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精选故事

感人的真实故事

发布时间:2022-09-13 16:09:01
感人真实故事

  感人的真实故事(一):

  一亿人看完都哭了【感人的真实故事】

  温馨提示: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金钱买不到的三袋米,看的我哭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特困家庭。

  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长满了笑意。[由www.telnote.cn整理]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儿子最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爱占点小便宜。你看看,那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样,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吱唔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名著读后感1000字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齐,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样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样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这天是怎样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向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结婚红包祝福语

  每一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齐,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立刻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母亲走了,一瘸一拐。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个性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下方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坚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智慧小语:三袋米,代表了大如天、重如山的母爱。也许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这位母亲一样在艰难中支撑起儿子的天空。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父母恩难报,他们给予了我们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因此,孝顺父母不能等,让我们用心去感恩。看完这篇文章你的内心震颤吗?,愿能让更多的人传播这份伟大的母爱!。

  感人的真实故事(二):

  感人的真实故事:一只送上门的獾

  这是发生在自然灾害时期的故事。

  刚入冬,我家就揭不开锅了。好不容易盼来救济,却只有高粱面和红薯干。那时我刚刚6岁,却患有严重的胃病,吃红薯干,胃里反酸、烧心,老吃高粱面,大便干燥。三番五次折腾,我的胃病就更厉害了,每一天肚子饿得难受,可就是咽不下一点东西。但是半月,我就瘦得皮包骨头了。村里的医生说我营养严重不足,又患上了厌食症,得赶紧吃有油水的东西调养,最好是肉,否则我的小命就难保了。妈妈当时就哭了:“家里连一两白面都没有,又到哪里找有油水的东西?”一天夜里,我梦见自己进了县城的大饭馆,一大锅牛肉冒着热气,厨师一手握大勺不停地搅动,一手对着锅里翻滚起伏的肉块指指点点,像音乐家指挥他的乐队。我就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肉!肉!”我一激灵醒了,推醒身边的母亲,撒起泼来:“妈,我要吃肉,哪怕只吃一口,我就是死了也不冤枉。”我的话让母亲一愣:“我的孩子啊,你这么小怎样想到死啊!”之后,就撩起被角不停地抹泪。突然,妈妈有些兴奋地对我说:“青子,你还记得栖霞岭上咱家自留地对面那个獾洞吗,明一大早妈带你把那只老獾熏出来,煮了给你吃好不好?”我一下子来了精神。

  两年前我就见过那獾。那是秋天的一天夜晚,爸妈带着我一齐去护秋,刚到自留地边,就见一个动物往对面的小山包上逃,那模样有点像短腿花狗,但要肥得多。妈妈对我说:“看见了吧,那就是獾,在这一带住了好多年了。”爸爸举起猎枪就要开火,妈妈说:“它但是咱们的老邻居了,你就放过它吧,反正我们家粮食再缺也不缺它这一口。”时隔一年,父亲突患急症辞世。母亲和我护秋时,我又两次看到过那獾。或许看到只有我和母亲,手里又没拿什么家伙,那獾不慌不忙地啃完一个玉米穗,才又叼起一个玉米穗慢腾腾离开。母亲笑着对我说:“你看那獾多么可爱,它还十分的爱清洁呢,连‘解手’都要到洞外的‘便所’去。”母亲心地个性善良,一辈子连只鸡都不敢杀,可眼下,为了我这个独根苗能活下来,竟然想到了捉獾和吃它的肉。

  第二天,母亲用大号篓子背着麦糠和工具,手牵着我来到那个獾洞旁。我不抱期望地对母亲说:“此刻人都找不到东西吃,那头老獾是不是已经被饿死了?”母亲说:“这有可能,但还是要试试啊,只是,逮不到獾你可别哭,就算妈妈带你出来玩儿了。”獾是有冬眠习性的动物,秋季积累超多皮下脂肪,每年11月就进入洞穴闭门不出了。当地人常常用烟熏的办法逼它出来,将其捕获。母亲在獾洞旁笨拙地点燃麦糠,把明火吹灭之后,就用芭蕉扇子不停地往獾洞里扇,呛人的浓烟顺着洞道直往洞里灌。妈妈身边放着一只麻袋,只等被熏得晕头转向的獾刚一出洞,就把它紧紧罩住,装进袋子。不一会儿,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从洞里传出来。母亲兴奋极了,自言自语地说:“这天运气好啊,我家小青子有肉吃了,命能保住了……”就在这时,只听唿一声,那只老獾猛地从洞口蹿出去好几米远,母亲手中的袋子竟没来得及将它罩住。想不到的是,这只獾并没夹着尾巴逃窜,而是龇着牙,围着母亲一边转一边怒吼。这样折腾了一会儿,它又忽然变招猛地朝我扑来,紧紧咬住我的裤脚不放,我竟被它拖了个仰八叉,吓得哇哇大哭。母亲手拿铁锹准备把它制服,它则边吼边往远处退,毫不畏惧。母亲就这样被它一步步引到距离獾洞四五十米远的地方。这时候,只

