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名人故事

周国平:我也是一位痴情的父亲

发布时间:2022-10-17 10:51:45

   导语:那一轰动的文化事件,是《傅雷家书》的出版。《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于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是傅雷夫妇与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下面是生活日记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

   周国平:我也是一位痴情的父亲

   “读者读书会”推荐的第四本好书是《傅雷家书》,非常有幸,我们邀请到了周国平老师作为这本书的荐书人。周国平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著有众多散文集、哲学翻译著作等,他的文字和思想,给无数身处困顿中的人们带去慰藉。周国平个人非常喜欢《傅雷家书》,并且十分羡慕傅雷与傅聪这种书信往来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在他的工作室里,他向我们道出自己对《傅雷家书》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并且希望这本书能够受到当下年轻人的喜。”

   1981年,周国平刚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在那之前,从北京大学毕业的他,在湖南军队农场劳动了一年半,然后被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任县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和县委党校教员。直到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他考上研究生,才又回到了北京。

   那一年轰动的文化事件,是《傅雷家书》的出版。《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于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是傅雷夫妇与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由傅雷由次子、傅聪胞弟傅敏选编。傅雷好友楼适夷评价这本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周国平记得,《傅雷家书》出版后,受到许多青年人的热心传阅,大家非常喜欢这本书,他自己也不例外。三十多年匆匆而过,每次翻阅这本经典著作,除了依旧受到震撼之余,每次都能够增添更多的体会。在接受《读者》专访时,周国平对我们谈到初次看《傅雷家书》和如今再看这本书的不同感受:“1981年我硕士刚毕业,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还是准备不足。实际上这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有一个过程的,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里面,难以深入去感受书中的内容,对书中好的成分感受起来比较模糊。经历了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我的精神如今要丰满许多,所以现在再来看这本书的话,你会有更多的共鸣,你会知道哪些东西是真正好的东西。”

   对普通读者而言,《傅雷家书》有无数种打开方式:作为一份历史存照,供世人窥探精神贵族之精神风貌;作为古典乐知识的一份父子对谈;作为一本有关修养做人的指引;一份亲情的见证……

   一本“爱的教育”的教科书

   在周国平看来,《傅雷家书》是一本“爱的教育”的教科书。父母们可以从这本书里看到什么样才算是真正的爱孩子,他认为,真正的爱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培养心灵的神圣的工作,也就是要在心灵的层面上和孩子成为知心的朋友进行交流。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傅雷家书》就是一本人生和艺术的启蒙书,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概念:一个人怎么样才算是心灵丰富高贵的人。“当年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比较年轻的,今天自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因而现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会有别样的感触,和当年还不太一样,现在更加能够体会到傅雷的父爱,伟大的父爱,他真是一位痴情的父亲。”周国平说道。

   1954年,应波兰政府邀请,傅聪参加《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波兰。1月17日,全家到上海火车站送傅聪去北京准备出国。第二天,傅雷便忍不住提笔给傅聪写信,对于这次别离,傅雷在信中开篇写道:“车一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傅聪的出国给了傅雷很大的触动,在信中他向傅聪忏悔以往对他的严苛教育,他说:“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众所周知,傅雷是一位非常严厉的父亲,因为傅聪的音乐天赋,傅雷急于将他培养成才,所以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时候几乎是不尽情理”,有时,傅聪的母亲为这件事情也很痛苦。

   傅雷在给傅聪写这些信的时候,内心里面充满了内疚,他为自己以前不近情理的做法感到深深地自责,“可怜我到了45岁,父亲的这种本性才真正的觉醒了,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达我心中的愧疚和热爱呀”。

   对于傅雷教育上的严酷,周国平认为,傅雷已经自我批判的东西,我们就不应该去学习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傅雷的这种严酷,和很多家长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很多家长过分地看中外在的成功,但傅雷的着眼点在于内心的成长。因为傅聪少年成名,有非常多的演奏的机,如果你是一位功利的家长,那么你会为傅聪的成功感到沾沾自喜,鼓励他往这个方向走。但傅雷却很清醒,他告诉傅聪说演出对你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好处,你应该减少演出,应该更多地学习。所以我们看到,傅雷的教育,并不是要傅聪取得表面的外在的成功,而是要真正的艺术上修炼成为最棒的。对于外在的喧闹式的成功,傅雷其实是鄙视的,他认为会妨碍真正有意义的成功。”

