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许巍——别样的繁华

发布时间:2023-10-21 00:47:11

  许巍──别样的繁华

  昨天晚上看到同学写的一篇日志,我也按耐不住要写写了。写写关于许巍,其实前两天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写许巍,我就跃跃欲试想写写了,但是还写不出来。网上很多人写的见解很深刻,文字也很优美,无可挑剔。但我觉得那还不是许巍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这种感觉正如你听着一首别人的歌,很美!但那歌并不完全契合你的心理感受。别人写的不契合就自己写写吧!可这事又如写歌一样了,有心声,还要有能耐呀!问问自己,许巍(的歌)在自己心里是什么感觉,又木然了,所以一直都没写。

  昨天晚上看了波波的一篇日志:《青春,在远方》。有点许巍的踪迹,我给的评论有这样一段话:“刚躺下看到了你的文章,马上起来用艾派德看了三遍!最后重新打开电脑来给你写评论”他写的好但肯定不如我刚才说的那些人好,而且其实他写的更多的不是关于许巍而是关于对青春的见解。但我真的看了三遍,看完之后我挺高兴的,因为关于许巍怎么写我找到线索了。

  歌是由词和曲(旋律)组成的,一首歌要流行未必要有很好的歌词但一定要有能激发人内心感觉的旋律。这和一个女孩子刚开始要吸引心上人的注意,未必需要什么内在,但一定要能透过气质(可能是假的)调动对方的感觉是一个道理的。一首歌要成为经典则不然,歌词往往需要更加隽永。旋律常常并不如酒精一样激人亢奋,但却像缕缕烟卷一样惹人愁思,回味。他的旋律往往不附和你的躁动不安,不吐不快,有的甚至压抑你的神经。但当有一天它成为经典,你历经沧桑后,静静的坐在沙发上想着“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渐渐地升出我心坎”,听着那低沉的旋律,压抑的声调,你的心灵就会在歌声的叩击中与之共鸣。你就会明白“谁在敲打我窗”————-经典。经典也就在这样的品味中成为了经典。

  没错,流行永远是主旋律,经典就像是一桌晚宴上,人们吃完大鱼大肉后用来淡嘴的青菜。而且有些歌曲如果当初没有流行的话也很难称为经典。但有些歌流行的确实太高效了,为了尽快出唱片,尽快抢粉丝,很多歌手的歌几乎就只有旋律,没有歌词了。说没有,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乱写,还有一种是乱写加唱的听不清(声明:周杰伦不在其中,无论喜不喜欢他都要承认他的词和曲都作的很好)。这样的高效流行往往就像广告一样,转瞬即逝。而只有像青菜一样的经典依然绿叶长青。

  许巍他的歌无论是被流行,被经典都只属于这些喧嚣以外别样的繁华。就像我第一次听到“许巍”这两个字的那句话说的一样:“许巍的歌喜欢的人一直不多,但是一直有人喜欢。”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读初中,这话是和我哥一起看电视,看到他领奖的时候,我哥顺口引用的。我当时没有听过他的歌也不喜欢他那长相,久了他的人和这句话都一起忘了。高中的某一天听到“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很感动,打听后知道那叫《蓝莲花》,但被打听的人也不记得是谁唱的了。又是某一天,偶然看到一张碟片上面,一个披肩长发的男人,带着老男孩的沧桑,抚着一把吉他,陶醉在音符里。上面写着两个大大的“许巍”下面写着“1、蓝莲花”,“哦,原来是他!”伴着我的惊讶,那天我哥的那句话,那天屏幕上的他终于又在脑海里浮现了。

  我想许多像我这样认识许巍的人在认识了许巍之后都会对“喜欢的人一直不多,但是一直有人喜欢”这句话体会深刻。许多的歌手开始红多是因为实力加某个唱片公司的精心策划,甚至造谣。许巍不一样,他从出道就没什么策划也没什么轰动,帮田震写《执着》然后出第一张专辑,虽然也卖的不错,但一直没什么宣传。说到这里按一般励志故事的情节模式,接下来他的音乐旅途应该不是高歌猛进也是渐入佳境了,但是也不是这样。他的创作水平是渐入佳境了,但这个时候他依旧只是在娱乐圈聚光灯的背后不慕浮华,潜心创作。在那些娱乐圈里的明星这个门那个门的远处他一直在耐心的寻找通向音乐与人生真谛的大门!当别的明星代言、剪裁、领奖,曝光率曝到歌迷为之疯狂到要跳楼的时候,他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只有寥寥的几次发布会,让想知道他去向的歌迷都很难捕捉他的踪迹。当许多的歌手一年轰动的出三四张专辑的时候,他低调的在用四年时间准备一张专辑。