  见獾洞里依次探头探脑地走出5只小獾。老獾应对獾洞凄厉悠长地叫了一声,那些小獾立即一路狂奔至一个长满野草的陡坡前,而后一个个抱紧脑袋,像皮球似的滚了下去,如此,谁对它们也奈何不得。“天哪,这只老獾什么时候又生出了一窝小崽子啊?”等到母亲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只老獾像完成了此生一大夙愿似的,其神态也从容镇静多了,它不紧不慢地钻进酸枣丛,而后掉转屁股盯着母亲目不转睛地看,眼神中有惊恐,有紧张,似乎还有几分得意。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母亲透过窗户,隐隐约约看到一只活物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打开屋门一看,竟是从自己手下逃脱的那只老獾。当时母亲没有理睬它,只顾忙自己手头的针线活。个性的是,第二天、第三天,那獾还是在这个时刻,照常来到院子里,像在乞求什么。母亲猛地意识到獾是饿得走投无路了,才冒死来求助人。“这年月,人都有被饿死的危险,一只老獾带着5个獾崽子生活也不容易啊!”母亲自言自语地说着。我连忙牵着母亲的衣袖说:“是不是约上邻居把它堵在院子里,活捉它。”母亲想了一会儿,说:“此刻逮住它不成问题,可它的5个孩子从此就没娘了啊!”母亲对老獾动了恻隐之心,她把蒸馍笼里仅有的两个玉米面窝头,拿在手里掂了又掂,而后拿起一个,跑到离獾四五米远的地方,一甩手,扔给了它。那獾抬头望望母亲,犹豫着,往窝头处挪了几步,又盯着母亲看,确定没有危险后,才叼起窝头一步一回头地走远了。之后,这只獾便隔三差五地来我家院子里求食,母亲则根据家里的状况,有时给它一个高粱面窝头,有时给它一串红薯干。那獾看上去比一年前老了许多,一走一晃。母亲有些疼怜地说:“唉,年景不好,你连自己都顾不了,干吗还要生那么多孩子啊!”6岁的我,只是觉得好玩,笑母亲和獾说那些话。

  一个月后,家中依然粮食短缺,我依然在死亡线上挣扎。一天凌晨,天要亮没亮的时候,突然听到房屋门板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母亲胆小,没敢去瞅,直到天大亮,母亲才去开门。刚出门,母亲险些被脚下一个软乎乎的东西绊倒。低头一看,竟是那只老獾。母亲连忙退后一步。见老獾没反应,母亲便留意翼翼地伸出手,轻轻推了它一下,它还是一动不动。老獾死了。它的头部和门框上有大片血迹,还没完全凝固。“这到底是怎样回事啊?”母亲站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正好邻居张爷爷来我家借东西,看到这情景,顿时惊讶不已,他说:“獾感觉自己快要死去的时候,总会选取一个干净又隐蔽的洞穴作为长眠之地,而后,悄悄离开原先栖身的洞穴,像冬眠一样死去。”张爷爷还说,他打了一辈子的猎,还没有见过老死在外边的獾,而自己送上门来的事情,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母亲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她抱起这只足有30斤重的獾说:“难道你是故意撞死在我家门前的?你是把你的肉身当作礼物来报恩的吗?”母亲哭了,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把这只獾吃掉。在獾死去的第二天,舅舅悄悄把这只獾剥了皮,取了肉,为我家留出一半后,把余下的一半一锅炖了。我和邻居吃得满嘴流油,母亲却始终避着,连一口汤都没喝。

  第二年,我们那一带获得了几十年不遇的大丰收。母亲精选了一堆子粒饱满的麦子,一把一把装进獾皮里。正因装得太满,看上去像是一只待产的獾妈妈。母亲说:“就让我用最好的粮食安慰你那饥饿而善良的灵魂吧……”

