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的读后感10

发布时间:2022-03-19 02:27:05

  《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是一本由忘机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读后感(一):打破固化思维,赢得出彩未来

  前些天我和室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一部美国影片,电影开场不久,我们就发现电影的字幕和画面存在时间差,由于英语水平一般,没有匹配的字幕帮助理解,导致观看电影的效果很不好。

  这个情况在场的所有人都察觉到了,包括我。我和舍友吐槽,以后不来这家电影院了,然后选择继续不舒服地看电影。而舍友则说自己不能忍,转身就走到放映厅外面和工作人员对接,不多久,舍友回来了,而电影的字幕和画面也同步了。

  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并且反省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过于妥协、隐忍,不会说不。直到读到《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一书,我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缺陷——固化思维导致的行动怠滞。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颇有感触:

因为受出身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行事上总会有一些畏首畏尾的感觉,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别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只要不是太过分,大部分时间都是选择忍气吞声。

  在面对同样事情时,我和舍友完全不同的选择,皆出于我的固化思维作祟。那么,生是固化思维呢?

  书中对固化思维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局限于自身现有的观念和认知,不愿或不敢以新的视角去思考,以新的方式去改变,导致自我成长受限。

  固化思维会使我们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陷入失败的怪圈,导致无法成长成熟。在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该如何改变和提升,就是《未来不慌张》一书告诉我们的主题。

  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有大智慧,比如《那些错把平台当能力的人都摔得很惨》,就讲述了一个写作者的出书故事。

  写作者在编辑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书就火爆市场,这让他产生错觉,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于是在有其他出版社抛出橄榄枝时,他就选择了跳槽,但是在这个新的出版社,他所写的两本书都接二连三的在市场沉底,他才意识到上一个编辑曾经挽留他的话,即其实一本书的出版并不仅仅是写作者的全力之功,这其中还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说书的包装、策划营销、推广等等。

  当一个人陷入固化思维中,错把平台当做自己的能力,就不可避免吃到苦果。

  无独有偶,我的一个写作者朋友,曾经在人民日报阅读发表过多篇10万加以上的文章,所以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很牛,当他在其他地方投稿碰壁的时候,都认为是编辑没有水平。其实,他的文章水平只不过是中等偏上,只是借助了平台的力量,才能偏偏爆款。

  平台不一样,做事的难度也不一样,原来看起来一如反掌的事情,现在做起来难如登天。这件事也清楚地展现了摆脱固化思维的重要性。

  本书作者忘机认为,一个人见识越广,获取的外部信息越多,他的思维方式可能就越成熟,处事方式可能也就越精妙。

  因此,在《未来不慌张》中,作者从五个方面,共38篇文章,结合自身经历,用丰富典型的案例,对固化思维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试图帮助读者具备主动摆脱固化思维的意识,认识到自己在思维上的局限,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独立完成的人。

  《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读后感(二):哪吒是魔童还是灵童?

  “生而为魔,那又如何。”也许平庸,也许好学三千不如人,你就勇敢的问自己一句,那又如何?先天的资质是注定的,后天不补不足,那可真就是笑话了,你的实力,才能让那些怪俏的谣言闭嘴,如果你是哪吒,就算你三岁,也敢只身捣宫。

  你想成功的前提是有实力,接着是够努力。很多时候,都自以为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成功?这就像是丑小鸭的故事,因为他本身就是天鹅,鸭子觉得他长得丑,是因为他不是同类,当他回到天鹅群里,他就是美丽的天鹅。在看很多的招生广告上会出现培养一个学霸,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霸寥寥无几,可是学神是天生的,即使他们什么都不做,也比你努力千万倍的好。当然,这些不是为了打击底层的“鸭子,”你努力了有可能变成学霸,不努力,就永远是学渣,不想有朝一日当一个只会吐槽“割韭菜”的愤青,就变成了掌镰人。

  邓伦凭借《香蜜》大火以后,被扒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知道是真的还是营销的段子,不得不说,格局很大。“我志不在石家庄,”大有一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没有见过更广阔的天地,你总以为自己得到的就够了,如果二本的那个人没有野心,可能还在单位养老,也不会去德国,浪费自己学过的机械知识,也不会学会德语。汪国真有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失败也好,至少,见识过。你轻时,所有的作为,成功了便是激励人心的良药,失败了,也是老来的谈资,毕竟,谁会记得一只蚂蚁叫什么。

