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几番感慨,几声叹息——江西省南城县株良镇磁圭古村探访记

发布时间:2021-11-21 16:49:24

  在南城工作二十多年了,心中一直都有一个向往,那就是到原睦安乡的磁圭村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领略它的古朴风貌。可每每将要成行时,皆因各种事由擦肩而过,实是遗憾。及至今日,当机会终于来临时,怎不令人兴奋!

  带着些许的好奇和久违般的喜悦,我踏上了寻梦的旅途,一路的颠簸也没能冲淡我的热情。至目的地,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条宽约丈许的小溪,蜿蜒地穿村而过。近看,溪水清澈明净,一眼见底,水流时缓时急,在溪底石头和水草的阻隔下,幻化成各种姿态,让人欣喜。然而让我感觉不可思议的却是小溪两边的石塝和跨溪石桥。石塝高一丈有余,全部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垒成,石块与石块之间几乎看不见粘结的泥土,皆依自身不规则的形状相互衔接堆砌而成,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砌结技巧,竟然能够历经几百年的水流冲刷,依然坚不可摧,稳固如磐。石塝上大多长满了一种名叫络石藤的植物,类似于爬山虎,层层叠叠的藤蔓和触角将石块扎束得紧紧实实,更加坚固了石塝。石塝每隔二十米左右还砌有供村民下溪洗涤的石阶,从最底层光溜溜的阶石上,似乎能隐隐地听到村妇的槌衣声。跨溪的石桥有两种,一种是由石头砌成的拱桥,桥面虽不厚,却能承载几千斤重的车辆通行;另一种是更为简单的长条石桥,每桥都由三、四根重达几吨的直条青石拼合,横架小溪两岸,结实而耐用。

  临溪的是一条青石小路,依小路而建的便是一栋栋的古民居,大多为清代风格建筑,家家都是两进或三进的房子,皆有外门庭、照壁、院落,栋栋气派辉煌。让我感慨不已的是,这里的房子间间雕梁画栋,房屋各式构件雕刻极为精美,算是我见过的古建筑里面的精品了。我转过了大夫第,穿过了悟轩居、环山草堂,走过了辑瑞堂和一些被铲去名字的堂屋,每一栋古居都让我留恋惊叹。有镂空雕刻的石头门庭,有雕成各色人物故事的木质窗棂,有画有各式花鸟鱼虫的白石灰墙,有用仙翁、仙鹤等人物和动植物图案雕刻成“福寿康宁”吉祥字画的枋,有雕成凤凰、鲤鱼形状的插拱,还有刻着描金的雀鸟和萬字、镶嵌着紫色珠球的楠木大梁,处处精巧,件件匠心,无不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然而,今非昔比,历经岁月的沧桑,这些古老的堂屋,或被风侵蚀,或被拆件盗卖,早已身影飘摇、倾斜危立,甚至破败不堪了。

  沿着青石小路顺溪流折返而下,走了大约三百米的路程,青石小路就不再临溪延伸了,而是往山脚处折进,让出的临溪空地,依溪势建有一栋栋吊脚楼铺面,与紧靠山脚建设的商铺式木楼相对而坐,青石路则成了中间的小街了。可以想见得出,在鼎盛时期,这两排商铺曾历经过多少热闹繁华!脚踩溜光的青石小道,触摸齐腰高的铺台,恍惚那些来往的商客和村民仍在此驻足,或猜拳斗酒,或闲聊茶饮,或挑箩叫卖,好一幅熙熙攘攘、乐在其中的画面。听当地一位老人讲,最兴盛的时候,这里曾有四千多人,到处都是铺面酒肆,一派繁荣景象。只是,铺台依旧在,门窗早闭停!各式各样的酒楼店铺,已然习惯于在时光中沉默,在风雨中摇坠!

  踏着青石小路走至古村口,竟然建有一栋高大的古戏台,戏台台面有四十余平方米,离地五尺来高,皆由厚木板和粗大的圆木柱搭建而成。戏台正面是一个拱形的木板墙,墙的的中央,是一幅彩色壁画,画有一个身着大红袍的官员和一个小童,只是色彩已经斑驳,看不大清楚。台下,便是观众席。听当地老人讲,观众席分男、女两区,男区紧靠戏台,大约能够容纳五六十人;女区面积较大,可容纳一至二百人,中间不但用木栅栏隔开,而且比男区明显高出有两尺许,可谓互不干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还有戏班来演出过。”一直跟在身后那位当地老人向我介绍道。其实,看着这么一个规模的戏台,不用任何言语就能知晓,当年的情景,那是怎样的一个热闹非凡!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这个逐渐老去的戏台,到底还能于这站立多久呢?这,才是我辈们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

  正所谓:曾经显赫几百秋,

  名士辈出载史留。

  如今寻迹徒叹息,

  往事哪堪付水流?

  教育吾辈效先贤,

  发奋图强争上游。

  待到来年豪情日,

  重振辉煌耀华洲!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