靓彩的一帧

发布时间:2023-10-04 12:27:05

  2008,“5·12”,惊天裂地的一震,汶川成为中华民族无比深沉久远的痛。也就是在这天动地摇的一震中,邓州优秀的儿子武文斌大写其人生,在残破的废墟上挺立起“抗震救灾英雄战士”伟岸的身躯。

  2009年,又是一个“5·12”,在武文斌逝世一周年之际,靳玉明先生主笔的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骄子——武文斌》(后文简称《骄子》)由中国文史出版隆重推出,只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文史出版社同时推出了邓州籍书画家、散文家袁久胜主编的《武文斌日记选》、诗人王永柱的长诗专辑《敬礼,共和国英雄》,组成了纪念中华民族的优秀战士、邓州人民的好儿子的浩浩长卷“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丛书”!

  有幸在靳玉明先生主编的《丹江湖》杂志社策划编创“抗震救灾英雄——武文斌”丛书过程中,受丛书策划、编创人员所托,参与了丛书的校阅工作,得以先睹为快。也进一步了解了靳先生成书的艰辛与不易!

  为拿出《骄子》这本有份量的长篇报告文学,靳先生不顾退休多疾病体的不适,辗转奔波于生养英雄的故乡、英雄就读的小学、初中、高中、军校,跋涉往来于英雄生活战斗的军营、灾区,采访英雄的父母爱人、姐弟亲邻、老师首长、同学战友多达数百人,广泛集录报刊、网站关于英雄事迹的新闻报道,收集整理出英雄一生事迹60多字。

  在充分占有大量英雄事迹材料的基础上,靳先生熬过了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想英雄事迹,思英雄音容,感英雄言行,念英雄伟业,最终一个青年英俊、活力四射、普通而不平常、平凡却又伟大的时代精神的高标——抗震救灾英雄先锋战士武文斌的形象屹立于作家的心中。

  终于,作家坐在电脑前,抬起沉重的手指,轻触键盘,蓄势已久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厚积薄发,如大江奔流,气势如虹!成就了邓州英雄群像中最靓彩的一帧英雄画像!

  邓州,古称穰原,肥沃的土地蕴育了一代又一代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的子民。古往今来,邓州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自古而今,穰原大地上激荡着一股崇文尚武的英武之气、豪迈之风。邓州人崇文,有夏朝开启邓国之彊的邓姓始祖曼,有后汉医圣张仲景,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丁声澍,有姚垠、韩作黎、周大新……数不尽文星耀神洲。邓州人尚武,民族英雄南宋有王坚、清有马殿甲,辛亥革命先驱王庚先,更有文相武帅知邓雄才范仲淹,新中国成立后英雄群体“编外雷锋团”、民族精神代表人物——“不跪的人”孙天帅、京城活雷锋孙天丛……道不完精英一辈辈。而武文斌是在邓州英雄群体中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先锋战士,在他的身上继承发扬了邓州英雄忠诚、率真、宽厚、仁爱、智慧、坚贞、英武、机警、无畏、担当、奉献、牺牲的英雄精神,并融入这种精神以开放、大气、包容、洒脱的时代因素,在靳先生如花妙笔传神、多情、逼真、鲜活、灵动、入微的精刻细描下,成为我们所能见到的邓州英雄群像中最美、最靓、动人衷肠、催人奋进、最为传神的绝好画像!

  下面让我们走入原著,细细欣赏、认真品味靳先生笔下的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青春永在、光芒四射的先锋战士的神武形象!

  武文斌,男,1982年10月出生,河南省邓州市人,2002年12月入伍,济南军区某师炮兵指挥连士官。2008年6月18日在随部队参加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因连续奋战、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光荣牺牲。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日前签署命令,授予武文斌同志“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章回结构,布局谋篇绘就英雄完整人生。

