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板车

发布时间:2024-08-09 02:37:48

  那是一栋红砖青瓦的平房,我们称之为“筒子屋”。傍晚时分,十来户人家,半数的门口就会竖起一部板车,车轮朝外,象墙面长出许多耳朵。西头的第二户是我家,我家也长着这样一幅耳朵。

  这个时候,便有一大群小孩向板车围拢,把车轮当做玩具,比赛谁能把它转得更快、转动的时间更长。我常常充当发号司令的角色,因为我可决定谁能玩我家的板车。自然,板车成为了我孩提时炫耀的资本。

  打记事起,我几乎每天都看见父亲将板车一早拉走,傍晚拉回,父亲日间的疲惫,就在他将板车竖起的那一瞬,撞入了我的眼帘。记忆中,家门口的板车换过无数部,却总没有见过它干净整洁的模样,木制的车体时时有压折或割划的痕迹,也是伤痕累累的样子。

  因为父亲是搬运工,对板车的构造和使用我都十分熟悉。我知道一个很有趣的方法:平地或下坡时,只要把车上的重量适当地往后移,掌车人坐在板车一边的扶手上,一只脚在地上一蹬一蹬,板车就会一跃一跃地跑得飞快。这叫“放”板车。偶尔遇到父亲其他活计不用板车时,我就会邀上几个伙伴来表演我的这种本领。当然,它的危险也可想而知,有一次就差点没把一个瓷器店摆在路边的坛坛灌灌一扫而光。

  因为是搬运工人的儿子,推板车的劳动自然免不了。不过,小时候对这样的劳动并不抵触,因为有念想。不但能出去玩,还能吃到零食,如果运气好,甚至可以捡到一些好玩的小物件。有一次我就在仓库的一个角落,捡到了好几个散落的小马达。我把它做成小风扇、小木船,充实了好几个月的课余生活,只是后来因买电池太花钱才作罢。

  父亲其实算是文化人,是五十年代的师范毕业生。我常常听到别人称呼他老师。只是那些年我极少见过他看书读报,更不要说写字作文了。除非有街坊或同事求他写个信什么的,才会借用我们的纸笔。父亲很严肃,很少有见他的笑容。他似乎很安心他的工作,几乎从不缺工,一幅认命的样子。但进高中后,我对推板车一事已经很不情愿。尤其是上学途中,很怕与父亲同路。让同学碰见我一边上学一边推车,是那时候我感觉很尴尬的事情。父亲似乎没发现我的心理变化,照样早出晚归地干着他的搬运,遇到顺道,仍然会叫我去帮他推上

  一程。有一天,我看到迎面而来的一辆吉普车突然停下,从车上下来一位干部模样的女人,她几步走到父亲身边,毕恭毕敬叫着老师。父亲礼貌地和她打了下招呼,双手却仍握住板车扶手,没有停下寒暄的意思。后来父亲告诉我,女干部是他过去的学生,是在任的县委领导。

  过了两年,我去外地读书了。有一次收到父亲的来信,他告诉我,他平反恢复工作了,已经到了一个政府部门上班。我记得那是1981年。当年父亲46岁,已做过8年教师,18年搬运工人。那年寒假回家,我惊异的发现,我家所在的那栋平房墙面上,那些竖立的板车少了几部。后来,我还了解到,父亲所在的

  搬运社,陆陆续续有20多个人被落实政策恢复了工作,而搬运社全部职工也就百十号人。

  现在,板车在市区已基本绝迹了,偶尔在某个旮旯看到它,我都会从心底涌起一些复杂的情愫。只是,在我身上,你早也看不到与板车有关的任何痕迹了。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