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曾经自以为是的父爱
情绪管理和幸福力专家
《不完美,才美》系列图书作者;海蓝幸福家创始人;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美国范德堡大学心理学硕士;12节视频情绪课,已帮助10万人学习管理情绪。
关注儿子明天就要中考了!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抉择。哦,不!准确地说,仅仅是他人生旅途的一次体验。
下班回到家,爱人当着儿子的面,夸孩子是如何如何有条不紊地做考前准备:
考试用具备齐;
开卷考资料已准备妥帖;
为了稳妥,同时也为了省钱,临时决定不戴自己的小米智能手表,已经从同学那里借好了电子表。
我当即赞叹地说:哇!太棒了!这种能力相比考试成绩更珍贵!接着我又补充一句:亲爱的,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助的吗?
一旁的儿子虽然没回答我,但却连蹦带跳地走向书房。
从他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上,我读到了他的开心,他对我态度的享受,我相信他感受到了我所说的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和鼓励。我也相信他感受到了,无论什么考试结果,我都不会因为成绩而对他勃然大怒。
晚饭后,我又来到书房,给了他五十块零花钱,叮嘱他“中午休息时买点自己喜欢吃的零食。”他先是一脸狐疑:这个“抠门”的老爸,今天如此慷慨大方?!看我态度如此诚恳,瞬间喜笑颜开。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坚持“男孩要穷样,女孩要富养”的偏见,每礼拜零花钱很少很少。
临睡前,我记录下今天的践行打卡。
手指触动键盘的刹那,突然感到此刻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全然不同,不禁回想起和儿子在一起的日日夜夜:
曾经我以为“男主外,女主内”,因而几乎不做家务,引发夫妻间很多争吵,在儿子眼里我是不称职的爸爸,不爱护他的妈妈,他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曾经我以为:给他最好的教育资源是买“学区房”,可在儿子心里,最好的教育竟然是父母的陪伴阅读和言传身教,物质上有个单独“书房”就好;
曾经我以为:爱人辞职在家照顾孩子是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可在儿子眼里,父亲工作再辛苦,母亲陪伴再周全,也抵不上他和父亲母亲在一起的欢乐时光,那才是最好的陪伴;
曾经我以为:孩子自小要独立,要吃苦,不要惯着。儿子尚在幼儿园大班,便让他独自乘坐公交车,小学二年级便让他独自步行上学。
后来,小学三年级每周末和我们大人去户外爬山,小学四年级就会骑自行车,小学五年级学会了游泳,小学六年级学会了篮球、足球和钓鱼……我还沾沾自喜,看,孩子的课外生活多么“丰富多彩”,生活能力如此“超凡出众”!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威逼利诱的结果!
我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我标榜子女教育如何成功,何曾想过孩子内心是否真的愿意?何曾想过孩子有多么的无奈和痛苦的挣扎?!
幸运的是在儿子上初中的年纪,他用厌学、独处等招术对我一连串猛击,我才如梦初醒。
醒过来的我,内心感到焦虑、自责、担忧,一路跌跌撞撞地撞进了“海蓝幸福家”,我终于一点一滴的悟出了老师曾说“痛苦是包装丑陋的礼物”!
我经过学习,从意识上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情绪上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关怀自己,从行为上开始做我以前不做的事情:
过去是偶尔做家务或者不做家务,现在是经常做,洗碗、洗衣、拖地,偶尔买菜、买早餐;
对孩子妈妈相比以前好了很多,不再吵架;
对孩子的成绩不再要求,而是接纳和允许。
没想到,孩子的变化还挺明显,他现在回家很放松,而且很自律,放学回家常常陪他妈在厨房里聊天。手机游戏也不玩了,卸载游戏软件,而且主动上交给大人了。
我才真的实实在在体验到了:孩子只要得到尊重和信任,找到自尊,自律性就强了,无需家长刻意监督、一再唠叨。
感恩遇见海蓝幸福家;感恩儿子,不但让我做他的父亲,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父亲。
感恩那份痛苦,促使我成长,我终于迎来了欣喜、淡定,我终于不再做一个自以为是的父亲,我终于用行动实践,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父亲——包容、接纳、温暖、有爱的父亲。
故事 / 海蓝幸福家静修生 晓军
编辑 / 一鸣
在这个父亲节,和大家推荐一份礼物
男人,更需要学会好好关怀自己
祝福 / 爱你
爱可以学习,爱需要练习
海蓝幸福家数百位静修生和你一起践行
2019, 每日拥抱一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