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句

关于托尔斯泰的唯美语录

发布时间:2022-03-03 07:54:52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很相像,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这个原则不适合沿途各国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所有的贫困都大同小异,一踏进富庶则五花八门。这不奇怪,贫困因为失去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才真正变得不幸,所以必然单调划一;而所谓幸福也就是拥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因此各有不同。 ----余秋雨《千年一叹》

  ●“要是一个人一个人学会了思想,不管他思考的对象是什么,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死。”初读托尔斯泰这句话,我灵魂上的颤动不亚于一场地震,它揭开了“理解死亡”与“醒悟人生”之间的秘密通道。是啊,许多大智慧者正是站在死之界面上俯瞰生命全景和浮世万象的,从终极角度关怀、检索、省察人生,以死来测量各种得失和价值轻重,用直面死亡的勇气填充生存意志的虚弱……

  ●赢得那枚金牌后,我成了本地的英雄。库斯喜欢我得到的那些关注,他喜欢聚光灯。可我一直想的是这事到底有多疯狂。我还不到十五岁,我在布朗斯维尔差不多有一半的朋友要么死了,要么走了,要么不见了。我在卡特斯基尔没什么朋友,我对上学也没有兴趣。库斯和我已经设定好了未来要实现的目标,相比那个目标,上学算得上是会让我分心的事了。我不在乎他们教我什么,但我确实有一种学习的渴望。所以库斯会鼓励我,我会去读他书架上的一些书。我读了奥斯卡·王尔德、达尔文、马基雅弗利、托尔斯泰、大小仲马和亚当·斯密的书。我喜欢历史,读过一本有关亚历山大大帝的书。通过读史书,我学到了人性,读懂了人心。 ----迈克·泰森《永不后退》

  ●“‘我快过五十岁生日了,屈鲁特先生,”我说,“我在清洗和更新自己以迎来完全不同的日子。在同样的精神状态下,托尔斯泰伯爵把自由给了他的农奴。托马斯·杰弗逊把自由给了他的奴隶。我要把自由给所有在我写作生活中为我这么忠实服务的文学角色。” ----冯内古特《冠军早餐 囚鸟》

  ●哲学的目的,应该是好的。是要告诉人们改如何更好的生活的。托尔斯泰是富豪,他说自己被富贵的身份束缚。维特根斯坦家族更是超级富豪家族,可是他却把所有的财产给了哥哥姐姐们。中国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也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一切从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人,勋章不能报偿他,亏待也不会使他失落。内在的富有找不到、也不需要世俗的对应物。像托尔斯泰、卡夫卡、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没有得诺贝尔奖于他们何损,得了又能增加什么?只有那些内心中没有欢乐源泉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外在的得失,孜孜追求教授的职称、部长的头衔和各种可笑的奖状。他们这样做很可理解,因为倘若没有这些,他们便一无所有。 ----周国平《内在的从容》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出场人物几乎都不令人同情,而对屠格涅夫笔下的主人公则马上产生同情之心。我甚至同情《87分署》系列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这恐怕是因为我本身在人性上有诸多缺点。缺点多的人常常同情同样缺点多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身上的缺点很多时
候很难使人视为缺点,因而我不可能对他们的缺点倾注百分之百的同情。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缺点则往往过于明显过于静止。 ----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昆德拉知不知道《告别圆舞曲》是个太巧妙以至于太脆弱的故事?我得说,我自己在小说阅读时好像一直听到他不怀好意的笑声。他曾经比较过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指出来这两部小说都正面向着无时无刻源源不绝袭来的偶然碎片,这些某一时刻在人脑际闪过、到下一秒就完全消失的东西,在乔伊斯那里这只是人心迷航但什么事也没发生的寻常一天,而在托尔斯泰笔下却促成安娜突如其来的自杀悲剧。 ----唐诺《尽头》

  ●年月即久,忘了浪漫主义是一场人事,印象中,倒宛如天然自成的精神艳史。 深夜闲谈,托尔斯泰欲言又止:“我们到陌生城市,还不是凭几个建筑物的尖顶来识别的么,日后离开了,记得起的也就只几个尖顶。” 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木心《素履之往》