  人生会出现一种分歧,从不上学开始。你和小时候的玩伴,是什么时候开始渐渐联系变少了呢?从你踏入大学她嫁人开始。(只是个例,两个人的话题点不同。)感叹着多年不见,她说着,我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你说2571年人们有望去海王星旅行,永远不在一个频道,还会觉得对方怎么变了。幸福没有定义,或许她过得更好,只是,不是一类人了。你总是迷茫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忧愁于自己手里没有钱,你的能力会让你获得更多的钱,能力创造钱,钱给你足够的安全感,解决你百分之八十的焦虑。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也许嫁人以后,她会做很多蛋糕,自学考上了会计证,自学做了很多事情,一旦停止在分岔路口,就会被远远甩在身后。

  女孩子到了适婚的年龄,真的很尴尬。在你乐意的年纪,谈的那个人,你们不能在一起,后来,便是无尽的相亲,当你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各种道德绑架就来了,你是不是有病?有什么病呢,不结婚什么时候是一种病了?以前的婚姻,不过是嫁汉穿衣吃饭的依附于关系,当你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婚姻就能成为可选项。不必为了年纪大了,去找一个老实人将就,如果愿意,可以找一个三观合,配得上你的人,能力越大,人生的自主力越强。

  不要被别人的标签和口号影响,毕竟,那你不是他,当然,我也不是你。成人的世界,功利才是永远的朋友,你能给朋友带来好处,你能给领导带来利益,才是你存在于好友列表的原因。有一些朋友结婚生子后,就开始做了微商,卖奶粉的、尿不湿的、水果、手表、高仿鞋等,他们勤奋的在你的朋友圈里发着广告,甚至有一度会让你觉得讨厌,可是仔细想想,假如你正好需要,假如他正好有,假如物美价廉,这也是一场公平的交易,省去了你出去乱买、没经验的问询,高价值的友谊联络。

  成功和幸福一样,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只是你站的高度不一样,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汗水富足,灵感不常有,看过《哪吒之魔童降世》你会懂一个道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读后感(三):《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完美的人生里,打破常规一步步走过去才是真理!

  最近看见一则短视频,视频里掌勺师傅说的一句话是:穷人什么苦都能吃就是吃不了学习的苦,富人什么苦都不能吃就是能吃学习的苦!这段话让我感受很深,仔细品味回味无穷。 人生该怎么活?生活的目标该怎样去实现?面对未来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习惯的听父母的话,很少需要用自己的脑子。这样的方式小点时还能将就,随着年龄长大这样的情况依旧,因为习惯了就变成应该如此了。这样的情况真的没关系吗? 一个人的成功总能窥见成长轨迹,成长中的人和事都不可忽视。我们总说成功离不开努力,可很多人不去想究竟是谁在努力?用尽全身力气后知道方法对了吗? 关于成长和成功我们都是试探着前行,然而这些真的有方法可遵循。 《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这本书像一盏灯照亮被黑暗阻断的前路。如何能让自己的人生路不陷入黑暗和恐惧,在这本书里总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究竟怎样做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呢? 首先,想要活得漂亮出彩是有方法的,不是盲目地向前冲! 《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里,我很喜欢第一章里最后一个小观点,“真正‘富养’,是能富养出一个人识别免费代价的人。” 现实中很多父母都秉承一个观点:女儿要富养,儿子要穷养。然而何为“富养?”何为“穷养?”对于这个概念真的很模糊。如今的生活远比几十年前富足安定,父母对孩子可谓是百依百顺,从小到大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儿艳丽,因为缺钱了风吹日晒这朵花却是脆弱不禁风雨。信息发达的今天,时不时就能看见读书的孩子自杀轻生的报道。每次听过痛心过了又是否深思为什么呢? 以前看过一个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育儿书,那里有一个观点让我记忆犹新。通常我们国内父母从孩子降生开始,就每天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为孩子挡住一切可能发生的危险。为了杜绝危险让孩子远离危险源,而美国父母的做法正好和我们相反。他们认为只有让孩子学会了面对危险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危险。比如,他们会从孩子会走路开始就教孩子怎样点火,教孩子如何用剪刀之类的工具……。 我们亲力亲为地为孩子做所有事,为孩子挡住所有风雨,可这样真的是对孩子好吗?当孩子一个人面临决定和危险时,孩子完全没有了应付能力。 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富养,是能富养出一个人识别免费代价的能力。关于“免费代价”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是什么。因为无知所以无畏,可是这样的言传身教会让孩子变得脆弱,没有一点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每当面对压力时就会身处绝望了而轻生。 其次,怎样总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认准目前后无论多难都能一步步走到终点。 经常大多数人遇见挫折会习惯地怨天怨地,很少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人生就像走路,什么样的路况都能遇到,要想走到目的地坚持走下去才是能成功。 我们总问为什么别人能成功我不能?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就是:成功者能时刻审视自身的不足,而失败者总是忽视自身而找一个个借口。 就如这本书《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里说的:硬着头皮做完,好过完美地半途而废。其实成功与失败就差你坚持下去的距离,很多时候道理大家都懂,可真正能坚持做下去的却很少。你想要怎样的人生,说白了那时你自己要坚持做下去的事。 关于人生的道理有太多了,但是能让自我检视的、真正点到关键穴位的却不多。这本书里每一句话都可能点醒我们,人活一世时间没有那么多,总是稀里糊涂地东撞一下西撞一下,还能剩下多少? 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成功就像那条走出来的路,再华丽完美的理想都需要一步步走出来。 希望你也能看见这本书,这本书能看见我们忽视的地方,能让我们看见自己的不足,所以如果你希望改变不妨也看看它吧!