  这个故事装在我心里已经有几十年了。“与人为善,悲悯为怀”成了我的座右铭。试想,只要付出真诚和爱,连动物都能被感动,何况我们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感人的真实故事(三):

  动人的真实故事—丹顶鹤女孩

  1987年9月15日,江苏盐城海滩丹顶鹤越冬地自然保护区,徐秀娟为了寻找两只大天鹅,献身在复堆河中……

  她死于天鹅之爱。

  她死的时候才23岁。一年前她从北国扎保护区南下,在盐城海滩进行越冬地丹顶鹤、白枕鹤人工孵化、育雏、饲养和驯化试验,并且获得了成功。雏鹤不仅仅怕冷而且怕脏,

  白天,徐秀娟便把鹤抱在怀里,晚上带着它们在一个被窝里睡觉。小天鹅是徐秀娟用心窝热的,用手捧大的。她是个北方姑娘,从小爱水爱游泳,复堆河这一条咸水河横亘在她的

  面前,为了观察来那里过冬的鹤群、鸟类,徐秀娟不止一次在复堆河里从此岸游到彼岸,再从彼岸游回此岸。最后一次,复堆河拥抱着她,她的灵魂追随仙鹤的翅膀而去了……

  海滩上,离鹤群不远处,多了一座简单的墓。

  盐城保护区管理中心楼前,是徐秀娟的塑像,她和仙鹤一齐亭亭玉立。

  我还有幸读到了徐秀娟的部分日记。

  16岁,她就随着养鹤的父亲成了扎龙的养鹤员。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这个生长在清贫之家的姑娘从小就喜爱丹顶鹤,她总是觉得她与鹤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与鹤对话,与鹤共舞,是人生何等的快事。但是饲养雏鹤,三十天中昼夜陪侍,把一篓篓的小鱼剪成碎片,一天十几次一点一点地喂那些小精灵,却是艰难的。当手上的血泡成了老茧,熬红的眼睛里会流出热泪,小鹤会走了,小鹤会飞了。

  徐秀娟喂养的雏鹤成活率为100%。

  这100%里还有徐秀娟的同事们一齐饲养的艰辛,但却能十分准确地象征着徐秀娟的性格;她追求完美,不是一般的追求,而是不顾一切地追求。她的追求又更多地属于文化和心灵层面,这就注定了徐秀娟的追求是格外艰难的。

  这是一个美丽而孤独的追求者。

  她考取了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但,没有人给她交学费,也就是说她只能自费去读书。徐秀娟的父亲借了好大一笔钱——3000元——她才走进了大学的校门——这还只是艰辛备尝的开始,即便是每一天啃馒头吃咸菜她也负担不起两年的生活开支,不得不去卖血,卖了四次。

  她在日记中写道:

  “这天我去医院献了300毫升血。医生见我是学生,对我很照顾。献血后感觉很好,就是头有些昏。之后坐车去秋林,给弟弟买了些东西。回来的路上,不知怎的,心里仿佛失落了什么,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对?但,也只能这样,我不愿伸手向家里要钱。接到弟弟寄来10元钱,我心里在流泪,我当姐姐的不能帮忙弟弟,还要弟弟寄钱帮忙我,这也增加了我献血的决心。漫长而又短暂的两年学习生活啊,爬,我也会爬过来的。”

  徐秀娟有着很好的文笔,她在学校回忆家乡时所写的:

  “晨,窗上结了一层冰花,家乡的湖面上开始结薄冰了吧?记得那时我会拾起土块往冰上扔去,冰上发出的响声就像琴弦上的音符一样,动听极了,鹤儿们也会好奇地听着这冬天的奏鸣曲。有时我会试探着走上薄冰,忽然“嘎吱”一声响,吓得我赶快往岸上跑,逝去的时光是多么使人留意啊!”