  ●张爱玲赠我生命的文笔。
亚里士多德.托尔斯泰.莎士比亚赠我无限思维。

  ●和尼采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深深地浸透在所谓“后塞壬时代”的悲哀之中,只不过他选择的道路与尼采完全相反。尼采选择了非理性的“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选择了非理性的谦卑。托尔斯泰所发现的自我拯救的道路是“激情”。他和海德格尔曾经不约而同地宣称,没有激情,生活其实毫无意义。 ----格非《博尔赫斯的面孔》

  ●他这种生动的自我写照,在那些接触过他的人所写的许多回忆录和小品文中得到了证实-这些人包括他的夫人、女儿、秘书以及他接见过的来宾和一些自动上门的访客。即使把雅斯纳亚?波良纳的树木统统造成纸张,都不够印刷这些回忆托尔斯泰这位庄园主的文稿。此外,没有哪位作家能使内在自我这么广泛地昭示天下,也少见像他这么具有乐于敞开心扉的心情。无论主观的艺术描写,还是客观的艺术描写,自从歌德以来没有哪位大文豪被这么详细地描写过。 ----茨威格《三作家》

  ●我与托尔斯泰不同,因为他竟记得自己刚出生时洗澡的光景,而我的幼年记忆皆是模糊。经母亲·提,大脑某处才勉强浮现出那个皮肤黝黑,垂着鼻涕、总是带着憎恨表情的小孩(我小时候就是这副模样)一副想吃红豆面包想得不得了,在泥地跺脚的模样。与现在善于忍耐的我,简直有天壤之别啊…… ----远藤周作《狐狸庵食道乐》

  ●别林斯基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说出了什么是人的内心,那地方不是为了安放隐私,那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地方。内心的宽广让托尔斯泰写下了这么多不同的人和这么多不同的命运。与此相反,那些热衷于描述自己隐私的,其实不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分泌。 ----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这是由超过一百万个不同一直、遭遇、贤智愚庸不一反应共同参与并决定的结果,托尔斯泰甚至不用略带神秘性的“偶然”一词来说明。他坚信“因果之链”的存在,每一个结果都有前导的原因,但麻烦在于,原因的数量接近无限大,而每个原因的分量又趋近于无限小,这就是托尔斯泰说的“历史的微分”,你要洞悉结果,发现历史法则,理论上可能,通过“历史的积分”的艺术,找出无限小的总和就好了。但这又是做不到的,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完全观察并完整记录下这无限多而小如天上星海中砂的原因,予以排比、串组并演算,这些逸出我们认识能力之外的无尽因果,于是又只能以偶然视之。 ----唐诺《八百万零一种死法》

  ●一直坚持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不管怎样,努力过后,请不要在秋天失落,容我暂时脱离正规。记得托尔斯泰怎么写的吗?皮埃尔经历过战争,觉得很震撼,他以为自己和全世界永远为之改变,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告诉自己:”我还是像从前一样对巴士司机大叫,咆哮,就像从前一样“。就像人不可能时时刻刻正能量一样,不要压抑不要强装,一切就像从一样,再迎接折腾而不止。

  ●托尔斯泰说:“人们常常想用发现自己别人的缺点来表现自己,但他们用这种方式表明的只是他们的无能”,因为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并不表示你在这方面一定具有优点,证明别人错时,并不等同于证明自己就对了。他还说:“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就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因为别人是自己的镜子。 ----郭梓林《诗与远方:来自未名湖的灵感 》

  ●萝莉控的宣言
托尔斯泰:萝莉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屠格涅夫:先相信自己,然后萝莉才会相信你。
哥白尼: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萝莉。
爱迪生:萝莉控,就是99%的hentai,加上1%的真爱。
爱因斯坦:控萝莉比推倒萝莉更重要。推倒萝莉只是从生理上满足自私,而控萝莉则是需要审美和追求,这也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托尔斯泰:萝莉控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种沉重的存在。
培根:萝莉就是力量。