  《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读后感(四):跳出固化的思维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问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做作业怎么办?

  我想,大多数家长的想法可能是,要求,命令,甚至是监督,想尽各种办法,甚至以满足愿望、许以金钱为交换条件,只要孩子肯做作业,就万事OK。

  但有一位爸爸却另辟蹊径: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爸爸灵机一动,对孩子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非常高兴地答应了。等爸爸把作业做完,孩子不但认真地将爸爸的“作业”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不过,他可能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

  不得不说,在得知这位爸爸的做法后,我心里默默为这位爸爸竖起了大拇指。要知道,在引导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做为家长,我们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说教、吼叫、有时候急起来,真的就差动手了。我们抓破了脑袋,一门心思想着的是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许之条件,只要孩子愿意做作业。却忘了还有另外一种方式达到让孩子学习的目的。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被眼前的障碍所蒙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候,如果能从当前的环境脱离出来,跳出固化的思维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问题,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试想,若是这位爸爸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完成作业,无论是不停地说教,还是采取强硬的压制手段,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结果要么是孩子极不情愿心不在焉地“完成”作业,要么是爸爸妥协,再也不给孩子留作业。无论哪种结果,都不是爸爸的初衷。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普通人面对的问题和困境都是相似的,真正使他们拉开距离的,是面对同样问题时的处理办法。遇事时不懂得变通,总想着以自己过往的经验去应对解决,这就是典型的固化思维。

  专攻创意思维领域的自由撰稿人忘机,在《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以下简称《未来不慌张》)一书中,对于固化思维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一个人局限于自身先有的观念和认知,不愿或不敢以新的视角去思考,以新的放式去改变,导致自我成长受限。

  由此可见,固化思维对我们的生活会带来一些阻碍和不良影响。想要摆脱固化思维的掣肘,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眼界,努力向这个世界学习。一个人的知识和认知,直接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

  在《未来不慌张》中,作者忘机结合自身经历,用丰富典型的案例,对固化思维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试图帮助读者具备主动摆脱固化思维的意识,认识到自己在思维上的局限,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独立、完整的人。

  一、决定人生高度的不光是拼爹,还有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

  在悟空问答上有这样一条提问:本科毕业两年,现在在事业单位工作,有编制待遇还可以那么还有必要考研究生吗?

  如果往下拉,你会发现回答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立场,一种为积极进取型,认为考研不仅可以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还能够提高职场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一种则是立足当下型,认为事业单位本就是养老的机构,当下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比如买房,买车,恋,结婚等等,而考研,只是在浪费时间。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忘机在《未来不慌张》中讲的一个小故事:一位知名企业家在参加国际知名企业家创业历程访谈时,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原本是一个资质很普通的二本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一个相对清闲的单位,工作性质看起来就和养老差不多。到单位后不久,他得知单位有外派德国学习的机会,于是萌生了要去德国见识更广阔天地的想法,并下定决定开始学德语。

  为此,他还被同事质疑、嘲笑,同事甚至告诫他,这个机会形同摆设,从来没有谁得到过。单位也不需要过分先进的机械技术,倒不如安安心心“混日子”,存几年钱,足够在这小县城里买房买车了。没必要放着眼前的舒服日子不过,如此苛待自己,想着去国外受那“洋罪”。

