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零零后》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03-27 01:50:04

  《零零后》是一部由张同道执导,池亦洋 / 王思柔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零零后》影评(一):北京的孩子

  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 感觉。。。。。能?吗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 感觉。。。。。能?吗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 感觉。。。。。能?吗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 感觉。。。。。能?吗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 感觉。。。。。能?吗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 感觉。。。。。能?吗

  《零零后》影评(二):我又被谁“代表”了?

  站刚发预告片,我看底下评论大都是“没有什么共鸣”,在仅有预告片的情况下,我不代表谁,仅代表平凡生活18的自己,问一句:我又被谁“代表”了?

  鄙人拙见:之所以大家毫无共鸣,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必修四zz的道理:普遍性存在特殊性当中。作者想呈现的是00后这一普遍群体,他把00后的特点全集合到一起,来呈现00侯的普遍性。实际上这些集合起来的特点,对一个00后个体来说,是特殊的,他有限的人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相同经历,所以我们觉得没什么共鸣。但如果给其他代观众的话,虽然也没什么共鸣,但他们能大致了解00后。

   那不禁发问了,B站如今应该是国内最大青少年网络聚集地,00后居多少也不必细说,他们都觉得无共鸣,是否可以推测本片受众并非本片主角呢?呵呵,倘若如此,那可真是做了一件“可以但没必要”的事!

  《零零后》影评(三):ROSE

  由现在到小时候的切镜头产生的剧情联系让我特别不喜欢,虽说是纪录片但还是感觉突兀刻意,但最后的国歌很棒。想由小时切到现在,讲小时对现在的影响突出成长会不会更好。 感觉有点微妙的是,两个北京朝阳区土著最后都选择去了美国。

  十二年跟拍的素材肯定超级多,但看不到时间有太大变化的电影叙述,大多是小时和现在的切换,中间的小学起到的更多是过渡,没有展开小学时的家庭学校经历和个人态度变化。这三个阶段影像,简单罗列感很强。或许一部不到二小时的电影确实塞不下太多东西。 《零零后》,感觉电影内容没把名字担起来,太单薄片面了,讲的也只是教育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我觉得零零后的百态拍一拍应该会很有感触,诸如信息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以及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信息化和各种新的政策对于整个群体的改变。我个人而言,最有感触的是,我叫他叫哥的租房子的中介小哥说他是00后让我很震惊。

  :大嗓门的中国队教练让人印象深刻。 ps的ps:知道是家长们组团组织的就不该去参加点映,你可以在这场里找到闪光灯屏摄、吃声音很大的零食、小孩子大声哭闹、迟到半小时的家长带着孩子站在在入口处看、小孩在楼梯上玩闹用力蹦来蹦去、家长漠视等各种让人愤然离场的因素,生平最差的一次观影体验。

  的ps的ps:在影院一抬头看到放预告大屏幕上出现二宫和也我愣住了。

  《零零后》影评(四):教育理念需与时俱进

  首先感谢伊姐能够带来这样一次拥有纪念意义的观影活动,张导和樊老师以及主创团队的其他成员,他们对于这部影片承载了太多太多,一部《零零后》又教育了我们太多太多。我自身对于纪录片的评分就很是苛刻,但是对于这次的观影感官我表示极力推荐,并且从中更多的是学习。从影片中看到了太多的不同,也看到了太多的相同。不同的是我是一名80后,成长和经历,家庭的因素是那么的感觉与影片记载的“00后”格格不入;相同的是,我看到了所有迄今为止中国的教育理念的成长和进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的一种改善态度,还仿佛看到了一些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小时候的那种自卑,不自信,想证明自己的行为举止,都被影片刻画的很深刻。对不起,不是刻画,是展现,一种对于孩子成长过程的纪录展现。13年的跟进拍摄,从一个倔犟,叛逆,以自我为中心的几个小孩子,到成长,懂事,有着责任心,懂得担当的“大孩子”,所有人都在跟随他们成长的脚步中也在进行自我成长和升华。大李老师和两位主角的家长在影片中的表现,对我印象深刻,教育的骨干和对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方面做的很是极致,希望能借以本片多引起家长和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一些反思,究竟是尊重孩子给他们树立更多的自信,去让他们做自己想去做的事,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还是去以自己家长的传统观点角度去让孩子照着自己的规划走?影片中,对于主角池亦洋的一个镜头,我印象深刻,当他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参加橄榄球正式比赛的时候,他走向了一片冰面,背影是一棵参天大树,足以证明他内心的强大!只要心中还有着鉴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打破一切困境!希望这样一部教育式典型的优质影片能够呈现给更多人,更多的家庭,9.3日我们不见不散!

