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忆苦思甜
时过境迁,忆苦思甜
比较而言,现今我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情况挺好了,但我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因为我始终明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真正含义之所在。列宁说:“一个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过去之所以不容忘却,在于其精神渗透,在于其成为我们血液中的一部分,任其涓涓地流。
学习,不堪回首月明中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任何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抉择都是不明智的。
往年,当我在乡中心校上到小学四年级时,一天,父亲突发奇想,称要将我转到一个村里读书,说他曾在那儿教过书,老师不是和他关系好,就是他曾培养起来的,绝对能教好我。
听从父亲的安排,我来到了一个叫种地槽的小学。记得,第一天上学是母亲送我的。满以为环境一变天地宽,可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行至一个村前,一条大黑狗闯出来,径直来到我们面前凶神恶煞起来。母亲见状,极力保护着我,在路边捡石头、在田地拿土块回击狗,且战且走,好不容易才脱离险境。路上,母亲不无忧愁地说:“念书路远不说,还得打狗,这怎么行?”后来,母亲通过打听和观察地形为我谋划了新路线,虽说多走几里地,但毕竟绕开了狗的骚扰。
爬山过岭到了学校,却被老师礼遇到班内最后一排。更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间教室竟设二、三个班,即左排为二年级,中排为三年级,右排为四年级。老师每教一个班的课,另外两个班的学生就写作业。四年级半年下来,我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些什么。只记得老师总爱在课上看闲书。课下语文作业是三番五次地抄课文。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午间或课间,那些顽劣至极的同学往我的书柜里放青蛙或蛇,以达到他们恐吓我的目的。放学后,他们不是早早回家做作业,而是败坏风气,找各种借口拦、堵、围攻我。尽管如此,我没有一次向他们求饶,也没有一次向老师反映过,迎战、告大人,种种方法用过了,他们依旧“敌对”我,我仍然不屈服,抵抗的日子难熬但终熬过,地球不会因你的缘故而停止不转。
上五年级,虽说升了一级变了班换了老师,且这位老师当初没少受过父亲的优待,包括他当老师也是父亲促成的。纵使这样又如何呢?我在这里没受过他的一点好待遇。座位是铁板钉钉的最后一排,上课他从来没提问过我。有一次,与我同去的一位同学犯了错,被他批评一通。身为师者,他不仅不留“口德”,相反还借此及彼、指桑骂櫆地牵扯我,真教师风范哪!我叹服加礼赞。
在那个村我呆了一年多,父亲见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忙把我转到镇上实验小学就读。在这儿,我遇到一位姓李的数学老师,她给我整整补了半年课,我方顺利考上了初中。
哦,那一年多的学习时光,不堪回首月明中……
人生的路紧要处只有几步,一步走错带来的损失、影响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深矣。过去了挽不回,权当是历经一难吧。有道是尝尽艰辛好做人,将其视为一笔意外“财富”不也很好吗?
