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尊重孩子 还是相互尊重

发布时间:2021-12-28 13:52:22

  集体教学是围绕教学目的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孩子的思维是跳跃的,他们往往会跑题。你认为,这时老师是应该迎合幼儿,还是应该坚持完成教学目标?

  自从幼教改革之后,关于“如何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成了我们教研的重点。每一次的研课、磨课,我们研讨活动方案,在课堂中观察记录,常常针对活动中某一环节是否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展开激烈的讨论。

  根据课堂实录和观察,我们发现如果教师一味迎合幼儿,容易导致教学无章法。最优质的教育方法是互相尊重,即教师既要敏锐捕捉其中的教育价值,又要灵活机智地将其关注点迁移到教学主题上。比如语言活动上当老师讲故事《小兔乖乖》讲到一半时,一个孩子大声说:“老师我在市场里看见了小兔子。”老师出于对孩子的尊重就停下故事进一步询问:“你看的小兔子是什么颜色呀?”这一下班上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嚷嚷起来“我看见一只白色的兔子。”“我喜欢灰色的”……教师面对孩子的跑题一味应和,导致教学毫无章法,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教师可以这样回应:“故事里的小兔子真的被大灰狼抓到菜市场准备卖掉吗?”然后老师再说:“那我的故事中小白兔被抓走了吗?听完就知道了。”这样回应既尊重了幼儿的自我表达欲望,又保证了集体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委婉的提出了让幼儿倾听的教学要求。

  《幼儿园指导纲要》一出,幼儿教师纷纷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集体教学的师幼活动中,一改往日管理者、指挥者、高控者的角色,为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幼儿的自主需要得到了最大化的满足。 然而教育改革如果把握不好尺度,一旦矫枉过度便会走入误区。

  教师过于谨言慎行,集体活动容易变成哑巴教学。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达应该占90%以上,教师尽量不要多说话,以此来体现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尊重。当幼儿表达时,教师尽量用肢体语言回应以减少自己的声音,由此哑巴教学成为主流。教师的谨言慎行真的是在尊重幼儿吗?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缺少教师的教学有教育意义吗?积极的教学应该是幼儿乐于参与,能体验活动带来的身心愉悦,并感受到来自教老师教学的魅力:哇,老师真厉害!让我们学到知识和本领。我的老师知道的可真多呀!我回答问题时老师会积极回应,谁不遵守规则,老师会善意提醒。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执教过程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方可最大化发挥教学的教育价值。

  最优质的教育是教师和幼儿互相尊重,老师我们是以接纳、关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幼儿以关心、热、尊敬的态度与教师互动,耐心倾听,细细思考,遵守规则,以积极的态度回应教师的要求和希望。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