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篆刻艺术奋斗的人
世界上最苦最难的事都有老区人民在做,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革命洒热血抛头颐.今天在那方贫困的土地上竟出了不少艺术家,他们有诗人,小说家和书画家等等。他们为了攀登艺术高峰,不少人战胜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无法想象的困难,其艰难程度不亚于过去红军长征所走过的道路。篆刻艺术家谢燕颢就是这批文化精英中的一分子,在此文我要粗略地描写一下他的人生轨迹:
谢燕颢是宁都土生土长的人,他1963年11月出生于本县黄陂乡杨依村。按他的说法,因为他的生辰属“冬兔”,所以注定他这一生无好吃喝。在他该上学的年龄又碰上“文革”动乱,加上父上是“小生意人”出身,政府取消了他的上学资格。他说自己虽然生不逢时,但无论如何还是读完了小学,小学过后他就再也没上学了。那时他的父母年事已高,家里又缺劳力,他只好回家帮助父母种责任田。燕颢自小聪敏,对高尚事物总有爱慕之心,种田之余不久就爱上了篆刻艺术,而且像着了魔一样喜欢这门艺术,这年他大约只有17岁,而这个年龄别的小孩都在学校读书。
谢燕颢跟学校无缘份,于是就跟艺术结了缘,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篆刻艺术的研究上。朝想艺术,暮想艺术,睡梦中想的还是艺术。他在家里订了很多报刊,也经常进城到书店买些艺术书籍,至今买书的习惯还保留着,就这样一啃书本就是三十年。同样他创作篆刻作品也不知弄了多少件。一个人总得要吃穿,可他为了艺术舍去了家庭温暖和个人幸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潮的涌来,他本可以乘风去打工赚钱,或者在家搞副业,养猪种果哪样不能发财,但他没有这样做,他舍不得放弃他心爱的艺术,为了从劳作中多腾出时间学习和搞艺术,他选择了以下职业:起初在家种田,后来到本乡街上摆摊卖小商品,再后来为了到县城谋个对艺术有帮助好职业,他进了县办蚊香厂做工,再后来就成为街头修电视刻章的小个体户。他的生活之路充满了苦难和艰辛,不是用一篇文章就能讲清。
据他讲,在农村种田时,由于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就他一个劳动力,到了农忙时节,他一人要种五、六口人的责任田,在田里折腾 一干就是一个多月,那时他还是一个小青年,繁重的体力劳动压得他抬不起头,但终因人口多.家庭收入入敷出,经常无钱买油盐。农闲时节,为了多增加一点收入,他经常跟在乡亲的后面进山里淘铁沙卖。但山里的铁沙很快淘完了,乡亲都不见有人上山了,燕颢还坚持经常进山找铁沙。由于无铁沙找,他只好到无人去过的地方,他经常去的地方是刚埋死人,丢死小孩和死猪的地方。按他的说法,这还不算苦,最苦的时候为了生计险些丢了性命。有一年秋天他去山田里挖泥鳅,不料被藏在水沟里的一条眼睛蛇跟上了。他一路跑,蛇一路跟上来,追得他在田里直打转转。大约在19岁,他离开老家到黄陂街上摆摊卖小商品,那时他也刚找爱人,由于家庭成员增加了,压在身上的生活担子也更重了,除了家里的种田收人,每月的收人依然不能维持一家的生活。每到赶集,街上到处有草席买,可他家多年买不起一条床席,燕颢只能睡在稻草铺的床上。有一年冬天,家里穷到无法添置一件棉衣,老谢只能躲在家里不出门,家里冷他又只能躲在一个装粮的麻袋中打发日子。这样的苦日子过了很多年,在艺术上为了向县里的行家学习,上世纪90年代 初,他举家搬到县城,在街上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住下,并在县蚊香厂找了一份无 人做的炉前工做,一干就是5年多。
据他讲, 他找的这份工作虽苦又无钱,但毕竟保了一条性命,因为有了命就可以搞他的篆刻艺术。如今那厂家终于垮了,他无奈只好另谋生路,多年前,他在街上找了个胡同口摆上一张桌
