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亲情故事

母亲=前途“80后”孝子跪侍床前

发布时间:2022-12-13 14:57:44
3前,一边是自己的大好前程,一边是医生宣布只剩三个月生命的母亲。天平的两边,名校毕业生、“80后”李丹面临人生的一大抉择:是照顾母亲还是只顾自己的前程?

武汉科技大学教工宿舍28栋97门9号。普通的三室一厅。

进门右手一间房,摆着两张床。一张是气垫的,58岁的董艳清平躺在上面,脸庞很干净,头部不时抖动,偶尔发出一两声呻吟;另一张是可折叠的钢丝小床。

每年季节交替时,患有右侧丘脑胶质瘤的董艳清的病情常出现反复,她的儿子李丹就会在母亲房里陪着,时刻观察母亲的变化。

气垫床是李丹特别购买的,他从网上看到,这种床可以防止病人生褥疮,“坏了一个,这是第二个了”。

客厅的角落里,摞着十个纸箱,大约2米高,从箱体的文字看,里面装的全是尿不湿,旁边还挂着些洗净的床单。

李丹坐在母亲房门口的小板凳上,手里择着菜,和记者聊天,“母亲每天小便五次,纸尿片每天要花十元左右,所以每次都是一买一堆,能多用几天,价格也优惠些。”脸上满是憨厚的笑容,听到呻吟声后,李丹会抬起头朝母亲望去,房内,去年嫁进来的妻子张宁很熟练地摇起婆婆的气垫床,给她喂水……

医生预测母亲生命只有3个月

在熟悉的人眼中,这原本是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李忠玉、董艳清是武汉科技大学的中层领导,儿子李丹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被武汉建筑设计院录用,正准备结婚、申请出国……

2005年12月2日,刚从武科大化工学院副院长任上退居二线的董艳清,晚上洗澡突然跌倒;12月4日,她早上起床时,再一次无缘无故地倒在地上。

父子俩陪董艳清到武科大附属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做脑部CT,在观察室的李丹一见母亲头部片子出现一块瘤状物,顿时心生不妙。2005年12月13日,他们又转到华中大同济医院,经该院PET中心确诊为右侧丘脑胶质瘤晚期。

李丹将母亲送到协和医院后,开始四处打听治疗办法,医生告诉他,从病人年龄、病情综合考虑,要做三次开颅手术,才可能将病灶切除干净。医生也明确告诉他们,手术风险较大,有可能就倒在手术台上。

李丹和父亲反复考虑,决定采用保守治疗。

从确诊到2006年8月,董艳清先后在省肿瘤医院和协和医院进行放疗和化疗,每天下班,李丹就赶到医院陪伴母亲,还抽空和父亲拿CT片四处请教专家,多位专家私下对他们说,按通常情况,如果不手术治疗,病人生命只能维持三个月。

“我知道爸妈的同事中也有类似病例,大多是发病后,几个月就走了。”李丹回忆说,当时,听了医生的话,大家心里已经有这种准备了。

母亲和前程李丹面临抉择

2006年8月,结束化疗,李丹将母亲接回家,请了一个护工,“爸爸有高血压,自己都需要人照顾。”李丹说,当时他想的是自己要好好工作挣钱,保证母亲的救治费。

然而,第一个护工只在母亲房里待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坚决离去了。“我能理解,病魔的折磨使母亲整天呻吟,一般人的确受不了。”李丹又请了一个护工,这次坚持了一个月,也离去了……

李丹和父亲陷入了困境。

“继续请护工,女护工体力弱,难以胜任照顾重任,请男护工,母亲大小便失禁,照顾起来也不方便。”李丹回忆说,其实有一件事一直让他难以释怀:住院期间,李丹请了一名护工晚上陪母亲,第二天,李丹赶到医院,发觉母亲床上湿漉漉一片,“母亲就躺在尿液中,既不会说,又叫不出声来……”几年后再说起此事,李丹眼睛仍红了……

李丹决定请假照顾母亲,顺便再找好护工。一周后,假期结束,护工依旧没找到,看到母亲痛苦的神情,李丹偷偷延长了一周。一周后,难题依旧,李丹陷入沉思。

“那时我想得最多的是妈妈陪我长大的事情,”李丹说,他出生在军营,当时父亲还是一名军人,母亲在学校工作,出生不久,母亲就回家独自承担起养育他的责任。有一次生病,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将他背在背上,在医院跑上跑下,“一辈子我都忘不了那次母亲汗水湿透衣背传到我胸前的那股热。”

“母亲陪了我那么多年,我为什么连母亲最后的一程都不能陪呢?”李丹想到这儿,决定辞职,亲自照顾母亲。

父亲李忠玉听后,大惊,“我知道他们母子感情很深,我是个甩手掌柜,儿子从小到大,都是他妈妈照顾,儿子也很争气,很优秀,他妈妈也言必称赞儿子。但儿子的前程呢?”

李忠玉向记者说,当时李丹已通过托福和雅思考试,正申请美国一所大学奖学金出国深造,“如果耽误儿子前途,他妈妈也绝不会同意。”

李丹很坚决:母亲生命只剩下不长时间了,自己还年轻,事业总会有机会,“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怎样的一种追悔?”

