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有限的忠诚

发布时间:2023-03-28 04:57:02

   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祖籍鄫国。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哲理故事:有限的忠诚,希望读者喜欢。

    哲理故事:有限的忠诚

   哲理故事:有限的忠诚

   曾子小的时候,常跟父亲到田里干活。有一天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皙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话,父亲打不到会更生气,那怎么能说是孝呢,就等在那里,一动不动。结果他父亲曾皙手头也没个准儿,一点分寸也不懂得拿捏,一棒子下来,就把曾子打倒在地,昏了过去。过了好一会儿,曾子才慢慢苏醒过来,起来第一件事情不是喊疼,而是问父亲:“刚才您那么费力地教育我,该不会累坏吧?”

   曾子干不了活,留在家里休养,每听到父亲回来的脚步声,都要忍痛爬起来,弹琴唱歌,装出自己已经没事的样子。其实父亲曾皙早就后悔了,儿子要是有点闪失,自己怎么受得了,听到儿子的歌声,他心里宽慰了很多。

   这事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老人家很不高兴,对其他的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子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赶快去跟孔子解释:“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既然犯错惹父亲不高兴,就应该接受父亲的责罚。您多次教导我们为人子女要懂得‘孝’,而能够赡养父母只是最低层次的孝,最难的是能始终对父母和颜悦色,不让他们不高兴,所以我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以免父亲担心。”

   孔子说:“你知道舜帝的故事吧?舜的父亲叫瞽叟,眼睛是瞎的。舜非常孝顺他的父亲,父亲要使唤他,他总是在旁边;但父亲想杀掉他时,他却每次都会想办法逃掉。父亲用小棍子打他,他就默默忍受;但用大棍子打他,他就会逃走。舜这样做的结果,使瞽叟没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责,而舜也没有丧失孝道。可你呢,父亲大发雷霆时,你宁死也不躲避。表面上像是尽了孝道,但万一你被打死了怎么办?不仅会给你父亲留下一辈子的痛苦和歉疚,而且会让你父亲陷于杀子的不义之中。有哪一种行为比这更不孝呢?”

   曾子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一下子顿悟了。儒家最讲究忠孝,曾子强调“事君能致其身”,忠诚的臣子要能够为君主而死。但那是有条件的,如果君主本身是糊涂蛋一个,是非不明,还要为他尽忠,那只能是愚忠。这样的做法,他的老师孔子也是不赞成的。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