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的催婚:和别人一样,才是最安全的活法
过年的时候,遇到饭局,当然听到了永垂不朽的催婚话题。基本措辞,大概全中国都一样吧,就是“差不多得了,先结了再说,别眼光太高了”。
在饭桌上,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女孩儿。她今年大学毕业,正在找工作中。简单回顾一下她的人生经历:从幼儿园起,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她的父母就花了很多钱,找了各种关系,上了当地最好的幼儿园。
后来到了上小学,家长提前一年给报了最好的学前班,然后花了好多钱买了房,进了排名前三名的小学。
再后来,小学上完上中学、中学上完上高中。每个转折点,父母都提前做足了功课,真的是一路赞助费读完了高中。这期间孩子的才艺教育也没落下,学完钢琴学书法,也算是琴棋书画多少都会点儿。
最后这孩子总算没辜负父母的期望,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上了一个热门专业。本来以为这时候父母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可其实这才是开始好吗,后面考研呢?找工作呢?哪一样不要父母费心费钱啊。
我感觉,她的父母为了孩子能有个好前途,能过上好日子,真可谓是抛头颅洒热血绞尽脑汁了,什么苦都能吃,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堪称父母中的战斗机,战狼……战神。
但是,就是这样一对儿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的父母,对自己倾尽心力培养出的好姑娘说:“赶紧找个对象结婚!别挑了,差不多就行。”
啊?上个幼儿园都要挑当地最好的,提前几年就开始物色工作单位……结婚哎,人生这么大的事,怎么就成了“差不多就行”?!这什么道理啊,解释不通啊。
结婚是什么?结婚可不是两个人玩过家家,过得不好,到期能毕业,随时能散伙。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以后还会有孩子、房子、家庭财务、老人赡养等各种复杂问题。对人生的影响多大啊——不比上幼儿园重要吗?不比找工作重要吗?不应该更加谨慎认真吗?
婚姻的不幸,远比一所不名牌的学校,一份不如意的工作,对生活的摧毁性更大。它甚至可能会毁掉你后半生的所有幸福。
这个,经历过婚姻的父母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将就,让孩子“差不多就行”?
那是因为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心中,不一样,比错,更可怕。
因为如果不一样了,就会令人侧目,就会有流言蜚语,就会被人茶余饭后。这些,当父母的当然会比孩子体会的深得多,他们知道人言可畏会杀人于无形——这个,要比婚姻中的吵吵闹闹恐怖百倍。
是的,这就是目前社会的现实:七嘴八舌头,赛过小李飞刀刀致命。
何止是大龄不婚要被说,离婚也会被说,再婚也会被说,不婚离婚再婚的人的父母孩子也要被人说。所以很多人宁愿困在不幸的婚姻中受罪,也没勇气离开婚姻的保护壳——生怕壳破,现出肉身,被闲言碎语的流弹打成筛子。
不幸的婚姻就像是栋破房子,住得虽然很难受,但起码还可以躲个雨,避个风。还能再时不时地探出身子,嘲笑一下那些连破房子都没有的人。
所以催婚不是父母控制欲强,是父母怂了,对这个世道的屈服。父母受不了自己朋友圈的舆论,给跪了,也希望孩子跪着,别站在那里当靶子,任人扫射。
我们,真的没资格鄙视和责怪那些催婚的父母,我们谁又活得不怂呢?只是各自跪着的方向和姿势不一样罢了。在这个社会里,只有和大家一样跪着,才是最安全的活法。
谁想冒尖儿,谁想站起来看看远方,谁想活得和别人不一样,谁就死得比较快……人间之事,莫不如此。
所以,在我们批判那些父母催婚时,我们要想想,我们可曾也对别人的婚否说过三道过四?我们是否真的对这个世界持有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我们对那些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是否真的曾给予过尊重?
如果没有,那么,就从我们自己开始吧。否则,我们的行为其实就是催婚的帮凶。
想想自然界的生物,千奇百怪无奇不有,不过都是老天在告诫人类,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不伤害到别人,所有人都有权力决定自己怎么活。
我们应该致敬那些敢于坚持追寻自己的幸福,听从自己内心声音,不畏流言的人们——只有这样勇敢的人越多,催婚的父母才会越少,人类的心灵和身体才能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