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要重新出发》读后感1000字
《今天也要重新出发》是一本由阿籽奶奶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今天也要重新出发》读后感(一):我老了也要画画
通常豆油里邀我写书评的要求,我都是不理会或婉拒的,不想按照要求读书。所以这本书的邀约一开始也没理会。可过了几天,编辑小妹妹又发来一条豆油,却是纠正前一封邮件里的一个小错误。觉得有点可爱,正好那时闲着,就加了微信。三言两语打过招呼,我就说书可以看看,不过我在海外,寄过来方便吗?编辑妹妹诚实地说:啊那恐怕不方便。我又被萌到了,于是多说了一句:如果有PDF能够发过来,也是一样的。她就欣然发了过来。
本来以为是本小书,一下子可以看完的,翻了一下,却有256页。即使一半是画册,排版也疏朗,我停停看看,今天才读完。
作者阿籽奶奶是个好命的老人家。从字里行间和她的图画,可以看出她是个豁达通透,领悟力很强的人。这样的人,生命力也强。她的福报,是她一生的劳苦和努力挣来的。
她的画和她的文章,单是从所谓的“艺术成就”来说,应该是简单的。但是任何认真的作品,都有它独特的感染人的力量。
阿籽奶奶的画,由于她的目力已经是老年人的,所以色彩和线条都偏淡偏浅偏素,然而自有它的真实感,因为这就是一个老人眼里的世界的细节。她的回忆和思绪,是一个人一生的智慧总结,看起来清浅,但也有 “记忆中的光线总比眼前暗,我总觉得人只有在微光的情况下,才能看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举目艳阳,一片茫然;日光之下,尽是不断地重蹈覆辙” 这样让我停下目光的句子。
另外,我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是一位老奶奶的作品,是很好的女性叙事。
当年我怀孕之前,正跟着一个老师学了三个月水彩,很喜欢画画时物我两忘的快乐心境,后来有了娃生活就一直忙碌停不下来,再没有心情在画室里一坐三五个小时。看了这本书,更加坚定了“我老了也要画画”这个愿望。其实现在就可以开始安排了,不必等到太老。还可以一边画画,一边听广播剧和有声书呀。
这不算书评,只是短评写不下这一堆。答应了编辑妹妹的事,今天总算做好了。
《今天也要重新出发》读后感(二):阿籽奶奶74岁学画76岁开画展,你也可以,从今天开始重新出发!
“婷,我还是不读本科了,2025年才能拿证,那时我都38岁了。”朋友小彤担忧地跟我说道。 就在前两天,小彤让我给她出主意,要不要继续读本科,现在她的高升专快读完,要毕业了。我的意见是肯定要读下去的,继续读可以提升自己,还能为以后的就业加分。 可是今天她就跟我说,决定不读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年龄。38岁,她好像也没有换工作的机会了,读完本科,这个本科证好像也没什么用了。 关于年龄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尤其是35岁之后,似乎是一个分水岭,高不成低不就,要重新开始好像又太晚了,更多的是没有那样的勇气。不过,最近读了阿籽奶奶的《今天也要重新开始》,得到了很多新的启发。 阿籽奶奶74岁才开始学画画,76岁就举办了个人画展,而且她身上的各种病,因为画画还都痊愈了! 《今天也要重新出发》这本书,就是由阿籽奶奶亲笔创作的,书里除了收录有150篇阿籽奶奶的画作,还记录了她的学画过程,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阿籽奶奶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不管任何事,只要想做,什么时候,多大年纪,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记住每一个时刻的自己,因为那就是你,独特的你。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你们家的家谱?我看过我们家的,不过我也跟阿籽奶奶一样,因为是女的,所以没有按族谱排辈,也没有被记在家谱上。 阿籽奶奶原名叫“尹玉凤”,但是办身份证的时候,她的名字因为办事员的疏忽,变成了“尹玉风”。 后来,结了婚,别人叫她“张家媳妇”“老张家的,后来有了儿子张清,别人叫她“张清他妈”,再后来有了孙女阿籽,又被叫做“阿籽奶奶”。“尹玉风”这个名字都很少被叫到,更别说“尹玉凤”这个名字了。 但是阿籽奶奶并不想忘记自己的这个名字,虽然这个名字极少人甚至没有人记得了。但是这毕竟是自己的名字,所以在现在的画作里面,签名写的就是尹玉凤。 孙女阿籽就跟年轻时候的她一样,永远充满活力,活蹦乱跳的。