  《零零后》影评(五):看懂这部良心纪录片,也就看懂了中国式教育

  如果用光影呈现一个孩子12年的变化,会造成怎样的视觉冲击?

  201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少年时代》曾制造过这样一场“影像魔术”。导演理查德·林特莱克用12个暑假、同一批演员,原创的剧本,讲述了一个男孩儿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

《少年时代》

  这个发生在美国的虚构故事,赋予了时间具象的意义。它的横空出世震惊了世人,不仅拿下当年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剧情片,还获提奥斯卡最佳影片。“12年影像奇观”是当时众多媒体不约而同为它写下的头版标题。

“你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说要把握时机,抓住当下吗?我不明白。我觉得正好相反。其实是这一时刻抓住了我们。”

  正如《少年时代》这句台词所说,的确,是这一时刻抓住了他们,他们也因此成为一个时代的天选之子。小男孩儿梅森12年的成长环境,也投射出2000年后,一个美国家庭、这代美国孩子生活中的细微变化。

  从剧作层面来说,12年对于《少年时代》只是化妆师、是一种艺术手段,但对于今天大象君推荐的这部同样用12年拍摄,同样讲述孩子成长故事的电影《零零后》来说,12年却是电影的一部分。伴随镜头静静流淌过的时间,是我们刚刚经历的时代,也是培育起零零后这一代人的黄金时代。

  由北京同道真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哔哩哔哩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出品,国影佳映(北京)文化传播中心发行,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大象点映(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行的电影《零零后》,将于9月3日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

  用12年时光,记录一代人成长。这部从2006年开始拍摄的电影,以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呈现了零零后主人公池亦洋和王思柔的成长故事。片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并非虚构,他们的成长烦恼、重要的成长时刻,都被镜头诚实记录下来。 倘若把观看这部电影当成是踏入一场横跨12年的成长之旅,那将是一次绝无仅有的观影体验。

  男孩儿池亦洋在幼儿园是孩子王,小学、初中的生活中,都遇到了不少很多孩子都可能遇到的成长烦恼,比如调皮捣蛋常被老师“单独操练”、功课跟不上自尊心受挫、青春期的悸动、对未来的迷茫……但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并愿意为之改正缺点,努力实现。

  女孩儿柔柔,总是被妈妈打扮成小公主,能唱跳,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画,也遇到过同伴的孤立、数学学习的挫折、孤身求学异国的困难。摄影机也记录下柔柔生命里不变的善良和童心,记录下父母为她选择教育道路的思考与争论,也记录了她的成长与自省。

  《零零后》导演张同道说,“没有谁能够代表一代人,但每个人都蕴含着一代人的DNA。”

  零零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人?零零后,中国加入WTO之后出生的一代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世界、融入世界。相较于70后、80后、90后,零零后无论是三观审美,还是处事风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如当年80后被70后批是垮掉的一代,90后被80后叫作叛逆的一代,零零后也常被上一代人们用“不谦虚、不节俭”的“差评”标签包裹。