2006年12月,李丹正式辞职。“我事后才知道他辞职,当时替他惋惜,但知道这种选择的背后时,很感动。”曾与李丹在武汉建筑设计院共事的姚丽称,李丹到院里后,曾参与汉口电力大厦外围改造等多项工程,能力不错,与同事相处很好,发展下去,肯定有很好的前途。

每2小时帮母亲翻身

早上起床,先到母亲房里看看,问问有什么不舒服,打声招呼“我要出门了”,虽然母亲不见得听得懂,但李丹天天如此。买完早餐回家后,先给母亲喂水和牛奶,帮母亲润滑肠道,再花1个半小时,给母亲喂流食,边喂边自说自话:“甜不甜?苦不苦?硬不硬?”然后是洗衣服、床单等。

10时30分开始择菜,准备做中饭,吃完饭后,给母亲喂饭至下午1时左右,再捏捏手捏捏脚,下午4时给母亲喂果汁或酸奶补充营养……

辞职后的两年多,李丹每天都重复着这样既定的程序,为防母亲卧床太久有褥疮,李丹设定了闹铃,每2小时响一次,他就帮母亲翻一次身,照顾母亲的这一千多个日夜,即使是除夕,李丹也从来没有误过给母亲翻身的时间。

对李丹来说,这些并不算什么,最难的还是每晚9时帮母亲方便和洗澡,“这是唯一我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必须等爸爸或妻子来帮忙。”李丹介绍,母亲大小便失禁,小便可用尿不湿,每天解大便对母亲来说就成了最痛苦的事情。由于病情,母亲大便干结,很难自行排出,只能用开塞露帮忙。

每次,他和父亲或妻子先将母亲抱到卫生间的特制抽水马桶上坐好,用一条军用背包带将她的上身固定好,防止坐不住出现意外伤害。从排便到洗澡,差不多要花两个半小时。

去年夏秋之交的一天,母亲董艳清呻吟声明显超过往日。忙着家务的李丹冲进房间,发现母亲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他知道,每逢换季,母亲总会因排便不畅而特别难受。当时只有他和妻子在家,他连忙把母亲抱到马桶上,由妻子抱着母亲上身,李丹则用开塞露给母亲排便,用过几次,仍然不见效,听到母亲难受的呻吟,李丹一下跪倒在地,用手帮母亲把已干结成粒的大便一粒一粒抠出来。

那天洗澡时,虽不能说话,但董艳清喉咙里发出一些声音,“与平常呻吟明显不同,表情上看,母亲很开心。”这让李丹也非常欣慰。

80后孝子感动街坊

在李家客厅中间,放着一台健身器,李忠玉说,这是给儿子锻炼身体用的。从辞职到现在,李丹长胖了20斤,看上去也比28岁的实际年龄大了不少。客厅里放着一张他学生时的照片,身材瘦瘦的,满脸微笑。他说,在学校几乎每天都打篮球,现在,连锻炼都成了奢望。李丹给母亲买药时,顺便检查了一下身体,长期半弯腰照顾母亲,他已出现腰椎劳损。

但对母亲,李丹学会了静脉注射,可以随时为母亲补充营养;学会了熬白萝卜汤、红萝卜汤,因为母亲容易昏迷、呕吐,这是他专门问来的偏方;为了母亲,李丹和妻子商量好了,暂时不要孩子,全心全意照顾母亲。

看着李丹长大的老街坊、武科大副教授李杏听说记者在采访李丹,很激动地说,他常常看到李丹陪母亲在楼下操场边晒太阳,看到李丹手捧母亲不能动弹的右手,慢慢按摩,嘴里不停对母亲讲着什么,而董老师似听非听,阳光照在母子的身上,“心里涌出一阵阵感动,这个80后的孩子,这种孝道,有谁能比?”

“要不是儿子媳妇这么孝顺,妻子3年前的这个时候就走了……”谈起儿子,李忠玉眼睛有些红。他说,自己患多种疾病,不能很好照顾妻子,让孩子吃苦了。尤其是儿子辞职,让他内心很愧疚。

新婚之夜,在婆婆病房中度过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李丹的妻子张宁。

由于病情危急,李丹与女友张宁商量结婚,以让母亲看到儿子成家,也是了却一桩心愿。

1981年出生的张宁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通过同学认识了李丹。认识时,张宁的奶奶患病卧床不起,好心的李丹时常过来看望她老人家,有时还会给张家打下手。没想到,送走了张宁的奶奶,李母却病倒了。李丹给母亲喂水时比女孩子还轻柔的手,放弃出国、放弃工作的义无反顾,深深打动了张宁。“他让我自豪,这么靠得住的人,我不嫁他嫁谁?”

2008年5月31日,张宁和李丹领取了结婚证,第二天举行婚礼。为让妻子感受儿子的大喜,李忠玉将老伴董艳清接到酒店。

“妈妈其实没有亲眼看到仪式举行,只坐了一会就被送回病房。”说到这儿,李丹眼睛湿润了。

忙了一天,李忠玉的血压又蹿了起来,李丹忙请人送父亲回家,自己则和新婚妻子住进了母亲的病房。本来洞房花烛的一夜,就在照顾母亲中过去了,“回想起来,真是对不起妻子。”

张宁想起这一幕却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样的新婚夜更不同一般。”

张宁表示,她将与李丹一起继续照顾生病的婆婆和患有高血压的公公,风雨兼程…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