  同事们说过几次后,见他不为所动,也就渐渐地疏远他。因此,他成了单位里不合群的怪人。好在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申请到了公费外派学习的机会,在德国学习了大量先进的机械技术。

  学成回国一年多后,因为国家政策变动,他原来的单位被合并了,躺在老岗位上吃闲饭的同事都傻眼了。而他却凭借自己在机械方面的专业技术,很轻松就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这份工作攒下来的钱,成了他开辟自己事业的第一桶金。

  商业社会中的洗牌无处不在,但站得高看得远的人始终会比那些躺着吃老本的人更具领先优势,也更有竞争力。平台提供的资源再好,也不要抱着一劳永逸的心态,一个人最强的资源,永远都只能是他自己。

  试想,若是这位企业家在进入单位后,与大家一起安心“混日子”,等着他的就是几年后的“被下岗”。有人说决定我们人生高度的,是我们当初的起点。问答中提问的人已经是事业单位的编制,并且待遇还可以,如此起点,考研就显得没什么必要。

  殊不知,在起点之外,我们能走多远,靠的是眼界和格局。眼界能让人不被现状迷惑,格局能让人突破自己按路径规划一步步实现宏达目标。试想,那位企业家曾经的同事,若是在工作的同时,能够不被环境驱动,摆脱混日子养老的固化思维,不断学习输入,也不至于在面对“被下岗”时,显得慌乱不堪。

  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工作,只有自始至终不相信自己仅止于眼前的苟且,才会拥有诗意的远方。

  二、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的人,人生才会顺

  这几年很流行称呼那些人生赢家们为“别人家的孩子”。

  稍加观察,你会发现,有一种别人家的孩子,不仅从小到大成绩好,在其他很多事情上也干得同样好。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就是学霸,出了社会有更大概率会成为人生赢家。

  书中作者讲述了她的某个闺蜜,求学时是乖乖女,属于那种家里只用给钱不用操心的好学生,曾经一度被家长担心她到底会不会娱乐活动。没想到恋爱结婚后,她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假期和老公一起去欧洲滑雪旅游,周末去学厨艺、手工、造型,抽空学育儿知识,业余还写了两本书。

  当谈及求学时的“内向”,她是这么说的:“其实我读书的时候就有很多爱好,但因为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重点,所以那时候需要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热情储藏起来,在适当的时候再释放。”

  一个真正双商高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已到底要什么。

  网上“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的标题下,有人写过一个回复:她有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同学,念高中时就开始谈恋爱,并美其名曰率性而为、享受人生,后因风评太坏被学校开除。几年后,当她留学回国时,看见对方形容枯槁地抱着孩子站在门口和老公对骂,没有半点儿当年青春靓丽的影子。

  那个漂亮的女同学挥霍过的青春,用更残酷的方式还击了她。

  在那一刻她明白了,很多励志金句说的那些从容和淡定,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智慧基础做保障。所谓的智慧基础就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而一个人只要遵守生活的基本规则,经济基础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什么样的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该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该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该恋爱的时候好好恋爱。可总有一些人,将这些顺序打乱。

  该读书的时候,却恋爱的恋爱,打工的打工。到了该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读书的好,重拾书本时却错过了读书的最佳时间。而到了恋爱时,又发现对爱情已没有了最初的那份真……

  其实不颠倒人生次序,并不一定就是念书的时候成绩好,以后的人生就会是一片坦途。跳出固化思维,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一个连自己最基础最本分的事情都没做好的人,很难令人相信你可以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找到自己该有的归宿。

  这个世界的竞争,在智商差不多的情况下,拼的其实是心智开悟的早晚。做好你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承担你这个年龄该承担的责任。这样的人生,会因充实而显得丰满,这样的心灵,不会因为错过而感到焦虑和空虚。

  三、你的思维是什么样子,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子

  遇到问题时,你是选择主动出击还是保守等待?

