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亲情故事

叛逆流行

发布时间:2023-10-26 13:25:51


“晚饭吃什么?”虽然出差在外,我心里却记挂着家中的女儿。“自己煮呗。”“自己煮?自己煮些什么呀?”想象不出她会煮些什么。“哎呀,自己煮就是自己煮啦。”电话那头女儿的口气已经不耐烦了,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来,只好挂了。

女儿为什么这么容易烦躁?她原来不是这样的。想起小时候她跟我的亲密劲儿,我心里一阵泛酸。那时我出差在外,电话里总能传来清脆甜稚的关切问候。八九岁时,她口头表达欲望特强烈,一张小嘴一天到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什么都可以成为话题。虽然通常情况下,家里的常住人口只有我们两人,但已够热闹、够烦人的。当时看到别人的孩子叛逆、不好调教,心里还想:自己的孩子应该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吧——看来是高兴得太早了。那个曾经和我约定说有了男朋友第一个告诉我的女孩怎么就突然变成这样的了?

说突然,是因为感觉没什么理由。如果别人的孩子这样了,我有理由认为他们的父母或者忙于繁忙的生计,或者忙于丰富的生活,以至于无暇陪伴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各种需求。你想,在他(她)需要你的时候你不付出,等他(她)不需要你能够自理自立时,他(她)就认为你无权过问那么多,自然造成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疏远了父母。而我家不一样,孩子小学时在离家不到三分钟的学校上学,初中又在我任教的中学就读。因为职业的缘故,我极为重视她各方面的培养,从不给她施加太多压力,一以贯之地陪伴着她,给她讲故事,教她跳舞,一起去郊游,甚至一起去偷桑叶喂她那濒临饿死的蚕宝宝,让她快乐地成长,应该算是比较合格的父母。可她还是这么“顺着潮流”地变了,我有理由深究原因。

记得这“突然的变化”是在初二下期开学不久。一向开朗多言的她,反常地不苟言笑起来。以往饭桌上的热闹也被沉寂代替了。女儿木讷着脸儿只顾吃饭,似乎不理会我的诧异。面对这样的变化,我起初是惊疑不解,继而是委屈生气。经过多方询问质问,才了解到:女儿这学期的同桌表情严肃冷峻,不苟言笑,对那种嘻嘻哈哈的乐天行为嗤之以鼻,斥之为浅薄,而自己这样才叫深沉。于是在同桌的带动下,女儿也莫名地“深沉”起来了。原来是这样。无语!看来同辈人的思想很有影响力啊。

尽管已了解了原因,但女儿说沉默就沉默、说烦躁就烦躁的脾性已然养成并随时发作,我也只能视而不见。接下来的变化日益丰富起来:她变得更加“自重”、“自”了,如果我有想拥抱一下她的行为举动,她就会连忙打开我,然后睥睨着我、开玩笑似地说:不要这么色嘛,又想吃我豆腐了。于是我这“老色”只好对她爱而远之。更邪乎的是,有一次无意中发现她的QQ空间里有“啊,雨在不停地下,我心中的他在哪里呢?”、“我的目光追随着他”之类的句子。天!他是谁?这还了得!经过我的多方询问质问乃至拷问,她才告诉我,班上一个爱写校园青春派小说的女同学向她建议说,文章中添加些这类情愫,才有人看,不会显得那么老土。我向那位女同学求证了她的说法,女儿的班主任也告诉我,这个纸一样透明的孩子没有这类事。这事就这样过去了,但让我这“老土”的人郁闷了好一阵。想想,好在我有这样的条件弄清事情的始末,其他家长遇到这类事还不弄得惊疑不定?难怪乎他们要变得疑神疑鬼了。

现在,女儿仍在不时变化着。原因不知是源自校园青春派偶像类小说,还是她那些颇具影响力的同辈们;抑或是我自身的根源——我那已不能满足她日益成长需要的能力。也许是兼而有之吧。总之,叛逆中的女儿觉得这样才过瘾,才不会那么“傻13”样。

叛逆,大概是一种传染病,一种少流行病。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