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自己,然后去折腾
人的一生之中大概有三万多天,七十多万个小时。所以每天我们和自己相处的时候最多的。我们可以用笑脸去迎合别人,那我们自己独处的时候呢?会不会在周末的清晨为自己泡上一杯奶茶做顿早餐呢?我们习惯了在上班的时候对电话那边的所谓客户微笑应答,而忘记了在独处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我们也曾在别人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们礼物,却未曾给自己买过礼物。我们曾很轻易的原谅了他人犯下的错误,而却为自己的过错而郁郁寡欢。
就在昨晚喜欢看综艺节目的我看了一期节目,故事里的主人公w女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w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Z,而就在八年前的一天w接到这位朋友的电话,朋友Z说自己在荷兰,而且被确诊为是癌症晚期。对于如此亲密的这对玩伴来说这个消息就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一样在空中一划而过。就是这样朋友Z请W来到荷兰,请她陪自己走完生命里的最后一程。有一种痛苦叫活受罪,有一种解脱叫安乐死。就是这样身为孤儿的Z只能请W来完成这个安乐死的申请书,白纸黑字像是直接宣判了朋友的死期,W心里是万般难过与无奈。
就在Z的追悼会上对于W在实施安乐死这一协议的签订,身边的人更是指指点点,有许多难听的声音钻到了W的耳朵里,听在耳边放在心上。此时的W对于自己当时所做出的决定所带来的争议是完全没有预想到的,更为严重的是这一残酷的事实让自己的心灵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伤,每天的拉上窗帘关上房门不愿意与外界联系,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有一年多的时间,W才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从这阴霾当中走出来……
或许当下的我们没能遇到像W那样的艰难抉择,也不曾遇到过如此大的创伤经历。但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反思的是:我们应该了解自己、原谅自己、相信自己、学会爱护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
儿时的我们曾是父母眼中的乖小孩,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长大的我们又被称为老板的好员工,叛逆的90后。而成家后的我们扮演的角色更多了:婆婆公公眼中的好媳妇好女婿,儿女眼中的好妈妈。同事眼里的好同事。好像如果不这样做,别人就会取代了自己,忘记了自己,否定了自己一样。
可是有谁规定了我们必须成为别人眼里的各种好的角色呢?没有人去规定这些,也没有人规定我们必须要成为那样的人,只是随着岁月的增长和来自身边周遭与生活所迫的压力去逼迫我们必须成为那样的人。仿佛只有那样我们才算是符合了那些好好角色的标准,也仿佛是这样我们才能够心安理得的说我已经做完了我该做的事情!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但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能几个能做到这样呢?中国的传统观念在女性的身上栓下了一条厚重的锁链,仿佛结婚生子后的我们就理所应当的成为家庭主妇,就理应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家人和家庭上面。如果不那样做就有颠覆了传统观念中的好形象一般。
我不知道我以后会不会成为我自己笔下的所谓的好好角色,我也不想和不愿意去想那样的日子。因为我知道有些东西是我愿意去做和选择的,还有一些东西我是理解和乐意去做的,只是我知道在做了那些之后我还是我,还是那个爱幻想爱吃爱吃爱玩的小女孩,在这个该玩该闹该学习的日子里我不愿意去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不想做的事情。
不要永远暂停在那些类似于:如果有时间我回去海边玩耍,如果有时间我会出一本书,如我有时间我要去西藏的豪言壮志上面。时间很宝贵,留给我们的日子也在渐渐减少,不要在躺在病榻上的时候再去掩面惋惜:“今生我还没有去过巴黎,还没有看过流星,还没有去过珠穆拉吗之类的遗言!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但现如今”生命在于折腾“这句话仿佛更符合这一代人的特点和活法。
生命是短暂的,在还折腾的起的年龄应该尽情的折腾,放开自己,放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