  今天网络上一则关于著名主持人涂磊在飞机上蹬踩舱壁的消息被大家热议。说实话,我知道这件事的顺序是先看到涂磊发出的道歉信,而后才看到了这个事件的视频。

  这里且不去议论这件事的对错,就看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态度,我心默默给涂磊站队。问题发生了,人家首先是承认,并对网络上的三种言论一一分析,对理解者予以感激,对刻薄唾骂者予以解释和说明,对那些指明别人可以就他不可以这么做的人,表示承情并直言辜负。紧接着解释为何有这般举动,并再次表示自己的做法确实不妥,最后表示:是错就认,对不起大家,接受并欢迎大家的监督,如此才能过更真实,更好的自己。

  真正厉害的人,都不会仅止于看到问题,而是有一种不依赖别人做拐杖就要靠自己主动解决这问题的意识。

  显然,涂磊的这番主动声明,收获了很多的理解和赞同。在悟空问答上关于这件事的提问,可以看到回答者基本是一边倒的理解态度,大家都认为,名人也是普通人,再者人家也做出了解释道了歉认了错,就应该被理解。

  试想,若是涂磊没有很快做出道歉说明,任由大家去议论,后果极有可能是引来骂声一片。那些表示理解的人即便发几段文字,也会显得极为苍白无力。但有了涂磊的道歉说明,这些理解也就有了出处,有了强大的心理支撑。

  就像《未来不慌张》中写的那样,没有什么是是好的或坏的,思维却使其有所不同。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妇人不小心打破了茶杯,她却笑着说,这下自己又多了一个茶杯盖。这件事,若是放在常人身上大多数人总是会惋惜少了一个茶杯。思维不同,最终的认知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欢喜,一个遗憾。

  《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读后感(五):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有三种固化思维最不可取

  忘机的《未来不慌张》细数了我们生活中、自我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固化思维。这些思维都影响着个人发展,甚至成功,一个人想要活得比别人聪明些,想要睿智些,就不得不摆脱这些固化思维。

01 佛系的你,不能总是等待而忘了要主动出击

  六月份去面试了一家公司,当时招聘文案中未标明是否找的实习生,于是自以为是地以为面试的是全职岗位,因为剩下的一年时间已经没有课程,完全可以全职胜任工作,于是投了简历。

  第一面过后,交代了三个话题要写,一股脑写完之后,第三天,去二面。二面开始时,HR上来一句话就说:"你要学会主动沟通,要主动,主动提问,主动要求。"接着,她分析了我在面试的这两天时间里,不主动的表现。

  这些话都一句句砸在我的心上。直到面试至尾声,HR跟我说,因为我还没毕业,只能按照实习生来用,100/天且不包吃住,因为住行的不便,以及前面沟通的不顺利,最后我拒绝了这个岗位。

  我浪费了三天的时间,四个多小时的地铁路程,一天的写稿时间,学会了"主动"的道理。这笔买卖不亏,所有的亏都是因为骨子里的"佛",性格里的东西,让我错过了许多,也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走了许多的弯路。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对什么事都没有太大野心。吃饭八分饱,做事九分好。而这种心态归根结底,是自卑型人格的体现,是对自己不自信,逃避问题的表现。

  一个人不管有没有能力,能不能胜任即将要做的事,都应该主动争取,主动沟通,因为命运只会给主动出击的人让路。

  我们可以对结果抱有"佛系"的心态,但绝对不能有"佛系"的行动。

  就像暑期热播的选秀节目《明日之子》中,备受观众喜爱并且名次一直不错的冯希瑶,节目里,她就是一种"佛系"的心态,但是她是有实力的,并且会为最好的结果去努力,尽力展现自己的实力。

  这世界上,优秀的人那么多,幸运的人却很少,很多人并不比你厉害,而你也并不比别人逊色。有时候,我们缺的仅是一次机会,而这个机会来临时,我们必须主动出手,"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等着别人青睐的感觉好像更让自己心安理得,但是如果不跨出去,不让酒香飘出巷子之外,就不可能得到机会,把握机会。

02 不要把别人无条件的帮助当做理所应当,帮你是道义,不帮你是常态

  我爸以前常常说,谁谁谁又在哪个有"权力"的亲戚帮助下得到了好职位,谁谁得到了某个亲友的帮助买了房、买了车,回过头来就会抱怨自己的某个亲友,连一点小忙都不肯帮,借一点小钱都不肯借。

  以前,我也常常以为我爸说的都是对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应后半句,那些有钱有势的朋友,就应该帮助还没富起来的人。

  长大后,慢慢地发现,这种想法是可怕的。因为,别人没有什么义务帮助你,帮你是道义,不帮你,也是正常的,你不能去苛责。

  亲戚给你介绍工作,借你钱,那是因为你们有着血缘关系,也许他们舍不得与自己有关系的人生活艰辛,能帮则一点。朋友帮助你,那是你们关系好,也许往后日子他们也会碰上难过的日子,也需要你的帮助。

  我们处在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社会里,多亲密的关系,都会讲求利益,哪怕是找一个终生伴侣,经济利益,也是排在前位的。所以,如果你以为,别人要无条件地帮助你,无论是经济上,还是身体力行,都不要要求百分百的可能。

  我告诉身边的人,没人会无条件的帮助你,这不是别人的义务,反过来说,如果有人要求你这样那样,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并且得不到回报,你会愿意吗?