  下方摘录的日记是徐秀娟写在“期末考试都已结束,我的各科成绩都很好,准备洗一洗被褥立刻回家”时,归期既近,乡情更深,徐秀娟想起了,记下了她与丹顶鹤的告别:

  “我来到鹤舍,默默地与鹤儿告别。丹丹亲呢地叼着我的衣襟不肯放开,佳佳调皮地看着我,不解其意。我真不愿意离开它们,我爱它们,是它们陪伴着我,使我得到安慰,给我消忧解怨。我们一齐走向原野散步、捉虫、奔跑。它们小时候是那么可爱,我带它们去洗澡、晒太阳、练翅。累了,我坐在草地上,它们就围在我周围。我喜爱丹丹、佳佳,不仅仅正因它们是第一代家鹤的孩子,还个性正因丹丹那忸忸怩怩的样貌。它们还记得我吗?我还能带它们去玩、去奔跑吗?也许它们早把我忘记了,但我忘不了啊!忘不了鹤儿,忘不了故乡的日出、日落。若是天空晴朗,我就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叹息大自然的神奇。在我看来,日落更有魅力,红红的落日挂在远处的树梢上,再配上天边一片片富有线条美的彩云,使人想到十分快慰。有时我撑着小船进入声荡,周围静极了,就连河那边说话河这边都能听见。这时你若跳到水里去游泳,人也会溶化到那完美的景色中去。”

  读到那里,我的笔为之颤抖——在冥冥中,徐秀娟的爱自然,爱天鹅,爱水是一种命运的必然吗?她早就想过人“溶化”到那水的完美景色之中。

  在这一天—7月15日的日记的末尾——她写道:

  “故乡啊,我何时才能再站在荒野中听鸟儿歌唱,看残阳西下,跟鹤儿嬉戏,再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啊!到那时,我甘愿变成一棵小草,为您增添一片绿的生机。故乡啊,请恩赐给我一块土地,让我独自去耕耘吧。”

  1985年7月16日,徐秀娟离开哈尔滨回扎龙过暑假,都说回家回家,回家的路又谈何容易!徐秀娟在这一天的日记里记道:“这天要回家了,可身上只剩下2元钱……”

  回家的路啊!

  东北林大两年的学业,徐秀娟是一年半完成的。

  1986年4月,她辞别双亲,辞别扎龙的群鹤,到了遥远的黄海滩涂。离别扎龙,对徐秀娟来说并不是十分愉快的,更何况她心爱的丹丹又死于一次意外的事故。

  “啊!丹丹,丹丹,你为什么要离去?丹丹,丹丹,难道你就不留恋人世?你是我从小用手捧大的,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啊!记得你小时候,是小鹤中最顽皮、最可爱的一只,你走路与众不一样,不知怎的老像是在跳着走。对人个性亲近,表现出很懂事的样貌。你胆小,常受欺负,当别的小鹤咬你的时候,你就跑到我身边来;当它们玩得高兴的时候,你又凑过去和它们玩在一齐。你那两只有神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领你到野外觅食的时候,你总是紧跟左右,听到一声呼唤,你第一个跑到我们身边。带你们奔跑、玩耍、练翅、觅食,能使我忘记一切烦愁。就在上一个月,你已经能跟着我翩翩起舞了。有一次,你叼住一个外国妇女的头巾欢快地又蹦又跳。你对生人警惕性很高,不许他们摸抱,谁摸抱就叼谁,但你从没有叼过哺育你的饲养员。此刻你死了,我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我还有多少话要对你说,丹丹,你知道吗?”

  所有的爱都会带来苦恼。

  当我们因着徐秀娟而谈到爱的时候,这个“爱”字真正是大写的了,她广大到包含天地、自然、万物;她又具体到一雁一鹤一对翅膀;她是生的欣慰也是死的惆怅;她有欢乐

  也有痛苦……也许,谁也估计不到一只鹤的死去对徐秀娟来说意味着什么——她心头的一块肉掉下了——她那连心的十指仿佛又断了一指。

  期盼着在保护及人工哺养丹顶鹤上作出一番事业的徐秀娟,从来也没有一帆风顺过,“应对连连出事的鹤场,应对广阔的滩涂”,徐秀娟病倒过,还跟人吵过架,悲哀落泪也是常有的,晚上做噩梦,那为着爱的煎熬变成了她这样的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的思想:

  “为了养鹤,我能够不好舒服,不好家庭,不好金钱,不好我应得的一切,甚至命也不好了!”

