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真空》读后感100字
《完美的真空》是一本由[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一):完美的游戏
《完美的真空》相比另一本同样类型的《莱姆狂想曲》,题材更广泛多样,直到最后两三篇才跟科幻有些关系,而脑洞依旧呼呼生风。看莱姆的这些作品,尤其是非小说作品,时而让人想起博尔赫斯的简约与睿智,时而是若泽·萨拉马戈式的反讽和不羁,时而又如卡尔萨根般悲悯和关怀,以上都是聪明、博学的通才,莱姆自然丝毫不让,并且在这两部书评式的书中找到了他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既能充分表达最狂野最曲折的观点,又不必苦苦铺陈营造小说的那一套,这就是莱姆的完美的游戏。
第一篇《完美的真空》就开始了游戏,就像用镜子照镜子,作者给这本虚拟书评集合的书写了个亦假亦真的书评,完全可以当作导读看。接下来的十篇左右,可以一窥作者觊觎着多么大的一块文学的地盘,远非科幻所能包括,《吉伽美什》、《一无所有,或曰后果》、《你》等几篇“书评”的对象,也就是“原作”,即使真的写了出来,也是怪胎和异类,引发的反应肯定不会像作者的书评那么客观,类似的“真作”除了作者揶揄的《尤利西斯》,我还想到了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或许还有很多,总之这些作品不会是排列在文学圣殿里的长老们,只能是深山荒野里的隐者,或者闹市街头的狂客,莱姆对这些作品的设想和评论本身,正是最具智慧之光,最“科幻”的地方。另外,《小队长路易十六》这篇是纯纯的大纲,多有意思的故事啊,可惜他就是懒得写出来,类似的作品会是哪个呢,《索多玛120天》?《生命股份有限公司》这篇也是大纲,并且已经写出来了,不就是《未来学大会》么。
最后两篇,《恕不伺候》在侯世达的《我是谁,或什么》里读过,很值得重读的一篇,除了对神学的暴击之外,也对一个世界的形成和走向,无论是否有人类,做了一次令人心悦诚服的思想实验。最后一篇《宇宙演化新论》自然是全书重点,“他们到底在哪儿?”“宇宙大沉默这是为什么?”还是那个比喻,农夫以为皇帝家用的都是金扁担,大部分人将人类那点儿偏颇狭隘的东西投射到了整个宇宙,然而真相是什么,这篇给出了比黑暗森林理论更高明的解释,也更加的浪漫。
莱姆诞辰一百周年了,我们才刚刚发现他。我们太需要这样聪慧冷静,又置身人类文明游戏之外的头脑了。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二):S-Explosion!
取消/反转性快感也算得上莱姆作品中的一个重复主题。"未来学大会"里NOSEX是一个应对人口爆炸的选项,不间断使用的后果是人类直接灭绝,所以必须在指定节假日失效以便集中补充人口。"Star Diaries"最后一篇写得更清楚:NOSEX发明者为证明无副作用而以身试药,由两个表兄弟按住(不然他会中途逃跑)惨叫着和妻子实现了多次造人。何以自虐至此,是由于此君坚信排除了享乐乃至忍受着痛苦的过程可以确保生育的严肃性从而造福全人类。"性爆发"中则是一次灾难性的全球泄露事故,后续包括上纲上线的道德规劝乃至法律强制的生育义务,导致世界各地适龄男女纷纷逃进深山老林当起不生游击队,而唯有循规蹈矩的日本民族咬紧牙关恪尽职守自觉生育。
当今的低婚育意愿、五花八门的道德劝说鼓励政策等等,是否会让这个设定在上世纪末的故事看起来有一点点亲切?况且当今的情况还只是因为婚育任务沉重恼人,还不是因为失去快感哪!作者的意见非常明确:性快感取消(更不必说反转)后,以人类这追求享乐的德行,根本就不可能自觉生育嘛!此处没有提及但在”泥人XIV”里提了一嘴的还有可疑的”爱”:如果没有快感奖励,(男女之)爱还能继续成立,继续如人类自述那般伟大高尚吗?相比之下我倒宁可相信那个自虐的发明者;比起甜言蜜语巧舌如簧,损己利人的行动才是道德高尚的明证啊。
不过技术问题在莱姆的技术天堂中都可以不是问题。比如生育,完全可以不通过交配(讨厌的体力劳动)而实现。欲望丧失后的巨大空洞却得用别的欲望来填补。以食代色,从饮食男女到双份饮食没有男女,以地下猎奇吃播小视频引发观众欲(饥)火中烧,即使以现实眼光来看好像也不算太夸张。说到这里,我似乎突然get到了比如人体盛、情侣相互涂蜜的意思?…
被作者推至荒诞好笑的"性爆发"与NOSEX的反差,其实是带出了”性”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心理上到底占据着多大分量的话题。此外如果”丧失”会留下亟需填补的空洞,那么“从未有过”又意味着什么?假定弗洛伊德的理论正确,无性便意味着在长期的性竞争性压制性剥削性爆发...中发展起来的伟大辉煌成就斐然硕果累累前途无量...的人类文明,压根儿就不会诞生。退一万步来说,诞生了也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那么究竟是无性生物根本不可能演化发展出智慧文明 (那美克星人表示反对有性生物沙文主义),还是说存在某些全然不同的演化发展动力,对我们这些可怜的受制于性的生物而言根本不可理解?