   看《傅雷家书》,我们会发现,傅雷将自己对孩子的爱倾注在每一个细碎的唠叨内,倾注在谆谆教诲里,倾注在朋友般的对话中。他们谈艺术、谈人生,谈生活上的各种习惯琐事。悠悠岁月,茫茫大海,十几年中,在遥遥数万里的两地之间,这些家书把父子二人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在他给傅聪的家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音乐方面的学养与深入的探索。儿子在数万里之外,正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奏,爸爸却好似即将赴考的身边的孩子一般,殷切地注视着他每一次心脏的律动,并替他设计应该如何对待。《傅雷家书》中所透露的,不仅仅是傅雷对艺术的高深的造诣,而是一颗更崇高的父亲的心,一位有所成就的艺术家,在走向成材的道路中,所受过的熏陶与教养,在他才智技艺中所积累的成因。

   周国平认为,傅雷对孩子的爱,区别于溺爱,溺爱可以说是生物性的东西,溺爱谁都会。而傅雷对于孩子不仅是有一种本能的爱,而且他爱得有格调,因此他很看重和孩子之间的精神交流,写信就是他基于这种精神交流的最重要的方式。

   看《傅雷家书》,就好像在看自己与孩子的交流。能够跟孩子进行这么深入的精神交流,周国平表示非常羡慕,他坦言自己也是一位痴情的父亲,非常喜欢孩子,因此特别能够体会傅雷的舔犊之情,他非常敬佩傅雷对孩子的爱,也希望自己能够与孩子进行这样的交流。他曾经尝试过与上高中的女儿通信,因为当时女儿住校,总是难得见一次面,不过写过几封信之后,女儿便对写信这件事情失去了兴趣。如今女儿在国外求学,近来却主动提起了这件事,她认为现可以与父亲写信沟通了。在周国平看来,与孩子通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孩子成长到一定时候,你们之间是可以进行交流的。这种精神性的交流,不光对孩子有意义,对每一位家长都有。

   在对孩子痴情的程度上,周国平认为自己和傅雷是很相近的,但区别于傅雷的严厉,周国平笑着告诉我们他并不是一位严父。他曾经写过一篇讲述孩童教育的文章《父母怎样对孩子负责》,在这篇文章中,周国平写道:“孩子只是暂时寄养在父母这里,送行的一天必然到来,你会惦念,但不能通行。孩子必将自己走人生之路,你可祝福,但无法支配。”对孩子的成材与否,周国平对此抱有超脱的态度:“我的两个孩子,从小教育都很宽松。我不要求我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功成名就非常厉害的人,我最大要求是他们健康、快乐、走一条正道就行了,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自己的兴趣,能够去做这些事情就行了,我没有更多的要求。”

   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内在的高贵

   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是中国传统精英式教育。周国平告诉我们:“要严格意义去推广这种教育方式的话,其实是很难的,除非父母自己本身是精英。我们要学习的,是傅雷的精神,这种精英的概念,不是看外在的成功,是要看内在的高贵。”

   傅雷的教育方式是否直接促成了傅聪的成才,这是值得商榷的。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灌输,是否具有学习的自主性才是根本。《傅雷家书》里面,傅雷对傅聪说道:“自己没有的东西,名师来培养你都是徒劳的。”对此,周国平认为,任何教育都是自我教育。“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会想,傅聪是很幸运的,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父亲,我们哪里去找这样伟大的父亲?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对心灵的培养,傅雷在他孩子的心灵上面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但是培养心灵最重要的,首先是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意识到自己是个自我教育者,首先要自己来培养自己的心灵,如果有这样的觉悟的话,傅雷是你的老师,任何伟大的心灵、伟大的作品都是你的老师。不愁没有资源,不愁没有老师,不愁没有精神上的教父,就看你自己是不是这块料。”

   我们看《傅雷家书》,一定要看到的,是里面的核心“做人”。无论是做艺术,还是做学问,傅雷都强调“做人第一”。对于父亲教导的“做人”,傅聪认为那是要“在最高意义上做一个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先做人”是傅雷一贯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当以人格教育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傅雷家书》虽然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个人信件,并没有要向大众讲述的意思,但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如此推崇,正是因为其中包含的普遍性意义。

   “人格的卓越实际上是成就任何伟大事业,包括艺术、学问、一切事物的一个前提,也是成就任何伟大事业的终级目的,任何艺术上的成就,实际上都是人格的光辉。”在采访的最后,周国平这样对我们说道。

   《傅雷家书》是“读者读书会”推荐的第4本好书,现在,我们在这里将它推荐给你,希望你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