  笔者不敢妄加猜测徐秀娟预感到了什么。

  但是,1987年,对徐秀娟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人们看不见她心里的创痛。春夏之交,继白枕鹤盼盼、丹顶鹤丹丹先后触网死去后,从呼伦贝尔草原运回的蓑羽鹤和幼雁先后感染病菌而不治,或者被别的动物偷吃掉,徐秀娟感到痛苦、失望,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加不顾一切的追求完美。

  白天鹅黎明又病了,便血、拉痢。

  时值酷暑,盐城滩涂的蚊虫又多,徐秀娟把黎明抱回自己的宿舍,安置在床上并放下蚊帐,给黎明喂药、扇扇子。拉痢的黎明把徐秀娟的床铺、宿舍弄得到处都是腥臭味,一个最爱干净的姑娘,和一个最不怕脏的姑娘,在徐秀娟身上体现得如此完美。陪伴一个卧床的病人与侍候一只奄奄一息的白天鹅之间,有多少差别大约只有徐秀娟说得出。徐秀娟吃不好,睡不好,日夜守护、观察黎明的病情。黎明不会说话,只有痛苦的眼神,或者偶尔呻吟几声,回答徐秀娟心急如焚的嘘问:黎明,你好点了吗?黎明,我知道你难受,姐姐给你喂药……忽然,徐秀娟想起东北治拉痢的一个偏方,白糖煮鸡蛋。黎明爱吃,便血止住了,黎明回到鹤场了。

  徐秀娟陪侍黎明刚好八天八夜。

  白天鹅黎明的病刚刚好转,丹顶鹤龙龙误食了一种寄生虫后危在旦夕,病中的徐秀娟支撑着看护龙龙,为它打针吃药。8月13日,龙龙口吐鲜血死去。徐秀娟抱着龙龙痛哭失声,20日,她在龙龙的照片背面写道:

  “已故的龙龙再也得不到我的爱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转折,我选取了一条更崎岖的路,也许青春的热血将洒在这条路上,一生为此奋斗。"

  不幸总是接踵而来。当然所谓不幸是只有你认为不幸时才是不幸的,从来都是倾心的才不幸,重情的得苦难,刚正的被摧折。我们看见了太多的这样的例子:一个死后才被承认的人,而生前则总是经磨历劫、难有作为。

  接下来便是9月15日,白天鹅牧仁和黎明的走失。这一天中午两只天鹅在笼子里鸣叫不已,徐秀娟以为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把它们抱进水塘里。不料牧仁和黎明玩得性起,先后挣脱羁留它们的绳子飞走了。徐秀娟连忙去追寻,海滩。芦荡、沼泽,顿时变得如此陌生,如此浩瀚,如此揪心,直到晚上,牧仁找回来了,黎明还不见踪影。夜深了,徐秀娟等大家休息后又一个人钻进芦苇荡,呼唤着黎明。第二天一早,徐秀娟又去找,中午回来喝了半碗稀饭再进芦荡,下午5点回到鹤场时已心力交瘁。人还未坐稳,李老爹远远一声吆喝,说西边传来天鹅的叫声,徐秀娟和小王、小段一齐冲出了门,到复堆河畔,小王、小殷游过去了,徐秀娟喊了一声:“我不行了!”

  她退回岸上找了一辆自开车,沿河堤绕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会合,不知是顶风踏不动车还是为什么,徐秀娟又退回到刚才下水的地方,把自开车放倒,连鞋子、衣服也没有脱就走进了复堆河……

  她要涉过这条河。

  她要涉过这条无船无桥的河。

  她只有涉过这条河才能与天鹅会合吗?

  4个小时后,黎明找到了,徐秀娟不见了,这一夜,这在中国平平常常的城市万家灯火乡村万籁俱寂的、1987年9月16日的夜晚,盐城海滩、芦荡里到处都是“娟子!”“娟——子”的呼喊声。

  娟子已经走了……

  逝去的岁月走过的路。

  她还留下了一些平淡如水的话:

  “春天最容易丢鹤。”

  “鹤舍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最怕别人说闲话,我真想变成一个哑巴、一个瞎子、一个没有血、没有肉的木头人。但,我爱鹤,爱大自然,一走进荒野,一切不愉快的事儿都忘记了。我愿在茫茫荒原上寻找,寻找理想,寻找友谊,寻找生活的答案。”

  “为什么女孩都要长大呢?”

  “此刻,踏踏实实干事的人受气,哗众取宠的人得势,这正常吗?”

  “为了不倒下去,我像吃药一样咽着饭。”

  “天好冷啊!噢,下雪了,纷纷扬扬,漫天飞舞。东北风怒吼着,开始是小米粒大的雪,打在脸上生痛,之后是温柔的片片雪花落在身上、脸上。我飞快地骑着自开车,想着这雪和北国的雪有什么区别?北国的雪是洁白的雪海,那里的雪在空中是雪,落到地上便成了水。”

  “芦苇前半月就发芽了,此刻白茅也发芽了。”

  “小鹤们能够飞得很远了……”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