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有一种教养,是我懂你的不容易

发布时间:2022-04-07 08:53:22

  文/梅风

  近日,“勿需让座”的“硬核大爷”火了。

  不但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点名表扬,还成为了《央视周刊》的“一周人物”。

  他名叫刘增盛,今76岁,当过三年兵。为避免地铁上被让座,他从去年夏天就网购了一块LED胸牌,“勿需让座”四个大字异常醒目。

  他说:现在年轻人都不容易,而我站着也没问题。

  简单一句话,让无数人动容。

  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尽量不麻烦别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持戒。

  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教养。

  教养,是根植于内心的善意

  曾在微博上看过一个视频短片。

  字幕介绍说:这是当地最大的二十四小时营业超市,白天的人流量很大。

  在凌晨三点多时,一位坐轮椅的老爷子突然出现在画面里。他要买农药,给自己家的菜园子杀虫用。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凌展三点多来买药?

  老爷子说:白天来会打搅到别的客人啊。

  想想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因为担心自己坐着轮椅、行动不便,影响其他客人买东西或结账,宁愿选择在凌晨三点多,独自一人,慢慢摇着轮椅来购物。

  这不是流于表面的世故,而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体谅和周到。

  一个人最大的善意,是不因自身的强弱而给他人带去困扰。

  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别人,再主动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便不会轻易做出给别人添麻烦的选择。我们需要这样平凡而有教养的人,这个世界才能变得更加温柔和美好。

  这种教养,从来是由内而外的。它和你什么年龄,什么出身,拥有什么学历……都没有太大关系,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为别人多考虑一点。

  它不来自于外物的压力,只缘于本真的善意。

  教养,是流露于言行的自律

  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锻造的,因而优秀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习惯。

  教养亦然。

  一位经常出差的朋友说,他有一个多年的习惯,每次离开酒店时,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房间的垃圾打包好,把散落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归位,让房间恢复成他进来时的样子。

  没有为什么,他只是习惯成教养。

  他希望自己的举手之劳,能让后面负责保洁的阿姨,少一些辛劳。

  我自己也有过一次亲历,深受触动。

  那天路上堵车,我紧赶慢赶到了动车站,安检口的队伍已经排得老长。此时距离我票证上的发车时间很近很近了。

  我寻思了一下,找到一位靠前排队的男生,向其说明了情况,希望他允许我站在他前面插个队。男生爽快地答应了。

  可之后,他做了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情:

  他把原位置让给我,自己回到了队伍的最后面,重新排队。

  买到票后我忍不住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要重新排?”

  他脱口而出:“我不能多占用其他排队人的时间啊。”

  我想,这就是对教养最好的诠释了吧。

  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种自然流露、严己慎众的态度,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教养。越是看不见的地方,越显可贵。

  它不是为了虚荣的赞誉,而是习惯性换位思考的自律。

  教养,是内化于细节的涵养

  教养这个词,说起来大,做起来却很小。真正的高贵,都是细微处的教养。

  日韩电视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剧中人物动辄鞠躬、道谢、道歉等诸多礼仪。

  他们在公共场合接打电话,往往轻声细语,甚至会捂着嘴,生怕影响到周围的人;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出门会随身携带塑料袋,尽量将自己的垃圾带回家

  他们开车路过水坑的时候,基本都会自觉减速,以防脏水溅到两边的路人;

  甚至有醉酒的乘客,担心自己吐在车里给别人带来不便,宁愿吐在自己的手提包里

  ……

  这些潜移默化的行为表现,都代表着一种理解和尊重的做人风度。

  教养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信条,而是一份真诚由衷的感同和体恤。

  主持人董卿曾在一次节目中和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对话。许老先生年事已高,坐在轮椅上。于是穿着高跟鞋和紧身裙的董卿,三分钟时间,三个问题,三次跪地。

  腹有诗书气自华,身有教养品自高。

  这绝不是场面上的作秀,而是真正已经融进骨血的教养。

  如契诃夫所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有教养的人,一举一动都有温度,举手投足都让人感觉舒服。不刻意为之,不经意间自然流露。朴素无华中,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它不是彬彬有礼的清高或怜悯,而是我真的懂你的不容易。     

  美国著名旅行作家凯鲁亚克说:教养是一种不用说出来的美好。

  它是一个人最精致的内在。深入到骨子里,装也装不出,藏也藏不住。

  愿你我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眼里有光,心底有

  共勉。

  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影视剧截图“作者简介:梅风,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卡娃微卡(),千万女性都在看的家庭美学日刊。转载请联系卡娃微卡。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