  “汶川地震祸犹深/牵动中华十亿心/救死扶伤同一曲/悲歌慷慨奏强音”。第一章开篇,一首七绝为《题记》,武文斌的故事从震撼民族心灵的“神州大灾难”着笔,英雄活动的大环境在非常之时非常之地,自然会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而后说喜文好武的英雄家史有《耕读传家》一章;讲积极向上的成长历程有《黄金岁月》、《少年英雄》、《中学时代》三回;状《军营砺练》之志钢之意坚之德美之品端之言正之行高,又有《彰显美德》、《努力攀登》、《新型军人》、《军旗增辉》、《友爱无私》五章;诉婚恋情爱独有《爱情无价》白描英雄夫妻“虽未花前频约会,两情相爱乐千年”;抗震救灾《特殊战场》英雄《不辱使命》,呈《碧血丹心》、《铁心向党》“踏遍汶川水和山,披荆斩棘敢当先”;英雄捐躯引华夏万众《悲情无限》,树《心中丰碑》“英雄踏上天堂路,魂耀千秋如彩虹”,《忠魂千古》“满腔热血铸忠诚,英雄气概贯长虹”,“豪情壮志真男儿,满腔热血写人生”,英雄故事、英雄风采、英雄精神、英雄气魄万古长青,结束这部报告文学的章回《不是尾声》!

  靳先生采用了章回体结构这部报告文学。章回体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靳先生用来结构报告文学,书写英雄生平,在确立了《骄子》这部纪实报告文学主题之后,一条主线明确,发挥其古典诗词创作之专长,每篇章采用章回体的写法,诗词开篇,开章明义、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整部作品首尾贯通,段落整齐,叙事清楚,符合传统欣赏习惯,便於读者间歇阅读。

  七绝作记,诗文之美,彩画出英雄真实感人完美人生画廊。

  《骄子》每一章都用七绝开笔,达到了诗文并茂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在解读英雄的同时,享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诗情雅意描绘了英雄的一生。从开篇的引子的题记“汶川地震祸犹深,牵动中华十亿心,救死扶伤同一曲,悲歌慷慨奏强音。”到耕读传家,至后文章回黄金岁月、少年英雄、中学时代、军营砺练、彰显美德、努力攀登、新型军人、军旗增辉、友爱无私、爱情无价、特殊战场、不辱使命、碧血丹心、铁心向党、悲情无限、心中丰碑、忠魂千古、不是尾声共20章,4字回目,高度凝炼,概括英雄人生片段。而回目下题记皆为七绝,“不忘诗书经事久”、“胸怀博大志犹高”、“孩童豪气冲云天”、“壮志攻关好读书”、“铁军传统刻心头”、“难忘先人创业艰”、“争取全才历险关”、“努力专修程序细”、“增辉旗帜更鲜妍”、“无私无畏心常泰”、“道合志同两心牵”、“忘死舍生身度外”、“萦怀救助责当尽”、“血洒蜀山巴壤地”、“追求不懈永前进”、“蜀水巴山缅愫长”、“魂耀千秋如彩虹”、“英雄气概贯长虹”、“豪情壮志真男儿”……每章一首诗,仅录表述章节主旨之句,已可让人扼腕。靳先生高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在诗词汪洋中的美学浸染,无意有意间使《骄子》状色、英雄增辉!

  娓娓道来,生动故事刻画可爱可敬英雄形象。一遍、一遍读研《骄子》,一个又一个英雄成长的感人故事从靳先生笔下流出,这数不清的闪光珍珠辉耀着同学朋友亲人师长赠给武文斌饱含深情、赞誉的“别号”:连队出名的“神炮手”、人人敬佩的“武文书”、文武双全的“武秀才”、同学们亲切的“小教员”、“体能小教员”、队里的义务“厕所清扫员”、“营具维修员”、“编外炊事员”、军营里的“智多星”、勤俭节约的“破烂王”、救灾第一线“闲不住”的人、灾区重建战场上不要命的“拚命三郎”、危难时刻战友的“守护神”。

  这些同学、战友发自内心、真情赞誉包含的一个一个称号关联的感人故事,高度概括了武文斌光荣英雄的一生。

  武文斌出生于一个有着中原典型特色崇文尚武的耕读世家,高祖武道房先生是一个熟读经书,心地善良有进步思想的私塾先生,他的不少学生在解放前参加革命。其女武二姐为追求革命奔赴延安。曾祖武光山学富五车,产业救国,富甲一方,在地方上扶厄济困,抱打不平,伸张正义。1942年8月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八路军一受伤掉队排长,在自己家中养伤九十天,直至康复归队。同族的二爷武明成是雷锋生前战友,好事做了一辈子。父亲武中林一生参军、务农、务工是一个深明大义有侠义心肠的朴实敦厚的农家汉子。当武文斌初生人事时,他的爷爷给他起名时这样对武中林说“咱祖上是书香人家,你大叔、你哥和你又都当过兵,我看就取个名叫文斌吧,文武斌。”武文斌自小心中的军人情结使他少有大志:“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当兵去,当个真司令”!

