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会馆
如今名目繁多的会馆很多,但作为文物保护的会馆屈指可数。昆明的《石屏会馆 》在区级文物保护之列,慕名观瞻后很是喜欢。
《石屏会馆》坐落于昆明市翠湖南路中和巷24号,顺着马路上醒目的指示牌,一眼就能看到对面《石屏会馆》的门坊。走进门坊,是一条弯曲的略有坡度的小巷子。小巷子的左手边,是黄色的院墙。右手边,是叫不出名的花卉和别具情调的各色咖啡室茶室。小巷别有情趣,沿小巷上行,不远处右前方就看到石雕栏杆的阶梯和阶梯上方的《石屏会馆》门楼。
阶梯是侧向伸展到《石屏会馆》门楼的,踏上阶梯,最先醒目的是那一串红红的,挂在门楼前的大红灯笼。只有走到《石屏会馆》门楼的近前,方可看到《石屏会馆》门楼的正脸。
门楼前有块长方形的石刻 ,简明扼要介绍了《石屏会馆》的历史文化:《石屏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南朝北,土术结构,悬山顶。大门两侧青石彻筑的西式风格石雕罗马柱,门柱上是拱券顶,上面镶 “石屏会馆” 四个大字。阴刻,楷书,整个门面为西式风格。庭院为中式传统风格的三进院,体现出民国年间流行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会馆是石屏乡贤建在省城昆明,供石屏同乡来昆住宿的馆舍。前院为花园,中后院为住房,是昆明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会馆建筑。
站在《石屏会馆》门楼前,《石屏会馆》四个石刻大字很醒目。这是云南唯一状元袁嘉谷先生亲笔手书题写的。 门楼由大块的青石彻筑,青、灰、土、三色参差示意着岁月的史貌,局部少而精的石雕点缀在门柱和门檐中。放眼整个门楼,白色的院墙青瓦,围绕着看上去西式化的门楼,还有门楼前的两尊小石狮,风格完完全全的中西式合璧。一个纯碎的中国石屏人的地方会馆,却有着中西式门脸,说明了当年石屏人的进步。
走进会馆,最先吸引眼球的那过堂里迎面两扇雕花红术门,定会让你停下脚步,细细端详那古朴的传统雕刻艺术。走过这扇门,放眼整个庭院,庭院的布居属传统的三进院:一进三院,四合五天井,二层土木楼。印入眼帘的庭院景观仿佛带你穿越:传统的中国漆红;传统的中国雕刻;传统的土木建筑;传统的中国楼阁;传统的窗花灯盏;传统的家私摆设;传统的庭院花草树术、石山溪水。置身其中,晃如影视剧中隔世的情景再现,晃如与尘世脱逃放自已在世外桃园。(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惬意的信步庭院,且行且观。 前院,面积不大,是一个花园式的小天地。有山水景观,有花卉树木,有石桌石凳,有专供客人品茶的茶座,格外的清幽。 沿石阶走上二院的过堂,过堂左右的板墙上装饰着袁嘉谷、林则徐的画象和名人的字迹,下方摆放着古董般的红木家私。穿过二院的过堂,就看到四合五井天的二院了。天井的四周都是二层的土木楼阁,一色的红,一色的雕刻,一色的贴花,一色的窗金,一色的木格子灯盏,一色的喜庆红灯笼。三院如二院,同样的让人流连,其门柱上悬挂的袁嘉谷先生《云根文彩》楹联,更是增辉无限。站在庭院当中,环顾庭院之间,厅堂高旷,布局严谨,装饰精湛,雕刻玲珑精细生动,图案亮丽和谐,环境温馨。整个《石屏会馆》不愧为历史文化的老宅子,古色古香,雅韵十足,魅力十足。
傍晚时分进得《石屏会馆》,转了周遭余兴未了。三三两两的游人,如我这般在庭院里转悠着,欣赏着,留连着,转瞬间不知晓已华灯初上。此时,夜幕下被灯映照的《石屏会馆》,披上了神秘面纱,更加的吸引着游人驻足忘返。
现如今的《石屏会馆》不只是单纯的历史文化背景。《石屏会馆》带着它的历史文化走进了商业经济大潮。《石屏会馆》门前,那一串长灯笼上的7个大字----“石屏会馆大食府”----显而易见中庸了历史的曾经。庭院里那些个曾经的馆舍,成了一个个的食餐包箱。那过堂的走廊上,也摆放了供三五人喝茶食餐的小桌椅。
夜空下,花园里,一盏古灯伴着古装裙的美女。纤纤细指弹拨古筝曲《高山流水》的身影,淡化了食餐的俗,升华到雅致的趣。如此景致,如此情调,难以不索兴坐下来,听曲、赏夜、品美食。
说到美食,请服务生推荐了食府的招牌菜:石屏豆腐,八面煎鱼,卷耳块。这三样地方菜,特色突出:石屏豆腐表皮可以分离,好吃。八面煎鱼是带鱼鳞的,味道一般。卷耳块里面夹肉,乘热吃很可口。作为食府,想必有不少的美味佳肴,可又有几人能吃遍天下美食呢?美味佳肴-----想说爱你不容易。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石屏会馆》-----值得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