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精美散文

走近婺源:恍如初见

发布时间:2024-07-06 14:36:59

  在去往婺源的路上,我的心是急迫的。

  朋友笑我,是不是赶着去和情人幽会?

  我一愣,有些迟钝,思索了半天,才明白过来——情人在我心里,去年早晨,我已带着她留在了婺源。只是太美,情人迟暮不归。如今深秋,转眼将是初冬。她的等候,让我迫不及待。

  我点头回了句:“是的!我要寻回我的姑娘!”

  “那我岂不是要去邂逅的我初恋?”朋友调侃了一句,我笑笑,相当赞同!

  车子在高速公路上疾驰了几个钟头,总算是到了婺源,来到了姑娘家的门槛前。同往年不一样,我没有直奔油菜花地,或许是时候的缘故,第一站我们去了李坑。说句老实话,李坑我是第一次听,也是第一次走进,却不知会和她结下深深不舍情缘。

  刚到李坑门槛,就见阿婆远远相望,待我们的车子停下,阿婆忙迎了过来,问我们是否要留宿吃饭?开了一上午的车,朋友早就疲倦了,而没有吃早饭的我,现在也是饿得有些狼狈。买完票,朋友带上阿婆,开去了村里,来到了阿婆的家!

  阿婆家的房子显得矮小,简陋。与这周围的高墙灰瓦,它仿佛是掩藏其中的梦。岂知,这梦的背景,竟是教人这般不安分。所以,阿婆静心准备的丰富午餐,我也只是草草了事,哪怕是那只在城市根本就吃不到的天然肥鸡,也不能让我垂涎三分。

  朋友笑我癫狂,我说“已经到了姑娘家的门槛前,岂有不探头之理?”

  他拿我无奈,却也是好奇!只能舍这肥鸡,留到晚上再吃了。

  我们从阿婆家的前院离开的,出了院子,眼前就是一道溪河。那流水缓缓淌过,倒映着两岸的古民居,还有来往的人,想必,它的经历可让我走数来回了。阿婆说,沿着这条河一直往前走去,会看见曲径通幽处,那历史曾眷顾的光辉。我点点头,带着我的背包和相机,还有一份期许,开始寻找着去年早晨,被这里所留下的我的姑娘!

  同江南小镇一般,民居都是临河而建。但区别于江南的是,这徽州的生活,是在高墙里,是在灰瓦下,是在那份静静的淡雅中。古老的房子,依河而建,脱落褪色的墙体,泛黑得像是老人家眼旁的皱纹,那般沧桑。尽管是隔着一条河道,但中间的搭建的木桥,却是结实。七八人同时行过,都不是问题。因此,河道中间,总是站了太多的人,他们与我一般,都是在寻找,或者是如朋友一般,都是在盼着某种邂逅。

  就在我们一边行走一边沉醉的时候,一座高大的老房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高高的墙头上,模糊的三个字被风逝的仍旧是清晰可见——大夫第!

  说实话,有些惭愧!对这老房子的故事,我却是了解甚少。那主人的姓氏,也是被我忘却。只觉走进,彷如是见着了姑娘,正在小姐绣楼上,对我拂面偷笑!朋友笑我风花月,我倒是觉得风回小院庭芜绿。这初冬的略显凄楚,彷如是新春的滋生。因此,跟在他的身后,踏上了小姐绣楼的木阶。

  不过年代久远的是,这木阶是一个脚步一个吱呀声,有些摇晃的阶梯,让我感到些许害怕——见个小姐,真是几番波折!

  我挨着扶廊,终于拨开了阶梯出的那道蓝色花布。说句实话,这布帘让我犹豫了三分。我不知道这小姐,是否就是我那姑娘。但熟悉的眸子,让我还是有所动摇。因此,当我拨开布帘的时候,不由得怔住了——眼前,那一排美人靠,悬半空。绣楼简陋得只剩下美人靠——不禁困惑,斜依在美人靠上的小姐,难道只是我的幻觉?

  面对我的些许失落,朋友忍不住笑了——你的姑娘,在那呢!

  我一怔,忙走过去,斜依在美人靠上,放眼望去。高墙灰瓦参差错落,小桥流水人家,那静谧的河道上,传来村民的嘈杂声。不禁顺声寻去,一座高大的申明亭内,正坐着两排年长的老人家,四周围着许多男人妇人,似乎是在审讯着谁?

  在我一番错觉后,才知道,这亭子颇有些议事厅的味道。是当年村上谁犯了错,或是褒个奖给谁,都在这里聚议的。且,犯事者均不能从申明亭下走过,都要从边上的小道绕过,以思悔改。

  朋友说,想去那亭子下走走,我倒是想从边上绕绕。

  离开小姐绣楼,我将小姐的那份眷顾,委婉回拒了。因为,我是来寻我的姑娘的。

  在去往申明亭的路上,临河摆摊的点很多,见着我们就吆喝买不买梳子,买不买菊茶,这七嘴八舌的吆喝声,在他们身后的流水声中,彷如是加入了纯天然的民朴调子,听起来很有味道。不禁,我倒是喜欢上这曾经让我觉得是嘈杂的声音。

  步履显得缓慢,看着他们脸上的容颜,那种不曾修饰的脸庞,没有任何装饰的肤色,在这个久远的古老村子里,与背面的山色融为一体,彷如是这个深秋,老树的叶子,一汪秋水,还有那静安思想,总是让人忘却城市里的那一张张带着微笑的面具。

  顿时有种感动!

  或许是性子缘故,感动的眸子里,竟然还渗加着几滴湿珠。

  走到申明亭前下,抬首仰望,这个简陋破旧的亭子,依旧伫立在李坑,不管岁月无痕还是春秋无常,它依旧像是一个老者,尽管孤单,却不孤独!老者的话,依旧令人沉思,仍旧令人思悔。不禁在感动中,我多了些思考。看着亭边晒着的那些竹扁,还有铺在地上的干辣椒,干菜叶——虽说村子被发掘出来,越来越多的外人走近,且走进这村子。或许我们的来到,让这里变得更加富有。但这里的人,依旧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走过亭子,左前是一座老桥,青苔斑驳的桥身,显得旧而老沉,古而正韵。桥不长,不宽,横跨在两岸。置身桥上,面向申明,左是亭台古楼,右是榭宇楼阁。古老的遗迹在今天的步伐中,渐行渐离,又彷如回到老徽州。

  虽说,这里同任何徽州遗址,都颇有相似。但说心里话,后来去的江湾,晓起,石城等地,最后归来还是这里,令我回味无穷!

  走过通济桥,前后又去了武状元李知诚故居,李书麟故居。有时候不禁在想,一个小小的山间村落,竟然还有这般“书香门第”。

  顿时,真有些想嫁给这里了!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