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还是不扶》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扶?还是不扶?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个问题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与讨论,近日,“四川达州3名儿童搀扶倒地老太被讹”、 “北京老外撞人却误传倒地老人讹诈”等一连串事件,让公众的关注与讨论推向新的高度。
遇老人倒地 为何55.6%受访者选择直接走开
如果遇到老人倒地,公众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在有139010人自发参与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这项调查中,55.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4%的人选择留下证据或找到证人后再扶,12.6%的人选择拨打110并等待,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主动扶起来。
“可能会装作没看见走过去吧。”当被问及此问题时,家住天津的赵泉想了一会儿后这样说。他直言,现在“碰瓷”的人太多了, “不是不想扶,真的是扶不起。”
对于同样的问题,北京某互联网公司职员罗君的回答则不同。他表示,看身边的老人总能想到父母,如遇见有老人摔倒,自己会去关心一下。
山东大学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卞绍斌直言,当人们开始思考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问题时,就表明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良知和义务的意图,应该是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甚至是面临艰难、痛苦和困境依然执着以求的,当帮助他人需要计算成本利益,考虑利害得失时,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道德。
87.4%受访者表示当前普遍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
调查显示,87.4%的受访者表示“扶老人”的道德焦虑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
罗君坦言,在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上,他有着道德上的焦虑——不扶自己良心上过不去,扶又怕被讹。这个问题有时会让他非常纠结。
刘齐直言,讹人的老人毕竟是少数,媒体不能净捡着负面的个案去写,大家不能因为个别极端的事件,就对整个老人群体产生误解。
“‘扶老人’的道德焦虑是整个社会信任缺失的表现。”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路直言,这种普遍存在的焦虑,反映出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与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这会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整个社会的运行带来巨大成本。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国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可报销的比例非常低,老人如果摔伤可能对于他本人和家人都是很重的经济负担。如果医疗保障能够减轻老人这一负担,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找人转移责任,这是一个制度的问题。” 郑路说。
郁喆隽表示,在年轻人扶老人的案例中,如果判决不当可能会造成代际之间的矛盾。 “应该重视这些案例对年轻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几十年之后,可能就没有人再相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种传统的道德追求了。”
59.5%受访者认为恶意讹诈他人的老人应受惩罚
如何才能化解普遍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受访者首选“恶意讹诈他人的老人应受惩罚”(59.5%),其次是“目击者要勇敢讲出真相”(15.1%),排名第三的是“司法判决应注重对社会的引导”(7.2%)。接下来是:媒体不能只渲染部分极端个案(5.7%)、相关部门要给人可信服的真相(5.2%)、在社会上倡导勿以恶小而为之(3.1%)等。
卞绍斌表示,法律法规是外在的,道德良知和道德信念才是左右个人行为、构建良序社会道德法则的根本源泉。着重培育基于道德自律的实践理性能力,特别是出于良知和义务的道德自觉能力。
“要弥补信任纽带的断裂,化解焦虑,制度保障是必须的。”郑路建议,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可以设立基金会,专门针对扶老人被讹的情况,提供法律援助和资金支持。“虽然大家在讨论这一问题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心,但我相信,如果真的遇见类似情况,大多数人还是会伸出援手。”
调查中,28.1%的受访者认同,虽然扶老人事件被吵得沸沸扬扬,但是日常生活中遇到老人倒地,冷眼旁观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还是会伸出援手。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12月10日第7版,有删改)
19.在本篇调查报告中,大部分人对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如此纠结,说明了什么现象?(4分)
20.本调查报告是如何体现报告的真实性的?(5分)
21.请结合实际谈一谈本调查报告的社会价值。(6分)。
试题答案:
19.①、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当帮助他人需要计算成本利益,考虑利害得失时,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道德。
②、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与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
③、医疗保障及相关的公益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帮扶人难免有后顾之忧。
20. ①举例子。开头举“四川达州3名儿童搀扶倒地老太被讹”、 “北京老外撞人却误传倒地老人讹诈”等新闻事例,引出调查,显示其真实性
②列数据。文中多次采用受访人不同态度的比例数据,让读者更为信服
③直接引用受访人的原话,更能证明观点。
21.答案:本调查报告调查了公众对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态度(1分),从引用的评价来看,对不帮扶老人还是持反对态度的(1分),所以认为本调查报告以下社会价值。
引导正向,提升整个社会责任感,道德感(1分);提出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急须弥补(1分);警示摔倒老人要讲究诚信(1分);呼吁社会医疗保障及相关制度的完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