  ●钟声不管这些。它完全不理会谁是托尔斯泰,谁是俄罗斯与苏联。斯大林当政后,捣毁巨庙——临近地铁站供着教堂倾倒的历史照片——到了叶利钦时代,教堂迅速重建,巍然矗立,钟声大作,何其兴高采烈的巨响啊!我从未领教过这等猖狂的钟鸣。它当下敲乱了我对苏联的数十年想象,但在悚然谛听的片刻,我自以为感到了俄罗斯魂魄:那个真正的,我所不了解的俄罗斯。 ----陈丹青《无知的游历》

  ●独秀娶姐妹二人,租一楼一底房屋居住。房中置长条木板,满置中文书籍。以后余知独秀国学造诣甚佳,能背诵整部「文选」,然对西学则所知有限,惟独秀极力务新,热心介绍西学,阅及余等主办之《民声》杂志,因来接洽。其时独秀正筹备《新青年》杂志,托余代觅若干资料,供其披载。余尝为之收集有关英国自由主义之材料,颇得独秀之珍视。以后余且翻译一篇<托尔斯泰之逃亡>,用「汝非」笔名,刊于《新青年》第一卷第二号。当时独秀未必真正瞭解共産主义,仅醉心新说而已。但独秀之文章锐利,风靡一时,影响于当时人心者极大。 ----莫纪彭《余与陈独秀之交往 莫纪彭先生访问纪录》

  ●在农村读书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一天下来的疲累不说,煤油要凭票供应,而且太贵了,对我们这些“知识青年”来说,简直是奢侈品。靠我们在农村的收入是无法承受点煤油灯看书的开支的,因此只有用黑得像沥青一样的棉籽油。那种灯不但光线非常微弱,近似鬼火,而且点着之后,有很浓的黑烟,弥漫在阴暗的室内,很是呛人。但当时一书在手,其他的也就顾不得许多了,我就是在那盏灯下把曹雪芹的《红楼梦》、小托尔斯泰的《两姊妹》、《阴暗的早晨》等世界名著读完的。坚持每日读书这个习惯我是从1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 ----王受之《王受之讲述建筑的故事》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有持久的恒心。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成功来自持之以恒,失败源于一曝十寒。

  ●我想读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同学,你可能还记得,里边有一个经典场面,这确是安德烈公爵受伤躺在战场上,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他的国家被人占领了,他的未婚妻娜达莎被人勾引了,国家与爱情全部破碎了,万念俱灰,他觉得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不是国家的概念,不是民族的概念,是什么?是俄罗斯的天空,俄罗斯的草原、森林和河流。确是庄子所讲的“天地之大美”,是这个美使他重新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那么我就想问大家,是思想的力量大还是美的力量大?事实上美是最具杀伤力的。 ----曹文轩

  ●幸福只有一种,不幸千差万别。正如托尔斯泰所指出的,幸福是寓言,不幸是故事 ----村上村树《海边的卡夫卡》

  ●人们往往把欲望的满足看成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俄罗斯有强大的文化阵势和根底,但很少有与西欧文化绝缘而有成就的文人。近代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甚至高尔基都在欧洲住过。俄罗斯大地给艺术家无比幻想空间;而欧洲文化给他们的幻想赋予了某些可能性和实质。 ----黄永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中国人关注乔布斯超过费德勒,这是因为全社会对运 动缺乏经验,费德勒差不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网球手,人们看他网球的时间,会超过看莫奈油画的 时间,或看托尔斯泰作品的时间,人们从他的网球 中,也会感受到很多专属于生命的奇迹,这完全取决 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与通过纠错与克制取得的教养。 ----石康《石康微博

  ●看到自己有两个面包,两条裤子,两栋房子,而别人没有,就会深深的自责,这是托尔斯泰。所以他讨厌自己的身份。中国的济公和尚也是。类似这样的情结很多很多。可是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家人呢。可以说是很差劲的。他的儿子说:”他作品里写的那些温暖,我一点也没感觉到。“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我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托尔斯泰是一个虚无主义者。而他的合理身份也许还不只是一个思想家,倒更像一位没有具体信仰的神学家。 ----格非《博尔赫斯的面孔》

  ●列 夫·托尔斯泰说:“如果老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课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托尔斯泰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经典语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