  但是,零零后们自己并不认同任何标签,在上一篇推文的评论中,我们就留意到这样一条冷静又客观的评论。

  不管你对他们认不认可,喜不喜欢,零零后都已经来了。已经正式步入大学校园的零零后,未来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参与者和变革者。如果你不去了解他们,你可能会被时代抛弃。而电影《零零后》正是一个可以让你了解零零后的窗口,片中的两个孩子,是这代人的样本。

导演张同道和本片主人公王思柔

  孩子永远是让大人们捉摸不透的物种。张同道之所以会将镜头锁定在这样一群零零后的身上,也源起于身为“老父亲”的“焦灼”。2006年,他4岁的儿子开始经常对他的提议说不了,刚好一位正在尝试新型幼儿教育的朋友——也是在本片中出现的一位重要人物——李跃儿老师邀请张同道导演去她的幼儿园芭学园参观。

  李跃儿老师2004年创办了主张个性教育的幼儿园芭学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教育理念在电影《零零后》里的两个孩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当李跃儿老师现场解说孩子们每一个动作的心理意图,为那个对大人来说一直很神秘的儿童世界进行解密时,导演张同道才开始明白,凭借身体和年龄的优势,居高临下地俯视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么野蛮的傲慢!于是,俯身以平行视角记录孩子们的成长秘密,成为了张同道拍摄00后这代人的纪录片的创作动机。

  “这些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孩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人?我忍不住想一直拍摄下去,因为我非常好奇,他们会长成什么样子。”每逢孩子成长的节点,张同道导演都忍不住拿起摄像机继续坚持拍摄,这一拍竟是12年。

  张同道和他的拍摄团队通过纪录片的镜头,以生命映照生命。12年的跟拍,镜头里的孩子长大了,拍摄团队也在跟着孩子们一起成长,那些团队里的学生,有的已经成家生子。这个“中国电影的愚公帮”,除了将群像中鲜活个体的成长影像,呈现在大众视野当中,更将孩子教育的议题提供给所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思考。

  已经通过首场公众放映看过这部电影的家长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说,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非常重要,而这部电影让他们看到了“因材施教”和“性格培养”的重要性。也有看过影片的零零后,觉得在柔柔和池亦洋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那体验包含成功的喜悦,也有被各种困扰包围的痛苦。

  《零零后》是一位纪录片导演花费12年时间,写给中国年轻父母的一封家书。通过自己创作的这部电影,张同道希望父母和老师们都能对孩子的教育有所思考。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因材施教都是最理想的教育手段,而了解孩子则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

  大象特意选在9月1日开学季,在全国范围内举办《零零后》的百城首映礼。这次的百城首映礼,我们将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加盟的影院优先放映。这一次,我们邀请大象的所有新老朋友,成为此次百城首映礼的助力者和参与者。只要你对题材有兴趣,且能召集足够多的同好观影,我们都欢迎你戳此发起一场最特别的观影活动,将这部电影带到你的城市,让更多的人在第一时间一起同场分享这样一部历经12年真诚打造的成长影像。

如果你为人父母,是奋战在教育一线的辛勤园丁,《零零后》里关于教育与两代人沟通的内容,都值得借鉴。 如果你本人就是零零后或者是正在成长阶段的少男少女,你在《零零后》里,一定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你喜欢纪录片,并且对12年记录个人影像的行动感到好奇,《零零后》真诚和有感染力的影像一定会给你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零零后》影评(六):12年跟拍2个孩子,这部纪录片狠狠扎了年轻父母一刀

  最近热播的现实题材剧集《小欢喜》,再次把教育问题,甩到了大众的面前。

  该剧将镜头直接对准了高三和面临高三考验的家庭们。个性十足的00后的孩子,恨铁不成钢的80后的家长,在教改中不停探索的老师,都在这一场命运拐点战中剑拔弩张、精疲力竭。

  2019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第一批00后已经跨过了高三的门槛,即将在这个9月,迎来全新的大学生活。他们也将拿回话语权,摘掉标签,开始书写自我,而10后的“小屁孩”们,也将开始成为书包党的主力军。