而她年纪大了,什么事都只能慢慢来,慢慢看慢慢想。 同样的一条鱼,在孙女的眼里是欢快的,一下子就可以画完了。而在阿籽奶奶的眼睛里,这条鱼是悠闲的,她需要慢慢观察、慢慢画。 孙女和奶奶就像人生的不同阶段,看到的不一样,感受也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拥有这一切,记住每一个时刻,慢慢地去体会。 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迈开第一步,就离成功不远了。 很多人总想着要做点什么事,可是都还没开始做,就觉得难了,然后拒绝做这件事。对于阿籽奶奶来说,74岁才拿起画笔也很难,但她就是勇敢地走出了这一步。 我们都知道,眼睛对于画画的人很重要,因为需要观察。可是阿籽奶奶有点特别,她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当电焊工,眼睛受伤了,所以看东西都是带着一层雾的。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阿籽奶奶学画画,她从抓笔开始学,慢慢地从两天一幅画,到一天一幅画,就这么坚持地画下去。也是靠着这模糊的眼睛,两年时间就画出了六百多幅画。画着画着她也发现,开始一件新事物,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只要你肯做就行了。 我们在遇到难事的时候,潜意识里总会告诉自己,这件事我没做过,没有经验,成功率肯定很小。那只是因为你还没有跨出开始的那一步呢。 三、不管是什么时候,有想要做的事就去做吧,要学会为自己而活。 因为喜欢画画,想做自己想做的事,阿籽奶奶在74岁的时候,决定拿起画笔学画画。 阿籽奶奶的老伴刚去世的时候,她也有迷茫过。每天不知道干什么,郁郁寡欢,因此还住了两次院,心脏还多了两个支架。 后来开始画画,阿籽奶奶才慢慢转变过来。年轻的时候,她总是在照顾别人,有不如意的地方,自己又烦恼。而现在,她开始为自己而活了,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发现过的乐趣,也找到了自我。慢慢地,画的画越来越多,身上的病痛也都好了。因为开始画画之后,她心里只想着画画的事情,以前心里负面的东西,现在都不想了。 她说,人,最终是要面对自己,不管是多亲密的人,最后都会离开你;不管有多少的烦恼和坎坷,最后也会云淡风轻。 所以离你最近的人是你自己。了解自己,照顾好自己,发现自己,改正自己。不要去管别人说什么,不要管他人是非,不要试图改变他人,改变自己就好。 你有想做的事吗?有,那就从现在开始做吧,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年纪,只要开始做,并且坚持做下去就好了!
《今天也要重新出发》读后感(三):希望我们每个人老了都能做个年轻的老太太或老爷爷
老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提及它,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退化、枯萎甚至是终结,甚至惮于提及它,觉得这是一个不吉利的话题。可是你不提,就可以不用面对它吗?你有没有认真的想过你老后会是什么样子呢,老后会做什么呢,甚至你会怎么度过每一天呢……
或许你没有,那么,接下来这本书也许可以给你带来一点启发:
这是一个77岁的普通老人,历尽了一生铅华,在书中沉淀了她的一生智慧。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与艺术、绘画与哲学的书。书中用平缓的语言细细叙说着阿籽奶奶的过往,用一支支画笔点缀出奶奶日常的生活,在字里行间、艺术的参差渲染中,让人慢慢品出最朴素的生活哲学。
想做什么就从现在开始做吧
70多岁的阿籽奶奶并没有多么伟大的光环,她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和老伴儿在一个屋檐下絮絮叨叨,过着三餐四季的平凡生活,那时记忆、时间都过得很慢,是两个人的岁月静好。然而,2016年老伴去世,对她来说生命里一下子没有了盼头,身体每况愈下,成为了医院的常客,甚至被下了两次病危通知……这样的她,其实就是成千上万的70多岁老人中的一个缩影。然而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老人,却做了一件对她来说并不普通的事——画画。