  在家人的影响与学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下武文斌学习从小爱学习、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学英雄见行动,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爱护公物、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珍惜(视)荣誉,在学生时代他帮助关心同学,刻苦学习,懂礼貌有修养,集体荣誉观念强。做为班干部武文斌同学常说:‘我自己学习成绩提升啦,高兴;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提升啦,我更高兴!”十年寒窗,一朝结果。2002年夏,武文斌被河南新乡平原大学所录取后,放弃学业投笔从戎告别家乡,奔赴军营!经过军营砺炼他成长为铁军“红二连”“新时期二十二勇士”。

  在军营武文斌科技练兵、节俭练兵,成功地研制出火炮炮栓固定器和胸前开关快速检查仪,战友称赞:“这个兵不简单!”在团里组织的“五一·铁军杯”军事比武活动中,他勇夺“炮手快瞄科目”第一名。2004年7月,武文斌随部队参加“应急-06”活动,他是阅兵方队的基准兵。在板栗成熟的季节练兵,他自制“板栗回收箱”,把捡到的栗子回收起来,送还农家。武文斌性格倔强作事认真,作代理文书就敢于拒收班长没擦干净的器械,“玩班长难堪”。武文斌在军校的学习上爱钻牛角尖是出了名的,课堂上冷不防提出一些“很特别”的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改变了全站仪器的操作顺序,使检测速度和精度大大提高。武文斌争胜好强在连队是出了名的。他常说“没有争当第一思想就不是好兵!”当兵三年就有这样一份成绩单:两次优秀士兵,一次“百名铁军之星”,连续三年被评为“二十二勇士”。在军校两年的学习时间里,他学完了专科文化课的同时,又拿到了自考本科文凭,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抗震救灾,向首长递交血书请战,在炮兵指挥连武文斌是第一个。文质“斌斌”的武文斌真的是文武全才,成为一名真正的铁军传人,名符其实的钢铁战士。

  小节不拘,终累大德。武文斌认为“军人,只有以节俭为荣,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出吃苦耐劳的精神。”武文斌也不避讳自己的“抠门”,他是对自己抠对别人不抠,他舍不得浪费一张纸,却为了大学路立交桥扫雪清障,放弃休假、作废了几十元一张的火车票,一次又一次为困难的战友、为灾区、为家乡“村村通”工程几百几百元地无私捐款。

  名不可苟得,利不可虚受。在每次的评功评奖中,他都坚持一条一贯的铁的“原则”:不被名利遮望眼,有了好处让他人。当一个嘉奖令要落在武文斌头上时,他主动找到连队干部说:“大家干活都很辛苦,一个嘉奖对于义务兵来说,意义不一般,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我在部队工作时间还长着呢,有的是机会,还是把嘉奖给工作突出的义务兵王昱吧!”“遇到事情时,要多想想别人。”武文斌不止一次地对战友们这样说道。

  武文斌的名利观,彰显出一位英勇战士心底无私的高尚情怀。做为一名党培养的积极分子。在他心中党是无尚荣光,纯洁无私,洁白如玉,不容玷污,肩负着国家民族天大责任的。

  武文斌对战友们说:“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一切的先进积极分子,党组织不仅仅是一个光荣的集体,更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任务面前,武文斌把自己当作党员,在为灾区人民缴纳“特殊党费”上,武文斌仍然把自己当成党员坚决上缴“‘特殊团费’200元”。武文斌确实为党分忧了。刚到灾区时,他带了573元钱,“进村入户”时,他悄悄地给了灾区群众300元钱,交“特殊党费”时,身上还有210元钱,牺牲时,身上仅剩5元2角钱。听到这个消息,武文斌所在的某红军师政委刘法峰感动了:这是一个铁军战士的情怀,这就是武文斌的入党行为!“党在武文斌心中始终重千斤!”