  教育问题,对于家长来说,永远是一击即中的命题,因为它深深绑定着孩子的未来。

  在国内,教育焦虑直接带动的是K12产业的蓬勃发展,无数的在线课堂,一对一定制课程,试图覆盖每一个孩子从入学到毕业的全学龄教育。

  但可惜的是,教育这样显著的现实问题,在影像世界里却成为了冷门题材。近年来关于教育的电影大都被拍成了“年代戏”,观念老旧刻板,而纪录片更是少之又少。

  在开学之际,大象诚挚地推荐一部用12年精心制作的纪录片——《零零后》。

  用导演张同道的话说,这是用12年,写给年轻父母的一封家书。

  张同道,是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著名纪录片学者和制作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北京市2009年电影十佳人物,曾任中国金鹰电视节、四川国际电视节、加拿大班夫电影节、美国ReelChina电影节评委。

  他从2006年就开始用影像记录教育问题。

导演张同道

  2009年,张同道拍摄了纪录片《小人国》,记录了幼儿园里孩子们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2017年,由他拍摄的5集纪录片《零零后》,在央视热播引发热议,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这是国内第一次长时间而完整地呈现了00后这一群体的成长。这一剧集,也引发了自媒体自发地推荐刷屏。

  该剧集豆瓣评分高达8.2分,漫长的时光和丰富的素材,让被刻板化的00后,丰满了起来。

零零后 (2017)8.22017 / 中国大陆 / 儿童 纪录片 家庭 / 张同道 / 锡坤 萌萌

  而今天推荐的电影《零零后》,虽然和刚刚提到的纪录剧集一样是关注教育和学生群体,但却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影片的人物、内容和所探讨的主题都与前作不同。

  这是一次横跨12年的成长之旅,也将会是一次绝无仅有的观影体验。两个孩子长达12年的垂直成长影像,且有细节、有故事、有环境,会让我们清晰的看到,时间和教育,如何给两个特别的孩子,从身体到内心带来成长与蜕变。

  男孩池亦洋,从小就霸气外露,影片第一个镜头就是他拿着抢来的棍子,怒目圆睁,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只要男孩儿聚在一起,池亦洋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他带领一群男孩挖地道,玩打仗,偶尔也欺负人,遭到所有男孩家长的集体抗议。

  这样的小男孩,属于特别令人头疼的类型,来硬的治标不治本,来软的又降不住。如果没有正确地引导,很容易变成熊孩子。

  但幼儿园的大李老师,却用了非常巧妙的教育方式。她知道与其打压抑制,不如让他学会自我约束。池亦洋的反叛,很多时候是因为存在感的缺失。既然如此,那就给他这个位置。他容易和同学起矛盾,那就让他担任调解员,去解决别人的矛盾。

  果然,他强硬的性格反而让他的语言充满说服力。因此,他不仅仅可以成功调解孩子们的矛盾,甚至还成了孩子王。

  而他对于身体对抗的喜爱,也得到了更有益的发挥,和同学打架当然不对,但是在橄榄球运动中,身体对抗恰恰就是这项运动最大的魅力。橄榄球如一道光,照亮了他人生的方向。

  从童年时代,到青年时光,两个画面在时间的映衬下变得愈加意味深长。

  5岁的池亦洋,曾经带领一群小男孩,在幼儿园的小操场上唱国歌,那时候他们歌词不熟,也无法领悟其中深意,直接从“筑起新的长城”切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10年后,15岁的他,代表中国橄榄球青年队出现在国际赛场上。这一次,他作为中国运动员站在赛场上,《义勇军进行曲》再一次响起,年轻的他庄严而肃穆。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是在池亦洋的故事里,是教育改变了命运。影片中的另一位小主人公也是如此。