  大学时,曾有一个同学,总是要我们共同的一个朋友帮她做事,窝在宿舍打游戏的她,要常常带饭,取快递,帮写作业,帮上课点名,帮整理考试资料……几乎所有的生活学习琐事全给承包了。

  好朋友就经常跑来跟我吐槽,说她就像是一个老妈子,照顾着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屁孩,甚至过分的是,有时上着课或者写着作业,就被她一通电话叫去做事;有时买点吃的,还要想着买两份。可是,是从入学开始就认识的好朋友,一年两年过去了,虽然习惯了她的"呼来喝去",但是有时不免心里难受。

  毕竟,那已经渐渐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可又拂不下面子拒绝,怕失去一个"好朋友"。我想,这位爱助人的朋友,是真的被一段"我们是好朋友,你必须帮助我"的友情给绑架了。

  在我的观察之中,那位总是要求别人帮助她的同学,也许一开始找的不是真正的"好朋友",而是一个可以随时供她驱遣的"帮手",并且这个"帮手"是廉价的,甚至免费的。

  我告诉朋友,你要交的是能和你共进退的好朋友,而不是找一个主子,天天伺候着,从她多次让你帮忙开始,你们的"友情关系",就已经变味了。没人能一如既往地无条件地帮助你,只有让她明白这个道理,才是一个朋友该做的。就像我,我从来不想帮她带饭取快递,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这些道理,我几乎讲了半个学期,朋友才渐渐地明白,并学会了拒绝给与帮助,渐渐与她保持了距离。

  当你想要责怪别人没有帮助你的时候,你要记得,"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人帮你才是常态。"

  我们能靠得住的,永远只有自己。

03 我们真正悲剧的事情是,看错了自己的热爱

  还是上面那个同学的故事,大学时她很喜欢玩游戏,可以整天儿地玩,宿舍脏乱了不整理,经常逃课,为了省钱玩游戏吃泡面。

  我们都很不解,一个女孩子,为何如此喜欢玩游戏?她说她喜欢,为了一个质量好的耳机和键盘,可以砸上千金。这算是她喜欢的东西吧,可她热爱吗?

  《霸王别姬》里有句话:"不疯魔,不成话",成了"热爱"到极致的代名词。真正的热爱是不计代价的,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要有敢于承担失败结局的勇气。

  但是很明显,她并不能,在大学四年里,渐渐地活的没有朋友,心情越来越阴郁,挂科的课程越来越多,到最后几乎毕不了业。

  其实,玩游戏于她而言,并不是真正的热爱,她不可能成为职业选手,成不了游戏解说员,甚至都不能在一个游戏公司里找到一份简单的工作,因为哪怕是一名文员或HR,都有他们的职业知识储备,而她所有的时间都给了游戏。游戏只怕只是她的一份消遣,甚或是一个逃避现实世界的借口。

  我们常常最悲剧的事情是,不是找不到自己热爱的事,而是找错了热爱的事,错把一份不值当的坚持,当成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quot;爱一件事的重要表现,是即使知道自己会输,也绝不能因此而停止努力。"

  如果找错了方向,那么这份热爱也是无效的,平白增添了自己的烦恼,前期付出的努力也会是一场空。但是真正热爱的事,你会不顾一切想要去达成,哪怕最后头破血流,旁人告诉你不可能,劝你停止吧停止吧,但是你依然是一腔孤勇,不达目的誓不摆休。除此之外,还要有勇气和能力,承担输掉的后果。

  如果非你所爱的事,你是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么这件事半途而废是没什么值得怀疑的。不要错把喜欢当热爱,也不要错把短暂的坚持当热爱。

  二三十岁的我们,常常陷在多年来形成的思维习惯里,那些固化的思维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古典那本著名的书《拆掉思维里的墙》,就讲述了打破思维惯性的重要性,"拆掉"二字,就很形象地写出来我们要突破思维藩篱的状态。