刚开始画画时,她连画笔也抓不好,也没人教她应该怎么画,她就画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件,因为身体的原因,小孙女几分钟就能画完的画,她却要花费一整天时间甚至更长,可是她也不急,她就慢慢地画。画画是需要眼睛的,可是阿籽奶奶眼睛也不好,有一只眼睛甚至不能视物,于是她就用她唯一的一只眼睛慢慢地画。这样画着画着,一天、两天、一个月、一年……迄今为止,她已经画了两年,600多幅画。这是她从来不敢想的事情,却在一天天的积累中发现自己已经积累了这么多。身上的病也在画画中不知不觉痊愈了。
其实很多事情,你离成功的距离只差一个开始。很喜欢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们永远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和过去的自己,也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决定当下。
网上有一个很精辟的励志公式,每天进步一点点,穷屌一年变富帅;每天退步一点点,富美一年变挫矮。很多时候我们被一件事情吓住,觉得它离自己遥不可及,其实并不是任务本身难度有多么大,只是你给自己的心理上了一层屏障,为自己的懒惰找了一个不愿开始的借口。所以,想到什么就从现在开始做吧,不要停,也不要怕慢,慢慢你就会发现你做到了很多。
每个时刻的你都是独特的
阿籽奶奶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总结就是,在画画之前从来没有一刻是真正做自己,甚至就连她的名字也鲜少被正式叫过,母亲早逝,父亲劳改下放,童年的她无暇被父母所顾及,结婚后,别人提及她也都是“老张家的”、“张清他妈”,就这样,人生跌跌撞撞几十年,一直伴随着这些称呼,她也习惯了这样的称呼,并带着这些称呼所赋予的身份操劳一生,而真正的她自己,却被湮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直到接触画画。
画画仿佛给她的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原来每一幅画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那些成功的或失败的或有瑕疵的画就像她过往的人生,有欢笑有泪水有痛苦,点点滴滴贯穿于她整个生命中,让她变得更加饱满、更加真实,也更加完整,这是画画的艺术,亦是人生的艺术。
很少有人敢于直面失败,甚至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避而不谈,可是哪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呀,又哪有那么多一蹴而就的成功,正是因为以前的你,才让你变成了现在的你。所以,感恩不同阶段的你自己,真诚坦然地面对自己,每个时刻的你都是独特的,是别人复制不了的人生。
把“应该”留给自己
书中提到了阿籽奶奶和孙女相处的一个日常,小孙女贪玩又调皮,阿籽奶奶总是絮絮叨叨,叮嘱她这个不能做那样做不对,可是呀,她发现越是唠叨小姑娘越是不爱听,反而跟她对着干,于是奶奶后来想通了,干脆不管她了,只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结果她发现,这小姑娘,你越是不管她,她反而越是学会了自己管自己。
仔细想想,这其实不正是我们生活的写照吗。小时候,父母整天在你耳边唠叨,给你列了条条框框,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就像复读机里一串固定的数据,隔三岔五地在你耳边循环。日子长了,我们觉得父母烦,父母觉得我们太叛逆;长大后,我们也慢慢成为了父母,占着自己大人的身份,用大人的视角肆意插手孩子的生活,时间久了,孩子觉得我们啰嗦,我们觉得孩子不听话。
生命就是一个轮回,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只不过你的身份从那个被期望的小孩变成了改造小孩的大人。人总是习惯性地要求别人怎么做,仿佛这样才显得自己有话语权、很厉害,当要求与现实发生冲突、期望落空时,就容易产生怨怼,内心不安定了,那做事就容易出现问题了。
所以,换一种心态看问题、想问题,遇事不要总想着别人怎么样,别人应该怎么做,因为你预估不了别人的行为,把“应该”留给你自己,你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平和。
读过很多治愈书,我觉得这一本最养眼,有花有草有生活,有温暖的故事,也有朴素的哲学。希望我们以后老了,都能做个年轻的老太太或老爷爷,发展发展新鲜的兴趣爱好,抓住人生最后一程小尾巴,活出不一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