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
最近,请扶贫的同事买了些中药材泡了一些酒。
说酒,就不得不谈与酒相关的两个人了——仓颉和杜康,一个创造了“酒”字,一个创造了“酒”这种能让人醉生梦死的物品,二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酒文化。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英雄豪杰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魏武帝;有酒后慷慨呤唱《大风歌》的汉高祖;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李太白,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甚至魏晋时代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都是个个嗜酒如命的,刘伶更是酒不离身,喝出了“喝死葬我”的名言……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雅士与酒的一朵朵浪花汇聚成了中国历史长河的酒文化……
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酒的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小时候,闻到酒是有一些怕,喜欢是谈不上的。每逢赶集的日子,在街边的豆腐干小摊上,就会看到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的,都坐烙锅边吃豆腐干喝酒,他们是一边喝着酒,一边划拳,什么“五角星,六六顺,八匹马儿跑得快”等等,偶尔也会听到划夫妻拳,江湖拳的,只是到现在记不清了,也忘记划了。那时的我虽然嘴馋,但也只选择吃豆腐干,而不喝酒。
和酒第一次亲密接触大概是六七岁的时候,记得父亲与几个酒友划拳喝醉了,自己看到酒壶里有些儿酒,拿起来就喝了两口,开始没什么感觉,可过了一会,就不行了。谈不上天旋地转,但也是走路飘飘,在老家学校的操场上走路是东遥遥,西晃晃的。遇到小伙伴,都向他们炫耀一番,宛如酒疯子般的喋喋不休……
随后的一直到初中毕业,都没有在碰过酒,但对《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是很向往的。也曾对金庸的萧峰、令狐冲,古龙的李寻欢佩服得紧。每每从书中看到这些英雄豪杰对酒的喜欢,自已也会被感染,曾梦想有一天我也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景象。
随着岁月的流逝,高中到大学毕业这些时间,对酒的接触更深了。大碗喝酒是有的,平常吃饭的碗一口气也能喝一碗酒。颇有“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的豪气;有“风萧萧兮 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的苍凉;但缺少一分品酒的灵气。往往是一碗酒下肚,腹中如千蛇蠕动,胃是翻江倒海。二碗酒下肚虽谈不上人事不省,但也和“竹林七贤”的刘伶一样了,也会哼哼说出“喝死埋我”之类的话。然后不知不觉中倒头大睡,一直睡到第二天日上三杆才起床。这个时期喝酒对于我来说就是暴殄天物,不懂得品尝。品不出酒里的所蕴藏的灵气。心灵深处也隐隐觉得这样喝酒不对,但不对在什么地方,自己也不明白,和我喝酒的人想必也是不明白的。
毕业参加工作后,随着环境的不同,大碗喝酒的情形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杯喝酒,有五钱杯、三钱杯、二钱杯、一钱杯,还有专门为喝红酒或洋酒准备的洋酒杯、红酒杯等等。虽然酒和杯谈不上一一对应,不像汾酒用玉杯、关外白酒用犀角杯、葡萄酒用夜光杯、高粱酒用青铜酒爵 、米酒用大斗、百草美酒用古藤杯、绍兴状元红用北宋瓷杯、梨花酒用翡翠杯、玉露酒用琉璃杯等等。但随着碗换杯,喝起来也别有一翻滋味。这个时期的喝酒,没有英雄豪杰之豪气,也没有君子隐士之秀气。有的,只是觥筹交错后的杯盘狼藉。
在2009年 ,自己泡了一坛菊花酒。菊花,花中四君子之一。耐寒且花香,自己从小就喜欢到山上摘野菊花来给父亲晒干后泡茶喝。看到瓶中的菊花泡出的酒淡黄黄的,心里一阵喜欢。不由想到古人在重阳节喝菊花酒的习俗和易安居士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每每闭着目躺在沙发上或靠椅上,想着菊花的香,押一口菊花酒,慢慢品尝菊花的美……
生活,原来是这样的,酒,也是这样的……
随着自己泡酒的品种越来越多,不经意之间,已泡十多坛酒了。首乌酒、杜仲酒、菊花酒、鹿茸酒等等。每当夜晚,自己独坐电脑边;或抚琴时,美酒一杯,陪伴自己,少了宣闹的划拳声;少了大碗喝酒的英雄气,少了觥筹交错的人情事故。但确多了一份心灵的美;多了一份“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空阔,多了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幽香,听完一首歌,抚完一首曲,尽显美酒的韵味……
昔日,仓颉以三点水造“酒”字。一滴为英雄豪杰之酒;一滴为君子隐士之酒;一滴为酒疯子之酒。怎样取舍,全由心生了……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五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