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夜晚
“落日的金黄像一大杯暖橙汁,倾洒在大片大片的麦田,天地之间,橙黄一片,不远处,一袭素衣的小女孩,手持风筝,向着阳光的方向快乐的奔跑,她的背影匆忙却没有丝毫的倦意,风筝滚动着笑声,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落日的暖色中……”
日升,日落,月缺,月明,时间无限的延伸,延伸成没有尽头的一条长线,我们不是开始,更不会是结局,平凡如我们,不过是这条线上的一个暗淡的点,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努力,妄想让这个点永远璀璨,可到头这终究是我们一个人的夙愿,在这条如香的线上,我们注定是燃尽的那段中一粒再平凡不过的香灰,璀璨,也许只属于昨天吧!
夏日的长藤树下立着一张摇椅,白色胡子的老人,一手捧着茶壶,一手拿着扇子,仿若仙人一般,潇洒而安详的摇着从童年做到晚年的梦,梦如熟睡的婴儿一般,生怕被嘈杂的人群叫醒。如果说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一生的梦,那么我的梦应该是永不长大的我,熟睡在母亲的怀中,安全而慈爱的暖流将我紧紧包裹吧!
儿时的我敏感而脆弱,当我知道不管我是否打开电视机,爱看的动画片依旧会准时的播出,而不会等我时,我伤心的哭了,这个小小的举动惹来家人的围观,因为我的幼稚,因为我的无知,我竟成了家人的笑柄。而时至今日,我才幡然醒悟,那不曾等我的又何尝是几集我曾喜欢过的动画片,我曾经那么执着的认为我喜欢的动画片会因为我对它的喜爱而对我有所包容,然而我错了,在那个年纪,我感觉我受到一种当时不可言说的伤害。近日想来,与其说那时的幼稚受到了嘲笑,还不如说现在的理性正经受着悲哀。我们对美与爱最真切的理解往往是在我们未曾成熟的时候,而我们中的多数不知在何时早已将这一切丢失……
我是一个生来就性格孤僻的人,不喜欢与人交往,如张爱玲所说:”在没有人与人交际的地方,我的生命充满了欢愉。“但是我却喜欢和动物打交道,那时我以为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并不如人与自然中所说的那样-----动物有的只是本能。爷爷家的大黄狗就是我儿时最好的玩伴,他和我一样都是爷们儿,大概因为这样,我总是喜欢封他为我的“副将”和我一起“驰骋天下”。大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那时我被邻家的小孩欺负,是大黄从围栏中跳出来把他吓跑,从此我有什么好吃的都分给大黄一半,奶奶发现后说:“这孩子好傻啊,怎么能喂大黄好吃的呢?它不爱吃的!”可经过我的观察,是奶奶说谎了,大黄不光爱吃,而且是很爱吃的。
我不知道大黄是因为何种原因离开的我,我只知道,在它就要离开的那天它站在爷爷家的房后,看着远处的落日,眼里满是血丝,一种疲惫憔悴的眼神,我坐在它的旁边,抱着它,那时我多么希望它不会死,可是,它依旧是离开了,那时有一人想要买大黄,在我的苦苦哀求下,爷爷没有卖它,而是依照我的意愿,将大黄埋了,我还买了好多好吃的放在大黄的坟旁,希望它可以吃得开心。在我的眼里大黄不是一只狗,而是陪伴我整个童年的朋友,我一直把它当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来保护我,当我长大,不再受人欺负时,它的任务完成了,便回到了天上去,至今我还时常梦见我们两个躲着奶奶,在一旁分鸡腿时开心的场景,可是醒来的我只剩下怀念与满脸的泪水……
记忆中我家后院有一大片柳树,不高,但是很密,每到春天,柳树就会长出嫩芽,年级大一点的姐姐告诉我柳树的皮可以做成哨子,大致是把柳条的枝从皮中抽出来,保留完整的圆柱型的皮,用剪刀减掉两边,再在上面刻一个小孔,这样的哨子就完成了,当地的方言叫做“吹叫叫 ”可能和“吹响响”同义吧,那时天气渐暖,妈妈坐在门外洗衣服,我则在一旁吹着叫叫,时而和大黄赛跑溅起满院灰尘,时而认真的看着妈妈满是茧子的双手。跑累了,玩倦了,妈妈便叫我回家吃饭了,那时妈妈并不用出去找我,在门口喊一声就好,我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去,甚至大黄还没有反应过来,那时的我就是那样的不顾一切的奔向我的妈妈,奔向那个充满暖和爱的家……
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离家出走 ”,大致的原因应该是妈妈忙于干活,没有及时满足我的要求,我便萌生了这种想法,我脱去了衣服,光着身子,跑到了后院,躲了起来,大有坚持到底的意思,想不到我那时竟然懂得离家出走但不带走家里一样东西的志气,可是光着身子的我又能去哪里呢?最后迫于爸爸的“威胁”,我最后还是乖乖的回去了,那天晚饭,我竟然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挑战,毕竟这次“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没过多久我变忘记了,仿佛那时记住的往往是开心的事,忘记的是难过的事,而现在的我们却是恰恰相反。我们在长大,但是我们却并一定会开心,那些最美最好的时光也许在我们长大前就已经被挥霍尽了,剩下的欢愉不过是残留的含有杂质的笑声。
龙应台曾经说过她的母亲想要回去的不是某个空间,而是一段时间,此语也着实令我震撼, 也许我们距离心中的那个地方并不遥远,但是我们却是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到那段写满故事的时间,那个二十年前的夜晚,我还熟睡在母亲的怀里,现在回不去了,真的是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