生活,流失在三轮车上的日子
因生活所迫,曾经有段时间,我开过农用三轮车。回想流失在三轮车上的日子,有苦也有甜,有得也有失……
人常言:“干一行爱一行。”我是干着开车的行当不爱这一行。当初,父亲二话没说买回车,声言让我开,我是出于体恤父亲的一片苦心,“被逼上梁山”的。贩蔬菜、水果,卖白面、大米,收山药、杂粮,跑运输,一路走来坑坑洼洼,忍饥挨饿、栉风沐雨不说,有时还得遭人欺、受惊吓,真真饱尝了“车行子”生活的艰辛不易。
上世纪九十年代,丰镇九龙湾河流着大水,它是我们跑车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成了“一见愁”。每当我们拉货过河,三轮车就像船泊在那里一动不动,排气筒进水车发不着。无奈,请当地的堂叔叫来学生推车,事情方告一段落。有时推不出去,只好租大车拉小车,弄得人全身是泥水,凉飕飕、脏兮兮的。小车过大河,不卡车才怪呢。
一次,我将车停在路边进村问路,当我出来时见父亲和两人正纠缠在一起。原来那两人是喝了酒的大车司机,嫌我们的车停的挡他路了。好家伙来者不善哪,其中一人连车上的铁撬棍也拿下来追着父亲打,眼见这阵势,我也动武了。上阵父子兵,血肉相连,你护我,我护你的结果是将气全撒在了对方身上。后来,围观的人看不过,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大车司机纯粹是借酒闹事欺负过路人,于是他们一边拉一边劝,我们才得以解脱。大车行遇小车行,尊严不能丢。
又一次,我们开夜车往回走。车快进道西口,远远地看见前方有二人站在路上,父亲见此提醒我说天黑不能停车,我提起精神加大油门冲上去,临近那二人让停车,我没停。他们边骂边追,父亲在后车厢手拿摇把做防备状,声称只要他们敢爬车厢,他就一下子打下去。好在有备无患。开车,有惊无险的事多了,这算小事。
任何事都是一分为二的。开车中遇到的小挫折小磨难从外表看来让我受苦了,实质上它补了我性格上所缺之钙,使我的骨头渐渐硬起来。经历了开三轮车的那段日子,我慢慢懂得,只有体验生活,方能珍惜生活。只有投入生活,方能收获生活,生活不是一支甜蜜浪漫的歌,可它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生活是一片霞,却又把那寒风苦雨撒呀,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粒苦涩的瓜……”生活,苦与甜的辩证。以难为荣以苦为兴笑对人生吧!
工作,永远是给自己干的
“真忙,有做不完的事!”每当我就自身工作压力大发牢骚时,朋友便告诫我:“可以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听罢,我哑然。细想,也是。
多年前,我凭借爱好受聘某部门工作,挣着每月几百元的微博工资。我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对内,采编、校对、办好旗委机关报。对外,积极搞好新闻外宣工作,每年在市、区报刊上稿六七十篇。只要评优,年年有我。就这样我如一只漂泊在大海中的小船,在漂泊中守望着,一干就是七八年。2003年“非典”时期,我冒着随时被病毒传染的危险,走进察右前旗医院,与医护人员面对面交谈,采写出纪实文学《凌寒斗霜花更艳》刊发在乌兰察布《敕勒川》杂志上。鉴于搞新闻工作的出色成绩,2005年,我被市团委等部门授予“首届乌兰察布青年科技创新二等奖”荣誉称号。2006年,我被旗团委等部门评为“察右前旗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我与人联合采写出通讯《察右前旗:工业园区成为农民聚宝盆》刊发在《光明日报》。同年,我被点名免试当上了记者,期盼已久的心终于得到了归宿,我为自己的选择无悔,为七八年的奋斗无悔,为这一段在我以后的人生中奠基无悔!
付出有了回报,我的工作热情大增。2008年,我及时捕捉新闻由头,采写出《李明玲回家探亲不忘为家乡美容》一文,并配图刊发在《内蒙古日报》社会新闻版头条。同年及2009年,我作为市级媒体采访团中的一员,多次随团下乡采访,在《乌兰察布日报》发表了好几篇反映察右前旗改革发展的大型新闻报道稿件,分别被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乌兰察布第二届十佳新闻通讯员”称号、“乌兰察布百名记者下基层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我成为旗报社的负责人,责任大于欣喜,我在带领全社采编人员外出学习取经、改进办报质量、提高报纸品味的同时,依然“宝刀不老”地干着外宣工作。2013年,我被乌兰察布日报社聘为“特约记者”。2014年,我拍摄的基层教学能手图片新闻上了《内蒙古日报》头版二条。
回首以往,我不能不说,工作任何时候都是给自己干的,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那种不懂得感恩念旧、不懂得珍惜已拥有的人,是体味不到工作着快乐着、体味不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究竟何在的。那种不热爱本职工作,存有侥幸心理、私心、功利心者,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们永远不会明白没有付出哪有收获的道理。至今,我对不好好工作、对工作不负责的人常常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至今,我对自己靠实干得来的这份工作仍心存敬意、心生爱意,愿继续放歌新时代,传递正能量。真心祝愿我党的新闻事业花红果丰香飘远!
没有过去,哪有现在和未来?怀旧,留待芳菲启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