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记网

位置:日记 > 伤感日记

落叶在秋风中飘落。物换星移的几度秋。

时间: 2012-01-09 16:25:55  分类: 伤感日志  天气:晴天 

秋天早已悄然走进灵魂,南国的秋开始显现出一种别致的意味来。

落叶这时候成了一个标志,落叶满地,少雨的时候踩上去有松脆的响声,苍凉如刀锋,没有很大的力度,但痛依然十分清晰,这在文人心中还带一种颓废的感觉记得路遥有一篇文章叫做《落叶在秋风中飘落》,写得比较深刻而悲惨,经历生命的春夏,也该落下了。

南国的秋有一种韵味,能让有伤感的人在每一个的秋天里窥见这落寞的伤,真正的闲人躲在家里品着淡茶,下着围棋,探讨着生活。中国人对陶氏生活的向往是显然的,他们害怕落寞伤感,于是选择逃避

泰戈尔说:“让生命之花有如夏花之绚烂,死亡有如秋叶静美。”死似乎成了这个季节的主题,年迈的老人因抵抗不了这个季节的突然寒冷都选择了离开。我在仓促之中想起来仍是一种幸福,因为这只止于回忆路上,让我更好地抵达现实的彼岸。

生命原本就是一场华美的戏剧,把握好这份凄美,才叫生活。

果树在南国这个季节纷纷低垂下头,充实繁密的果实,诱人的金黄抹去了一部分对秋的感伤,孩子们争着吃,成人忙着买。在现实中,这是幸福。但文学并不只是为几个凡夫俗子而产生的,在温暖别致的某个南国角落,门前几株果树,让人悲喜交加。

南国和北国比起来,将秋具体了。如江浙一带的刺绣,而北国则是泼墨。南国小比划地将柔情刻在每一个角落。西湖苏小小之墓至今在秋风里向羁旅者叙说掩巾的江南柔情,秋天在南国的意境强烈得让我警觉,空气中存在着湿湿润润的感觉,天空淡得出奇,却淡得恰到好处。

我其实极其笨拙与外物都不太敏感,但又多了几分伤感,不经意变从眸子里流露出些许犹豫,我疼痛无奈,唯有在秋天能像个写字的女子般发泄感伤。风很大,也有些凉,许多人特意加上了外套。我不是一个太喜欢穿外套的人,但是却知道在寒风中被它包围的温暖的呵护。在大风中走过,我莫名的感动,香樟叶在秋天里没有放弃执手那份绿的记忆,在风中拂动,只是失去了节奏。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漂漂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在《赤壁赋》中怅然写到。余秋雨曾叹于中国文人的独立人格只留道家的遗风。而我只是觉得一个人,特别是文人以不同的形式于嬗变的历史相融就是成功。学苏轼并不为过,至少我们还可以留有那份高雅而未入俗流。

几年前,去过一次北京。那时也恰逢秋季,北国的黄沙下得什么都遮得严严实实。北京郊外那一段因几度重建内城而废弃的老城墙很坚强地叙说千百年沧桑,将燕赵游侠的气质联系于一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北方人的字音中带着儿调音的问候是:“秋天儿,来得可真迟儿”,其实北方的秋要比南方早得多,北方人比南方人要粗犷直率,伤感和北方人简直擦不到边,三四个大汉在风中顶着碗面条笑着踱来踱去,在江南人眼里多了一份俗气。

一夜秋风,十年江浙梦,乌船小,风致的江南小河,在江南一带特别多,文人雅士常聚于此,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格式,吴侬暖语的问候,举止端庄的女子,在构造意境上成了主角,尖顶精致的屋瓦檐,磷磷作响的雨瓦片,泻下的雨线,隐藏在青山后的缠绵,在南国的秋里徐徐展现。

李白是个秋士,曾在南国的秋天泻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可见愁之意境深远。

文学并无国际,我也喜欢西方诗,莱在咏秋上表达到了一个意境,《西风颂》就是一篇极好的诗文,在他的诗中,秋占了极大的笔墨,枯索而不干瘪,感伤而不颓废,而且有一种神秘而原始的力量,后来超现实主义诗人则往往将秋等同于死亡,西方的诗简单而不拘于形式的美以致让我为之痴迷,QQ空间伤感日志在“南国的秋”这个概念中,我一直在想,日本俳句大师的富士山的秋,雪莱森林的秋,沙漠的秋是何等模样?反正是很玄的东西。

好在秋并非文本中的臆想,它是单纯的,南国于北方享受盛开而自然冥想落败,要更蕴藉,南方人审美总是如此,青涩而含蓄。

如果有那么一天,南国的秋开始无昼无夜,无休无止越下越大。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王勃的雅兴,空自流的暗许,在秋的日子里不经意的表现,还有一个范文正被贬后却跑到岳阳楼写出一篇千古文章。

清雨霏霏,
连日不开。

多情之人是伤感的,气质在文字中体现,使我不得不惊叹。

闲云潭影的忽忽,物换星移的几度秋。

我知,秋必将远离,不久后,我将会看到她对我决然而去的背影。于江南之秋走过,必是一件幸事。而我在这秋中书写,“天冷,隐隐作痛,独自一人看着流失的电影。”

南国的秋,我在多年之后会将她记下,我会记下秋尽的日子,一个像爱情一样短暂的秋天,如同一片短暂的文章,那个如秋天一般对我决然而去的背影。

喜欢文字的朋友

请加伊若染QQ:810338572

作者信息

伊若染

昵称: 伊若染
性别:女
去Ta空间看看

我要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1)

伊若染的日记

伤感日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