  从小浪漫可爱的柔柔,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凡,在她的口中感受风景是“呼吸风景“。但是,她却不得不面对同伴的孤立、学业的折磨,和异国他乡的冷漠。

  在这个过程中,柔柔经历着成长的阵痛,她的家长也开始反思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选择私塾教育是否正确?过早地让她留学异乡是否合适?当活在童话中的小公主不得不面对现实困境的时候,忍耐和独立是否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两个孩子,12年成长的秘密,就浓缩在这一部89分钟的电影中。导演张同道自己也没想到,一拍就是这么久。每逢孩子成长的节点,他总是忍不住想继续拍摄,他说:“因为我非常好奇他们会长成什么样子。”

  张同道既是《零零后》的导演,也是一位零零后孩子的父亲。

  2002年,张同道的儿子降生,全家人都满怀欣喜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初生婴儿一声没有内容的喊叫,一个无意的动作都会溅起一片惊奇的浪花”,他回忆起初为人父时,这样说道。

  可是,和所有的年轻父母一样,随着孩子的长大,担忧和焦虑开始日益增长。“孩子成长远比数学方程式还复杂深奥,几乎每天都留下一道道无法破解的X之谜:吃的健康吗?读的书有用吗,上不上课外班?”他担心着孩子的生活和未来,更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问题是年轻父母们最关注的问题,从孩子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开始,这两个字就抓住了我们的眼球。我们担心着孩子的未来,想要为他们铺垫更好的前程,但孩子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却常常从我们预设的轨道中逃离。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和成长轨迹。

  究竟怎样是好的教育,或许电影没办法给出最完美的答案。12年的跟跟踪拍摄,让张同道意识到,关于教育,”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没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的孩子。”

  贫困时代的教育需要批量复制,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个性化教育,认识孩子的DNA,尊重孩子的个性,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零零后》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极为典型的案例,为反思教育,重建亲子沟通提供了方向。

  《零零后》不仅仅是一本成长日记,更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每一位年轻父母,都可以从中看到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的模样,并且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否真的正确,究竟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会让他们成为怎样的人。

  在影像世界里,对于教育问题的展示和探讨可以迟到,但是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却不容有丝毫的疏忽。

  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预见得到孩子12年后的样子吗?

  或许,每一个家长都曾困惑过:为什么面对孩子的变化,我们总是后知后觉?面对孩子的成长,怎么才能不总是晚一步?

  这一次,让我们用电影预见未来。

  教育无小事,成长不错过!

  《零零后》影评(七):这部电影是一盏灯,照亮孩子生命的阴暗面

  30年前,有一个画家,业余从事美术教育。所接触到的孩子们心灵的紧张和承受的压力,深深地触动了她,让她决心研究并实践适合儿童天性的教育。她就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芭学园的创办人——李跃儿。李跃儿老师也是纪录片《零零后》两位主角的恩师。在她的指导与帮助下,他们从童言无忌的孩童成长为独立自信的个体。关于教育,家长们总是不由地产生焦虑,毕竟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方面,大李老师正是行家。多年来,她在育儿上的实践与研究,兼顾了中西方教育的优点。《零零后》上映前的一周,我们向电影里给了两个孩子人生重大影响的大李老师发出了邀请,想请她谈谈对这部纪录片拍摄的感受、对教育的看法。下面的这篇文章就是大李老师给我们的回复。或许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我们更能预知即将迎来百城首映礼的《零零后》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意义和感触。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芭学园的创办人李跃儿写在电影观看之前 电影《零零后》要上映了,我写下这篇文章,不是因为它的主角是李跃儿芭学园的孩子。

  这是一部纪录片。一直以来我都是纪录片爱好者,随着阅片量的增加,我发现纪录片多以苦难猎奇的人物生活为主题,以便有被广大观众所青睐的机会。但是《零零后》却不同,它充满力量,带着浓厚的阳光味道,就情节来看,单纯为了娱乐,都是一部好看的片子。