  武文斌始终以“铁军”精神激励自己,在心中默默践行“多干一点,再多干一点”的诺言,连续奋战32天。6月17日21时许,终因过度劳累突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经抢救无效,于6月18日凌晨4时45分光荣牺牲,年仅26岁。

  英雄多情,新娘灾区恸捧遗照拍婚纱。

  爱情无价,武文斌用真心用真情用真意经营自己的爱情,无情的大地震使他与爱人杨卫华的情恋嘎然而止,不,他们的爱情象牛郎与织女一样,不过是被隔在了无情的天河两岸,有梦,是他们生生不灭的鹊桥。

  武文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儿,他的爱情之纯之美,如冰似玉,展现在《骄子》之中。

  靳先生是邓州人,是河南人。武文斌是邓州人,杨卫华是河南人。已过“耳顺”之年的靳先生谙熟邓州、河南婚俗,善度恋人心曲,在对杨卫华及武杨二人父母亲友深入采访的基础上,生动的再现了英雄的爱情史。留给世人无尽的叹惋,也给当代青年以爱情道德教益。男大当婚,武文斌家乡所在的农村,青年男女二十岁后就要谈婚论嫁,婚姻大事是武文斌父母心中一大骾结。

  然而武文斌却认为“那是老皇历了,观念应该更新了,现在有志青年都是先立业后成家!”进入军校后,在要好同学王闯的介绍下,与杨卫华相知相识相恋,最终结为人生伴侣。

  王闯给他介绍朋友时,武文斌对对象的要求是“要介绍就介绍一个事业型的,我可不想要那衣裳架!”

  在郑州交通运输公司工作的杨卫华开封县八里湾镇人,是姨娘的养女,出身贫寒,胸有大志,事业为重,故而二十几岁也还是孑身一人。杨卫华的爱情观是“我需要的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好的人品的生活伴侣,而不是要一个徒有虚名而又不交心的伪君子。”

  两个境遇相同的年轻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相知之后二人开始了别有情趣的“短信交友”,这条条短信虽然没有甜言蜜语,但却都是肺腑之言,终于两人感情深入一步——“电话畅谈”,相约见面,

  2006年10月1日上午9点,绿城广场公园附近金水河旁二人相见,百善孝为先,这次见面武文斌迟到了,迟到是因为帮扶一个老人,武文斌没有表白,杨卫华看到了。恋爱中武文斌对双方父母发自内心的孝言孝行,杨卫华的温柔宽厚使二人“孝心定终身”。在洛阳牡丹园定情之时,他们留下了留下了第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合影照片,留下了人生最美好的瞬间。

  两人的爱情少了花前月下,却多了3次退迟的婚期;两人的婚姻没有白头到老,却有了千古恒久的情恋。靳先生不是用笔,不是用键盘,而是用心用血来再现这段真实感人的婚恋,怎能不让人动情,怎能不让人啼泣。

  然而,英雄婚恋的伟大感人并仅于此。更在于英雄爱人杨卫华在武文斌离去之后,在爱恋的天空用爱情的高标为世人树起了婚恋永久的华彩的风景线!

  武文斌的牺牲对于对生活对爱情充满幸福憧憬的杨卫华无疑是晴天霹雳,雪上加霜,“我是6月18日10点多接到消息,当时只说他得了急病,正在进行抢救。”杨卫华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十分悲伤地说:“我当时就跪到了地上,我求老天爷保佑,文斌是个好人,是个好军人,他不能就这么撇下我走了!”

  杨卫华最终还是得知了武文斌牺牲的噩耗,望着静静熟睡在殡仪馆的武文斌,杨卫华悲痛欲绝,她一字一顿地哭诉道:“文斌呀,我一直等你回来完婚,没想到这婚礼竟永远成了梦。”

  6月28日,杨卫华穿上洁白的婚妙,在都江堰灾区一棵百年紫薇树下,捧着文斌的遗像拍摄了婚纱照。“文斌一直想看我穿婚纱的样子,我答应过他,我只能用这种方式实现了。”杨卫华万分悲痛地说。

  文斌呀文斌,

  请你穿上崭新的军衣,

  再整理一个,整理一下,

  庄严的风纪。

  文斌呀文斌,

  快快抱起我——你的爱妻,

  让我们走向百年的紫薇树,

  举行一场灾区特殊的婚礼。

  靳先生在书中诗句,让多少泪眼映射社会的、自身的婚恋,洗刷污垢。纯洁我们的时代就必须纯洁我们的爱情,就纯洁我们的爱情观。

  议论传神,巧妙雕塑先锋战士神武英雄像。

  《骄子》在述说武文斌的成长即英雄是怎样走出来的过程中,画龙点睛地进行了议论,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度和情感推进的层次。

