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一种生活方式
王海东/文
20世纪80年代,西方流行一种设计风格,被称为“简约主义”。 它已经成为一种思想方法。近年被建筑师、画家、音乐家和作家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时尚与艺术之中。以至于,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潮流,一种文化倾向,一种美学,并引导着社会观念的转变。
简约主义是按照“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小就是多”,减掉多余的成分,返璞归真。这与道家“少则得,多则惑”的观念比较像似。我们的人生之所以茫然无措,就因为心中欲求的东西太多,分不清主次,搞不懂缓急,于是胡须眉毛一把抓,最后所得皆砂砾。儒家的君子务本和由博返约思想,便是一种简约思想,若人生之本立起来了,那自然就会枝繁叶茂。
其实,简约主义在西方并非新生观念。在中世纪就有“奥康姆剃刀”原则,它的基本命题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尽可能少地使用原理来说明事物,否则就是浪费。后来哲学家马赫提出“思维经济原则”,那就是希望用尽可能少的劳动,尽可能少的思维消耗,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尽可能短的时间,对事实做出尽可能完善的陈述,获得尽可能多的思维成果。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最为核心的东西,做出最好的东西。
对于艺术、美学和设计来说,简约主义是一种时尚。其实,对于人生来说,简约主义也应该成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方式。
人这一生所要应对的事物太杂、所要接触的人太多、所要面对问题太乱、所要经受的苦难无数、所要面临的挑战太大,很难从容以对。若没有足够的智慧,就没有能力处理好人世间繁杂的事情。而简约精神,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能够使我们知晓人生的根本所在,不为外物所惑。
静心观想,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此时此刻我在此处做此事,就意味着我不可能同时在它处做它事。人是有限的,就只能做出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道家的无为观,是让我们舍弃那些细枝末节之事。为道日损,损之又损,涤除杂念,才能见到真谛。佛家提倡一心专念,也是此意。专一则没有妄想、分别心和执着,这样才能修得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的生活,也要奉行简约主义。而人们却在不断地往身上增加负荷,奔命于买房、买车、搞人际关、挣钱、求官……却忘了自己这一生的目的。这些身外之物,死时,你能够带走多少?死后,又与你何干?生时,痛苦;死时,仍是痛苦。从未离苦得乐。何其悲哀?
我们所推崇的简约生活是这样的:秉持一种少欲寡求、专注正念的观念。人生目的在于离苦得乐,但是尘世间所要承担的责任不推辞、不懈怠。在行走上,尽可能以步代车,或是骑车,减少驾车。在言语上,尽可能不语、少语,或者爱语,减少言语伤人。在饮食上,尽可能素食,少杀生,减少浪费水、粮等物资。在做事上,尽可能简捷,少拖拉,少推诿。在人际关系上,尽可能做到诚信友爱,减少欺诈拐骗。在对待环境和动物上,尽可能平等相待,减少环境污染和高碳生活。
简约生活,需要心灵的革命,爱自己,更要爱他者。人-自然-万物,是一体的,人的示现缺少不了非人的因素。因而圣爱自然和万物,就是圣爱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