  因为他的人品,事业都是如此的低调,所以还能喜欢上他的人都不是那种炒出来的粉丝,过一阵子就冷了的,因此喜欢的人不会太多。因为他对青春与人生的感悟,他的歌声就是许多人的心声。热爱他歌声的人就是热爱生活。那样的热爱不是偶像崇拜,它不像炙热的一把火,轰轰烈烈之后就会悄然熄灭。而像冬日里清晨或者午后的缕缕阳光,让人温暖。让人永远向往,所以一直有人喜欢。许巍的歌就是这样流行着成为经典。我其实是一个挺讨厌娱乐圈的人,我为什么喜欢他?因为他不属于娱乐圈,只属于音乐。

  有人说许巍的歌有些前奏太长了,有些旋律前一秒还很高亢下一秒又低沉了,没有规律的突然又提上来了,不和谐,很怪!我觉得这有口味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你在听还是在品。有些歌只能听不能品,有些歌品出来了才好听!正如前面说的,经典可能不附和你不吐不快的感觉,但一定契合你某刻的心理感受,有时候听别人的歌,很美,但那歌并不完全契合你的心理感受。这时你常常会有自己写的冲动。你听许巍的歌,他完全契合你的心理感受。就像诗一样,将你无法言状的幽微情怀淋漓尽致的为你诉说。(如果对这段话不是很赞同的话就把“你”换成“我”来读吧)

  人的情感世界差异很大,为何他的歌声能感染这么多聆听的人?其实许巍并没有感染谁,只是唤醒了你!特别是这几年,他的作品依然写的像诗一样但却越来越空灵静澈,伤感少了,多了淡定。他的歌是历经沧桑后在淡定中的感悟出来的。能透析人生,诠释青春。他善于捕捉许多人的纠结、徘徊、痛苦、欢乐,感悟成诗,放在歌里,幻化成和谐的音律。这种感悟在歌声里没有用曲调浓烈的渲染,浸湿你的心灵;没有用歌词强烈的叩问,刺激你惫懒的神经。他只像是几缕阳光轻轻的照进你的心空,为它驱散潮湿的云雾,还以空灵静澈,让你伴着旋律静静的洞悉它。让宁静渐渐的唤醒它,然后它慢慢从惫懒中醒来为你透析人生,诠释青春。最后你轻轻的哼唱起歌词:“每当我想往高处飞翔总感觉到太多的重量,远方是个什么概念如今我已不再想,在每一次冲动背后总有几分凄凉、、、、、、”在哼唱中心灵渐渐的与歌声产生共鸣!许巍是忠实的佛教信仰者,所以有人说他的歌也是有禅意的。让人听着就进入了一种自觉的境界,在自觉中春风化润物细无声的浇灌自己干涩的心田。

  看完了波波的日志,我是挺诧异的,平时几乎他喜欢听的歌我统统不喜欢(虽然我一直没说,呵呵)。现在他孤独的时候居然也会想起许巍。我从他日志中看到了我们许多人的青春:在荒芜的土地上孤独的生长着,关于青春的梦想却始终没有磨灭,幻想他如万紫千红的春天,千帆竞发的大海。

  面对这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许巍《曾经的你》曾为我们唱出:“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而今“曾让你心疼的姑娘,已悄然无踪影”。关于家与远方,关于太多太多,许巍唱出了多少像我一样喜欢他的人,像波波一样不是很喜欢他的人的心声呀!而他却依旧是那个一直有人喜欢但喜欢的人一直不多的歌手。依旧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的创作,演绎自己别样的繁华。没有绯闻到几乎只能听到他的歌声。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歌手,他不用太多的新闻花边抢占你的时间,他的歌声不占有,不教化你,只唤醒你寻找自我。当我们的青春时光陪葬在铺天盖地的快餐文化的时候。他的歌声被排挤在你岁月的小角落里,偶然听到时带你飞回自己的心空,找到迷失的自我。当我们生活的想象力荒芜在平淡的挣扎中时,他的歌声就如大漠中的一片片绿荫,沁人心脾。在你前行的路上让你看到生活还有生机,未来还能想象。

  他的歌声常常让我找到自己,但我很少会在电视上,网络上去寻找他的踪迹。和他走的最近的一次是有一天看到堂姐和他合影,可惜我只看到了照片。羡慕了几秒钟,想想也没什么必要。但当时我姐一句“我不怎么听他的歌哦”倒是让我觉得有必要再深刻一次许巍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有人喜欢,但喜欢的人一直不多的许巍!

  我喜欢许巍,我愿意一直喜欢他,但是喜欢的一直有度!践行他用歌声与行动向我们传达的一条人生箴言:活自己,人生才能活出别样的繁华!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