  报告文学是“文学的轻骑兵”,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要恰如其分地评论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就少不了精彩的议论,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靳先生在《骄子》中画龙点睛的议论,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年仅26岁的武文斌壮烈牺牲、即将高校毕业的高才生撒手而去、马上要步入新婚殿堂的新郎永远作别娇妻,令人悲伤叫人痛惜!年过半百贫且病的夫妇爱子捐躯报国,白发人哭黑发人,疼心泣绝!身为人父的靳先生,苦心泪眼,笔不能书,在叙写英雄人生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靳先生此情此景此时留下的文字也让读者感情的汪洋汹涌澎湃,为作者的议论扼腕拍案。《骄子》中的议论可以说是作者、读者共同发出的心声。如“武文斌用他26岁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用他火红的青春,矗起了一个英雄的形象;用他钢铁般的意志,铸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又一座英雄的丰碑!”;如“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武中林的家史和他对武文斌的启蒙教育对武文斌影响很大,不但影响了他的孩童时代,而且影响了他平凡而又辉煌的一生。”

  在报告文学中发表议论,必须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基础,否则议论就会“空洞”。靳先生采用引用、比拟、夸张、排比等诸多修辞手法进行议论,巧妙地增强了议论的艺术性。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读者朋友,读着这样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也许你由衷地佩服武文斌这位少年英雄;也许你脑海波浪起伏,从微波涟漪进而泛起阵阵浪花,继而,对武文斌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油然而生敬意”、如“……所有这些平凡的小事,都闪现着不平凡的精神。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武文斌纯洁的心灵中形成,并不断得到陶冶和升华”、如“在部队训练中,武文斌把‘节俭’二字演绎得流光溢彩”、如“武文斌把对自身的名和利,看得很淡、很淡,淡得如同一杯白开水那样清澈透明”、如“武文斌把对战友的情和爱,看得很浓,很浓,浓得好比一瓶陈年老窖那样芬芳、醇厚。”……

  书中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议论如净洁海滩闪光的金贝,引人注目、激人共鸣,令人叹为观止!

  崇文尚武,文斌是中华民族的好儿男。

  靳先生巨笔如椽,在武文斌精神的激励下如有神助,生花妙笔让英雄26岁的青春成为永恒,铭刻于民族英烈的史册、屹立于“感动中国人物”的画廊。读完《骄子》,我们心中就会有英雄武文斌一幅精彩的画像!

  在《骄子》复原的英雄人生中,英雄在生活中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同学心目中的榜样、战友心目中的典范、首长心目中的“拚命三郎”、父母心目中的好儿子、妻子心目中的好丈夫。

  《骄子》刻画人物忠于实事,写实了武文斌的精彩的人生定位:在民族传统的影响下、在世传家风的熏陶下、在党的教育、人民的哺育军队的熔铸下,武文斌业已成长为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士官、忠实践行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模范士兵、十万抗震救灾子弟兵的先进代表,是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英雄战士,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的象征。

  《骄子》解读了武文斌思想:坚决听党指挥、忠诚履行使命的坚定政治信念;牢记我军宗旨、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思想品质;不畏艰险、勇挑重担、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关心他人、爱护战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骄子》弘扬的武文斌精神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不知疲倦地拼命工作,经常夜以继日地连续奋战,最终累倒在救灾一线;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奋不顾身营救被困人员,竭尽全力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多次圆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心他人,爱护战友,在危难关头总是争着上、冲在前,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安全让给别人;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严要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树立了先锋战士的光辉形象。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为《骄子》作的序中这样总结文斌精神:爱民为民,竭诚奉献,艰苦奋斗,勇于牺牲。

  《骄子》告诉我们英雄的精神实质是:武文斌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爱人民的政治本色,生动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充分展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四有”军人的精神风貌。

  读完《骄子》,掩卷深思,我们可以从心底呼出:崇文尚武,文斌是中华民族的好儿男!

  靳先生创作《骄子》的文学成功之处还有很多,笔者愚陋所见了了,下面试举数例,以期抛砖引玉:

  其一,精彩的个性化语言描写如:多年来,武文斌坚持每10天左右给家里父母打次电话。可是,去年春节前的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与家人通电话,有一天连打了3次。

  “爸,钱准备好了吗?”早上刚起床,父亲武中林就接到了儿子的电话。

  “爸,那钱算我借你的,事后我一定还你!”