  作者忘机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固化思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不愿意、没勇气去打破这些思维,但是,只有摆脱这些固化思维,你才有可能在人生向上之路上,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

  2019/08/08 当归姑娘

  《未来不慌张: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读后感(六):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还是事事垫底?摆脱固化思维,才能掌握竞争力

  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爷爷家住一楼,某一天他正在家里睡午觉,外面来了一群孩子、在他家门前嬉闹,孩子们的吵闹声很大,老爷爷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正想着开门喝止,突然灵机一动,收起怒目,面带笑容走了出去。“孩子们,谢谢你们让我这儿变得热闹,看着你们玩,听着你们闹,我都跟着年轻了几分,作为答谢,爷爷决定给你们每人25美分”,说着便把钱分发给了每个孩子。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这个时间段又来了,继续嬉闹,老爷爷又出来了,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孩子们又玩了一会儿,便心满意足地走了。第三天,老爷爷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失落地表示:“竟然只给5美分,我们每天过来这里嬉闹也是很累的!”领头的孩子向老爷爷表示,以后再也不会来这里玩了。于是,老爷爷的门前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他又可以踏踏实实睡午觉了。

  这个故事的本意是为了说教育要用对方法,不恰当的方法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但其实,它同时还暗示着: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我们都要学会改变思维方式,有时候不是问题太难解决,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

  就像故事里的老爷爷,如果他用训斥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结果会怎样?可能孩子们会加倍地疯闹、老爷爷越是被气得跳脚,孩子们就越玩得来劲,这样的状况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但是老爷爷没有这么做,他先用反向思维激起了孩子们的积极心理,再用奖励递减的方式让孩子们的积极性快速瓦解,轻轻松松就将难题化解于无形。

  很多时候,人和人的境遇并不见得相差多少,但是处理方式的不同,却会让我们的处境大相径庭,久而久之,有人走向卓越,有人归于平庸,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步步拉开的。遇事不懂变通,只会一根筋地去处理,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又称固化思维,《未来不慌张》中,是这样定义固化思维的:它指的是,一个人局限于自身现有的观念和认知,不愿或不敢以新的视角去思考、以新的方式去改变,导致自我成长受限。

  由此可见,固化思维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不小的阻碍和负面影响,只有当我们主动跳出固化思维的掣肘,思维和眼光才不会局限于有限的知识框架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完整的人。

  《未来不慌张》旨在教会我们摆脱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作者忘机,文学、法学双硕士,自由撰稿人,在从事自由写作职业之前,曾在世界五百强公司担任高管,写作以来,一直专注于创意思维领域,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各大媒体发布文章100多篇,深受读者好评。

一、肯努力,懂方法,才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赢家

  面试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怎么做?

  我猜大多数人都会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展现出来吧,因为在固有思维模式下,我们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想要获得面试官的认可,专业程度高(或者说业务能力强)就可以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讲了他的一个学妹找单位实习、面试的例子。面试前,这个学妹花了很长时间做准备,不但精心整理了个人简历,熟悉了对方企业的文化、发展史及行业要求等等,还特地跟已经在这家企业工作的师兄请教,询问自己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可以说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面试的时候,她非常努力地表现自己,对方提出的有关专业知识的所有问题她都迅速、准确地作了解答,本以为录用已经十拿九稳,没想到面试到了尾声,对方却委婉地告诉她,她被pass了。

  要不是后来师兄辗转打听到一些内幕,学妹估计怎么也想不明白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原来,招人的人正是面试她的主管,这个主管是刚刚被公司提拔上来的新晋主管,师兄推测,可能对方这个阶段需要的不是一个在专业上咄咄逼人的“牛人”,而是一个中规中矩、不惹麻烦,还能帮他干事的“徒弟”。

  那么问题就很明显了,学妹整个面试过程都在强调自己的能力如何如何,她的优点和主管的需求点正好完美错开了,那么面试被拒也就并不奇怪了。

  后来,在师兄的帮助和指导下,学妹给HR发了封邮件,告诉对方自己通过之前的面试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强调自己会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努力向对方学习,绝不会在工作中惹麻烦,这封邮件发出去一周后,录取Offer就来了。

  一个人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固然很重要,但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他们最看重的一定是从自己当下出发的第一需求。所以,想要漂漂亮亮解决问题,最不该的就是被固有思维绑住手脚,而是要第一时间从对方的需求出发,寻找突破口