  早先,当导演张同道说,他要把连续追踪12年拍摄的孩子们的真实故事剪辑成一部电影,以池亦洋和柔柔从5岁到17岁的成长生活为主题。我心想“老道就是不消停,随他去吧”,那时真没对他的想法有所共鸣和触动。

  现在,《零零后》的电影真的要上院线了。张同道导演让我先看看,我竟然不想打开看,因为对我和芭学园的老师来说,无论是电影《零零后》的主角池亦洋、柔柔,还是2017年播出的电视纪录片《00后》的主角一一、刘嘉阳、萌萌、锡坤、梁昊天、辰辰,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永远在我们记忆深处珍藏。

  虽然我清醒地知道,幼儿园时期对于一个孩子的记忆来说是多么的不起眼,他们很快会面对更多教育者的培育,还有无限爱着他们的家人陪伴他们,童年经历过的幼儿园老师们和我都会变得模糊。

  但是,作为一个老奶奶,我害怕看到他们受苦,害怕看到有人对他们不够爱护,也担心他们的家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不够理解他们,而最难过的是这一切我都爱莫能助。

  拖延了大半个月,坚决咬着牙,我还是紧张又害怕地观看了电影。之后,随着《零零后》的第一个镜头呈现出来,那个小老太太的小女人气被扫得荡然无存。

在愤怒中挣扎的小狮子

  电影一开始,就是非常振奋的一场橄榄球赛,赛场上那种紧张的气息、充满力量和对抗的氛围,瞬间把我们带入看一场精彩球赛的状态。

  突然,一个孩子稚嫩又霸气的声音打断了球赛:“谁敢再说,我要把你们都打成肉泥!”随着电影的深入,我们跟着经历池亦洋小学时期的困难,他像一头小狮子坠入了深坑,在困难中挣扎,在课堂中无助、惆怅。他的每一个忧愁无助的动作,我看着心疼的同时也有一些欣慰。我的心没有感到要流泪,但是眼泪却一直止不住。

  我这样说可能有些朋友不理解,为什么孩子的困境会令一个教育者感到欣慰?这是因为我看到,在经历困难和痛苦的过程中,池亦洋内心知道自己遇到了困境,他能够以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无助和忧愁,他会以大哭来发泄和诉说自己的压力。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里因为作业不会做而大哭,他边哭边说:“所有的作业都不会做!本来五分钟就能做完的作业到现在还没有做完!”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能够清楚地发现自己遇到的困境,并明确表达出自己面对困境的感受和想法,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父母对他学习遇到困境时的讨论和决定,是能够体谅孩子处境的。妈妈和爸爸都没有以我最害怕的思想和态度来对待困境中的池亦洋,他们做决定的核心思想是如何尊重孩子,找到孩子最擅长的项目让孩子重新升起自信。

  如果没有父母的理解,没有在被爱和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对自我的认知、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观点,没有被周围环境所接纳的体验,孩子在这个时候会把遇到的困难和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品质混为一谈。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在需要求助时不敢求助,这意味着他们必须隐藏困境,必须压抑忧愁,他们的心灵可能就因此被伤害,健康的心灵变得不再健康。随着经历的困难越多,他们的人格就越多地失去光彩,因为所处的环境不能接纳他们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所必然出现的错误和困境。

  看《零零后》这部电影,可以给更多老师和家长提起“什么是孩子良好状态”的认知,因为所有的孩子在风光和成功时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样的,心情和状态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状态却千差万别,在困境当中才能够显示出教育和家人支持的结果。

  所以如何看这部片子,如果给我,我要看的是孩子们遇到困境时的表现,看看他们是硬撑着的麻木的坚强,还是垮塌下去,或者是错误地产生犯罪感。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展示出了一样的东西,那就是闪耀着人格光辉和人类最本质的智慧的状态来面对。这时屏幕前的我,曾经在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习性被孩子的大气所驱逐,同时对孩子和家长升起深深的敬畏。