子.放上几把钳子专为人修电视刻章。到 2008年,老谢一家三口仍在县城租房住,面 积仍只有20多平方米,而且六尺男儿仍经常要为柴米油盐伤心落泪。当盐筒里无盐时,他要向人借;当米缸里无米时,他要挨饿连日为人刻章。当一个普通人来修电视时,老谢先要两眼发出凶光正视对方,等对方说清电视病因后,老谢就会使出浑身解数,直到对方满意为止。当名人来刻章时,老谢先要斜视名人,等名人讲完要求,老谢就低头马上工作,生怕出事得罪名人。
也许平常人要问,他为何这样不怕苦难呢?老谢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一切为了艺术! 对于生活的磨难,老谢的态度始终是乐观向上的。正如他在两件篆刻作品中所表达的, 一件叫“网稠鱼跃”.生活就像紧关的网,网中的人虽很多.但只要不停息地跳跃仍可脱离拘束。另一件叫“泰山刻石”,他决心要像泰山上的碑石一样,永远屹立在万峰之上。看来这是他不屈的精神写照。
就像山有山的来垄,水有水的去脉,老谢的身世也有他的来头。在明朝时,他的祖上是朱元璋的功臣。在一次战斗中,朱元璋战败落荒而逃,身边的随从只有老谢的那位祖 先,他救了朱元璋的命。后来朱元璋做了皇 帝要封这位祖先做官,可惜他是一个武夫,只 求回家过清静生活,于是皇帝赐给他一把宝剑他就回到了黄陂杨依村。早年我在黄陂乡政府工作,常到杨依村抓工作,看到杨依河像几个弯“S”平放在农田中间,但终因两岸宽阔平坦,使天地尽放光辉,使人眼为之一亮!我就知道这里有“风水”,是出“才子”的好地方。江山代有人才出,五百年过去了,谢家又出了一位天地英雄,他就是谢燕颢。我看他的篆刻作品,如蛟龙出溟,如大树揪天,如川归大海,一切是那样自然老练,刚劲孔武,完全代表他的人格力量和永不言败的气概。对这样一位大人物,谁见了都会称赞他。我经常想,中国历史为什么会进步?因为中国有千千万万甘做孺子牛的杰出人物,他们是真正支撑中华大厦于不倒的“脊梁”。他们不怕牺牲,为人民甘于奉献。在文化战线上,虽然看不见硝烟弥漫的战场,虽然看不到肉搏撕杀的死亡,但也有比狼烟更壮烈的场面,也有比肉搏更残痛的厮杀。事实上,文化战士的牺牲一点不比战场上的军人差。我还经常想,社会要发展,人民要进步,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和文化。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的祖先开始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并且采用科技发明战胜自然,破除迷信,最终使人类摆脱野蛮愚昧逐渐走向文明,而文化又给人类的进步增添了翅磅。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战线上来.有更多的人支持人民的文化事业。
因为同住在县城街上,我熟悉老谢已有几年了。前些年我上街偶然看到他在胡同口修电视。有一次我家的电视坏了,就请他到我家修电视。我给了他10元修理费,他嫌钱少,说到处修电视都要30元。无奈当时我不知他会搞艺术,也不知他的家境如此不好。前些日子,我再路过他的工作处,我走过去看他刻章,无意间看到他的篆刻作品获了全国大奖,我才知他一直对外人隐瞒他的身世。我问他在报刊上发表了多少件作品,他说只两件,大部分已散落在民间。直得欣慰的是,他早已能用他的篆刻作品卖钱,只要街上的名人百姓看到他的作品好,他都会有求必应。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才说出了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听到他的故事我感动不己,尽管我有疾在身仍决定要为他写篇文章,希望对他也许有点用。写到这我想,每个人都会陷入深沉的思考,人在世上应如何活呢?谢燕颢给我们的回答是:为艺术而奋斗,为真善美而追求。对真理的争求他做到了牺牲自我,对善果的贪得他放弃了家庭,对美德的企盼他抛弃了个人幸福。他是一个大完人,一个彻底的革命者。一个值得人民记住的时代大英雄。应艺术家本人之愿,要我为他写一首诗,现把这首诗抄录于后:走遍天下大路, 唯宁都关山是险。阅尽世间艺术。独斯人篆刻为胜。
200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