二、会听话的人偶尔考第一,自律的人永远第一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就是有些孩子很听父母、老师的话,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有父母看着,老师盯着,加上各种考试和升学压力的鞭策,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偶尔还能考个第一啊啥的,但是一旦考入大学,父母盯梢、老师监督、升学压力......这些外驱力不见了之后,好学生的辉煌就不复存在了。

  书中曾经以高考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大学的男生,也是典型的“乖宝宝”,大学以前,因为一直有人监督,成绩很好。可进入大学不久,这位高分录取的优等生身上就开始出“状况”了,开始只是偶尔不交作业,慢慢地,连写论文也开始上网删删补补,蒙混过关,因为没有老师批评,他变得更加放纵。

  各科成绩飞速下滑,挂科,英语四级考不过,他的人生像陷入了恶性循环一般,最后连大学毕业证都没拿到。混日子混了四年,大学文凭成了镜中水月,从学霸沦为学渣,这样的例子绝不是个例,也许你会好奇,大学前后不过几年时间,一个人身上怎么会这么大反差?

  对此,作者表示,没有内在的自律,全靠外部环境来约束——比如家长,比如靠纪律上的硬性规定——是无法促使一个人变好的。只有当一个人有自主意识以及自律的内驱力时,才能发自内心把一件事持续下去。

  在职场也一样,有的人听说某件事做好了有奖励,可能会自告奋勇参加,这样的人也许能凭小聪明得意一时;但真正会被领导器重的人,一定是那些有没有额外奖励都兢兢业业完成任务的自律一族。

  一个在宽松、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还能继续认真学习、工作,并收获好成绩的人,其实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这个人有着极强的自控能力,这样的人,往往会让同学、同事、朋友、领导等身边的人相信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所以啊,比做个听话的乖宝宝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内心自律的人!因为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做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我们只要把眼前的事情一件件克服过去,几年后就能超过很多人。

三、你的思维是什么样,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

  前几天,钢琴家朗朗继新婚之后,再一次登上热搜,不同的是,这次的朗朗是被骂上热搜的。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7月31日,朗朗和新婚妻子吉娜在机场现身,让人意外的是,身材纤细的吉娜背着大包,手上推着行李箱,紧随其后的朗朗却两手空空,手还时不时地插进口袋,跟提着大包小包的吉娜形成鲜明对比。

  很快,“朗朗不帮老婆拿行李”迅速登上热搜,随着网友一波接一波的谩骂,很快朗朗就坐稳了热搜第一的位置。

  网友之所以骂朗朗,原因再明显不过,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拿行李这样的体力活儿,就该男人负责,你一大老爷们,空着手看妻子又是背包又是拿箱子,怎么好意思的?

  曾几何时,我也曾经这么以为过,记得有一次,跟我爸妈走亲戚,秉着不能两手空空的习俗,出发前我们去超市买了几样糕点、营养品,亲戚家离我家不远,步行不过10分钟,我们向来是步行过去,和往常一样,我爸在前面走,我妈拎着东西在后面,没走几步,我忍不住说:“爸,你怎么都不拎东西啊,电视里不都是男同志抢着来的吗?”

朗朗和吉娜

  我爸尴尬而不失礼貌地笑笑继续走,我妈也不吱声,虽然我安慰自己“姜太公钓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管他呢,但还是忍不住生气。

  后来,有一次只有我们母女俩在家,再次谈起这件事,我妈说:“你爸啊,心里有数呢,那些都是轻巧东西,我拎拎无妨,平时我们一起出行,但凡重一点的,他都会抢着拎。夫妻之间,那点东西谁拎不是拎啊,根本不值得斤斤计较的,以后你结婚了就懂了。”

  当时的我嗤之以鼻,但结婚后,竟然真的改观了。两个人过日子不比偶像剧,不可能事事以偶像剧作为生活模板,任何节日都送女方礼物、每次出门都第一时间帮女方拿行李、提包、出去吃饭每次都及时给女方拉椅子......

  且不说男人很难做到吧,两口子总这么生分、客套,女人就真的喜欢吗?我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就说我自己吧,我就很不喜欢男人帮忙拿包,一方面我觉得背出门的包跟自己的衣服更搭,看男人背着女款包包会很滑稽;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也没那么矫情,自己的包自己拿,挺好。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只有打破固化思维的干扰,遵循自己内心的需求,我们的人生路才不会越走越窄,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掌控者。

  《未来不慌张》,助力你跳出固化思维,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力,你的未来你创造!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