美丽少女身体里的硬汉子

  《零零后》影片开始,是柔柔气质非凡的舞蹈镜头。随着真实记录的故事推进,我们又看到了在小学数学课上柔柔对数学的迟钝。

  柔柔也是从其他幼儿园转来,在消除她可能被集体排斥的特质的同时,我拼命地弥补她对数字的不敏感。记得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都没能帮助柔柔把8的数字、数名、数量配对。

  但幸运的是,妈妈为她选择的是一所极其包容和能够正确帮助孩子的学校。柔柔在数学课堂上露出的自我解嘲的表情,真的是太可爱了,太健康了,这个表情意味着柔柔知道自己数学没学会但并不觉得这是见不得人的,表现出这样的状态意味着她的环境是健康的。

  当发现孩子身上我们人类天然会有的不同特质或不足时,孩子会如何感受这种不足,家长们又如何看待这种不足,这是电影《零零后》给家长们的看点。

  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看到柔柔辉煌的结果,只看到那些优秀的模范,就会忽视自己孩子作为一个“人”的不一样,作为一个“人”的不完美,作为一个孩子的生命价值,甚至恨不得自己的孩子身上马上就长出能上北大清华牛津哈佛的小蘑菇。

  《零零后》影片里柔柔的故事,给到父母们这样一个信心——勇敢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坚决地帮助自己的孩子,面对反对者坚持正确的道路,孩子最后会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张同道导演和他的团队,让我们看到人类伟大的决定和思想被证实后的结果。看到像柔柔这样没有按照约定俗成的优秀标准而生的,在这个世界上占绝大多数的不完美的孩子,在理解与爱、帮助与信任的支持之下,可以获得怎样良好的成长。我想这个意义可能跟天生优秀的孩子的成功一样意义重大。

  柔柔和池亦洋的故事,给百分之八十的普通孩子和没有生出优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电影《零零后》可以是一盏灯,照亮并非天生优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影片中柔柔妈与柔柔爸的对话,大家看过影片后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另外想和大家分享的消息是,柔柔今年升入大学,选择的专业是教育。

让阳光普照进发霉的阴暗角落

  其实不难看到我们作为教育者因为有了孩子而得到的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机会,是孩子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值得时时警醒自己的是,当我们有了孩子,在我们对孩子产生了希冀、为孩子设定了目标之后,我们常常会忘记孩子是人。

  在使得孩子达到我们的期望和目标时,孩子付出的努力是在配合我们。而这时我们很容易忽视这一点而忘记了对孩子感恩。忘记了警醒每次我们面对孩子气急败坏时,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学会帮助他们。我们自己的无能和无知却让小小的孩子去背负。

  于是慢慢地在我们亲爱的孩子灵魂中,某些地方就会成为阳光无法照到的阴暗角落,时间长了那里就开始发霉。在他们成人后,就可能常常从那里发出恶臭,污染自己的生活和社会。

  《零零后》是一道特殊的阳光,它能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杀死那里的霉菌,让那个角落明亮起来,散发出阳光的味道。

  这就是,柔柔的数学显然是班级里最差的,池亦洋愉快地交了白卷,这里不应该是生长霉菌的地方,这里应该是被阳光照耀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电影《零零后》对孩子来说是一部励志片。看了《零零后》,家长们可以消除恐惧和纠结,带着安然的心去支持孩子度过困难和坎坷。

  《零零后》是孩子前进道路上的一盏小灯,它使得看过这部片子的孩子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止自己一个人会有不足。它也使得孩子知道,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被克服,即使在异国他乡半夜被赶出家门,被全体同学误解也能转换,即使被自己特别喜欢的学校拒绝也还是会有很好的学校可以去,再大的坎也有突破的那一天。

  最后,感恩张同道老师和他的团队历经十二年的辛苦,为中国的孩子和家长点燃的这盏明灯。

  李跃儿写于2019年8月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