  一家人正在吃饭,武文斌的电话又打了过来。

  “爸,最迟明天,咱们得把钱交上去。”晚上10点了,他又在催促老人。

  一遍又一遍,武文斌急急火火地给家里打电话,是为了让父母亲去筹钱,代他去捐款。

  其二,入情入理的心理描写如:在救灾前线,武文斌在炮兵指挥连开展的“火线立功,火线入党”活动中,表现突出,被二排全体官兵一致推荐他为入党积极分子。“对于一直向往成为一名党员的武文斌来说,这是渴盼已久的事。然而,向来耿直、率真的武文斌此时也动起了‘心眼’。要说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突出,全连没有一个‘熊包’,都是硬汉子、铁汉子,因为自己兵龄长点,就去占这个先吗?在这项特殊任务面前,年龄小、兵龄短的小弟弟们更需要鼓励呀!”就这样武文斌再一次主动把机会和荣誉让给了战友

  其三,真实感人的场面描写如:6月20日上午,都江堰市四面八方的群众走出帐蓬,走出田野,走出厂房,涌向胥家镇,涌向英雄生前所在的部队的临时驻地,涌向了为武文斌设置的小灵堂。他们送来的花圈、挽联、锦旗摆满了连队临时驻地胥家镇中心小学。感谢声、痛哭声、悼念声,涌动在一片悲壮而凝重的氛围里。

  其四,在写作中靳先生以宣传英雄教育青年警示后人的文人的高度责任感修辞炼字,往往一字传神,如:开饭的号声打断了战士们深情的回忆。但是,战友们的队列并没有解散,而是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食堂。他们像往常一样,在武文斌的遗像前给他端上一份他平时喜欢吃的饭菜。每晚点名点到“武文斌”时,全连战友齐声答:“到!”

  那天晚上,在胥家镇中心小学连队驻地,我们听到了响亮的“到”声,这“到”声震耳发聩!这“到”声震天动地,这“到”声在人们心中响起,这“到”声在巴山群峰间回荡!我们分明地感到,文斌,你没有走,你仍在继续战斗,铁军师每个战役都是前赴后继,一鼓作气,勇往直前,夺取胜利。今天,一个武文斌冲上去了,千万个武文斌又跟上来了!

  “到”字仅是军营报数的应答,在这里却被靳先生渲染解读至之深之美之妙的景界。

  抗震救灾英雄战士离我们远去了,然而可以告慰英雄在天之灵、可以告慰英雄亲人、可以告慰我们这个时代的是:在英雄渐去渐远的日子里,人民并没有忘记英雄。武文斌在抗震救灾伟大斗争中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2008年6月21日,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2008年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武文斌同志“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2009年,武文斌光荣入选2008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并光荣入选河南省评选的“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和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原人物”。在为迎接建国60周年,全国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中,再次光荣推选为150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之一。2010年1月1日,第三届(2008-2009年)河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出炉,“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被授予特别奖。

  在英雄战士武文斌的家乡——河南邓州市,一个学习英雄的热潮蓬勃掀起。邓州市委、市政府组团赴四川慰问了铁军师全体官兵,协助各大媒体对抗震英雄武文斌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采访和宣传报道,英雄的父母、爱人把灾区人民捐献给这个尚不富裕家庭的20万元和随身所带的2000余元捐给灾区小学,英雄的父亲武中林,这个已年过半百的退伍军人穿上了儿子的军装,走上了灾区重建的战场。英雄的家乡邓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武装部举办了庆祝建军81周年“英雄赞歌”双拥文艺专场演出。邓州市委组织部举行的英雄父亲武中林入党宣誓仪式,南阳市妇联举行的授予英雄母亲王改芝“南阳市优秀母亲”称号,“武文斌小学”的命名仪式,邓州市人民政府、邓州市人民武装部和都江堰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文斌苑”落成典礼等大型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08年6月18日,并不是武文斌生命的终点,而只是他英勇生命的河流,一改往日的涓涓细流,汇入中华民族,乃至华人世界的关注,显得更加波涛汹涌、波澜壮阔;只不过是他的生命在跃上一个高度后,一个转身飘然而下,在天空挂出一帘雄壮的瀑布,从今而后,轰轰烈烈,演绎一个英勇千古的传奇!

  谈靳先生的《骄子》,就不能不说说靳先生的创作生涯。先生原是二工系统的一名普通干部,2003年退休。靳先生对退休后的人生规划是:自我挑战,书写晚年辉煌!弹指间已是8个年头,8年间先生把六十岁看作人生升起的又一轮太阳,自我挑战焕发人生第二青春的辉煌风采,建树颇丰。先生在《一剪梅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