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童年的“巴学园”
曾看过风靡一时日本作家黑柳彻子靡一时的日本童书《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就是该书的主人公。她以自己童年的经历,讲述了一个美好的童年故事。书中,淘气的小豆豆被学校划归了“问题儿童”,并被迫退学。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户的时候,必然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户。小豆豆去了一所特别的学校——巴学园。这里校长总是笑眯眯地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啊!在充满爱与自由的空气之中,在充满童年与欢乐的巴学园,小豆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开始了幸福的旅程。
废弃的电车是教室,但是很自由。没有固定的位置,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自由选择位置。没有固定的课表,孩子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没有固定成文的律条,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做自己。巴学园里,孩子们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没有书本划下的藩篱,没有师生之间的鸿沟。校长总是笑眯眯的倾听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总是摸着孩子的头,亲切的说:你是一个好孩子。解除了禁锢,童年的纸鸢在春光中越飞越高。
可是,每个看了《窗边的小豆豆》的孩子,都会仰头,单纯的询问他的妈妈,“妈妈,妈妈,巴学园在哪里了”。我想,这个问题,也正是孩子们对社会的疑惑,那自由地巴学园在哪里了?在哪里了?
在当今社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逼迫着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小孩子们每天只能在学校,补习,培训,才艺之间来回转圈。看到一份报道:sam是美国普通的一个孩子,他的安排是:上午上课,下午3点半放学后,妈妈开车接他去钢琴老师那里练琴;5点去参加数学智力特长训练,晚上学西班牙语;根本没时间正正经经吃顿晚饭,时常是在妈妈的车里啃一个预备好的汉堡包就匆忙结束了晚餐。在中国,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每天背上个七公斤重的书包,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胡乱吃一口饭,六点多离家,七点 钟到校上早自习,七点半上课,老老实实地听讲,不许乱动一下,下课如果不上厕所就不许离开班级,出去透风都被看作不好好学习,因为大家没事都在班里学习。你不学就有可能被拉下了,然后晚上七八点钟,甚至九十点钟回到家,再胡乱吃口饭。刚打开电视机就被家长给关了,因为作业还没写,写到十点、十一点或者十二 点,沾床就睡,早上还没睡醒就被早早地叫起。好不容易盼到周末,结果,就算早上能睡个懒觉,也还是要早饭过后马上要到补习班报到。钢琴课,奥数,绘画,唱歌,数不尽的培训,苦不完的比赛。这样的生活,这样童年,试问父母们,何其忍心?让孩子丧失了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单纯笑脸。
据心理学研究,现在,儿童之中,有一种“童年恐慌”的心理障碍。所谓“童年恐慌”,指的是:儿童因面临巨大压力,导致了童年缺失,进而出现的一种较强烈的焦虑心态。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过高的学历期望、只注重成绩的教育评价以及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极易扭曲学习动机,产生焦虑情绪,使他们对自我产生极大的不信任,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生活的绝望。我想,父母们,看到此处,必然还是会心疼自己的子女的。过度的期望,过量的学习,带来的不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扼杀的是孩子的自由童年。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育人,社会教育的目的育才。可是,当今畸形的攀比,追求高分、名校、“多才多艺”。家长和社会逼迫孩子们忙碌在各种“为未来”的教育中。再也找不到,孩子那欢乐的笑语,再也看不到,孩子纯真的笑脸,再也无法诉说,自由的童年。(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看着校园边,在银杏树下摇摆的秋千。童年的影子在那儿,向我招手着。有盛开的鲜花,有飞舞的蝴蝶,有自由的巴学园。孩子,你看见了吗?那自由的巴学园!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3班张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