故事的结局是挺合我口味的:人类自改为美好的天使(划掉)雌雄同体,确切来说是无性人。不再有性剥削,不再有生育强制,不再有性别歧视,不再有性别专属节日;总之,一个既不男也不女的完美世界。至于最后为什么突然说到”更美味地享用水果”,也许是作者的思路在摆脱了性耻辱后,又跳到了某个不用吞吃动物的完美世界;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三):荒诞又充满哲思
《完美的真空》是一本伪书评合集,作者斯塔尼斯瓦夫·莱姆虚构了不存在的书,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评论,荒诞又充满哲思。
这些伪书评有的充满幻想、有的荒诞可笑、有的令人沉思、有的思维跳跃……我自觉没有领会到其中的精髓,但许多片段让我感触良多。
《鲁滨逊家族》中的鲁滨逊进退维谷,书中提到,他也许成为了自己创造物的奴隶,又或者,他的创造物并不存在,但他不会承认这些,更不会相信自己创造了恶。鲁滨逊毫无还手之力,这种无力感我们是否也有过?有时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幅面具,让我们看起来更强大,但不知不觉,我们成为了面具的奴隶,为了让面具更逼真,我们逼着自己成为自己所厌恶的人……书里处处是哲思,也许每个人的领悟不同吧?
《类启示录》在介绍利己主义时提到,想法是否有实际价值根本无所谓,重要的是项目是否具有商品价值。这让我想到最近看的影视《天空之城》,人物为了让女儿当上学生会长,从功利的角度做好准备,为学生们提供物质奖励,虽然竞争对手人气更高、想法更有价值,但谁知道同学们最终会选择情怀、还是拿到手的奖品呢?这让人深思。
《白痴》提到了代偿天分,命运让某个人遭受折磨,能使其成为创作的源泉,这让我想到《活出生命的意义》里的“生命之意义是无条件的,因为它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白痴》提到的那句话的因果关系似乎很有道理,但又让人摸不着头脑……
《生命股份有限公司》里面有太多未来元素,让人啧啧称奇,让人想到前些年大火的《黑镜》,两者都有提到高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也表达了一定程度的黑色幽默与反思。
《生命的不可能性》《预测的不可能性》讨论了概率,还涉及到个体出生的概率。西班牙科幻悬疑剧《海市蜃楼》有这么个情节,女主改变了过去,不小心打乱了自己的生活,亲生孩子也不复存在……看到这我就在想,如果她扭转过去,还能让自己孩子回来吗?个体出生的概率让人心生疑虑,但不得不说,每个人类都是独特的存在,在多少重机缘巧合下才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灵魂?是命运,还是可计算的概率?
《完美的真空》的伪书评风格各异,《吉伽美什》设计的语言学让人眼花缭乱、《一无所有,或曰后果》谈论了文学创作中的谎言、忏悔……莱姆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向读者呈现了科幻与哲学的融合,值得一读。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四):《完美的真空》:它们是一些伪书评,它们并非笑话集
“构成《完美的真空》的是一些伪书评,它们并非笑话集。”幸好,莱坶将这句话写在了书中第一篇《完美的真空》里,不然,我想我真的会认为自己正在读的是一本评论集。
就拿《小队长路易十六》一篇来说,文章开篇写道:《小队长路易十六》是著名文学史家阿尔弗雷德·泽勒曼的小说处女作。读到这样的文字,真的很难产生文学评论文章之外的它想。
另外,整本书的目录,也会给读者以这样的误导。目录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题目下方印有作品的写作者。乍一看,这本书的的确确是一本评论集,但事实上,它却是莱姆设计出的、别出心裁的短篇小说集。
因为,莱姆在每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书都是不存在的,是莱姆虚构出来的。莱姆虚构出它们,再就其内容进行评叙,对某一个细节展开议论,如此的写作方式不可谓不独特。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白痴》,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完美的真空》中,也有一部同名作品,出自一位名为吉安·卡罗·斯帕兰扎尼的意大利年轻作家之手。当然,现在我已经知道这位意大利年轻人并不存在。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艺术不能只向后看,不能满足于耍杂技,需要新眼睛、新视角、首先是新思想。在我看来,莱姆的这部《完美的真空》就是新视角、新思想,而作为读者的我们需要的则是新眼睛。
《生命股份有限公司》的设定非常有趣。在这个故事中,背叛、友谊、爱情、报复、个人幸福等等都被作为商品买卖,人们借助信用体系,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
每个人在成年的这一天,都会收到由生命股份有限公司邮寄来的一份价目表、一份服务目录以及一本公司宣传册,人们不必担心自己的选购被他人获知,可以放心、自主地购买,因为没有人知道生命股份有限公司在哪里,顾客只能通过信件或电话向生命股份有限公司下单,生命股份有限公司则由一台巨大的电脑接收订单。
换句话说,客户的订单永远都是公司的机密。如果,你的订单是想要亲手杀死某人,这家公司也会满足你的愿望,只不过你需要排队等候,因为——有这种爱好者的数量出奇地多。
当然,生命股份有限公司也有竞争者,当各个公司的客户相遇时,每个客户的订单就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的困难。比如史密斯先生和布朗夫人的丈夫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公司,史密斯先生希望在布朗夫人面前表现得英勇,以博取布朗夫人的好感;布朗夫人的丈夫则要求史密斯先生表现得像个混蛋懦夫……
抛开莱姆安排的、不存在的作者不谈,莱姆的这篇《生命股份有限公司》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科幻故事,它想象了人类欲望的无数种可能,对欲望不设限,任由其自由生长。同时,莱姆也保留了偶然性的存在,这个偶然性一方面为欲望设置了障碍,另一方面又为欲望得以实现展开了新的战争,也就是说,思考永不停止。
刘慈欣说:“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在读完了《完美的真空》之后,对刘慈欣的这个评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