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价格斗士的京东之路
打开京东网上商城(以下简称京东商城)的网页,你会发现,每件商品的网页后面都写着“如果您发现有比京东价格更低的,欢迎举报”,这句话不只对传统零售商,对B2C电子商务的其他同行也是致命的打击———保证正品行货,提供正规发票和售后服务,最关键的一点是在此基础上还有最低的价格,这自然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目前为止,京东商城注册用户已超过660万,每天有25000张以上的销售订单、每月超过5400万人次的浏览量,连续5年保持300%以上的发展速度,占据了3C(通讯产品、电脑产品和消费电子类产品的总称)B2C网购市场4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成为中国最大的B2C电子商务公司,有人说京东商城是“网上沃尔玛”。
“将低价进行到底!”是京东商城的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主要的商业战略,同行们恨恨地说他是“价格屠夫”,刘强东则更愿意称自己为“价格斗士”。
“我们的价格确实很便宜,这对行业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但京东公司不是为了去扰乱这个行业而低价销售,这种价格是基于我们的管理模式,结合超低成本技术而得到的。”刘强东如是说。
艰辛创业路成就的全能管理者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刘强东出生于江苏宿迁市宿豫区的一个农村家庭。虽然家里几代经商,可刘强东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商人,因为学习成绩好,家人希望他走“学而优则仕”之路。1992年,刘强东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入学没多久,师兄告诉他,社会学与从政无关,而且就业状况在人大倒数第二,刘强东顿时心里发凉,他的考分足够就读清华物理系。自认前途“渺茫”的刘强东,开始找一切机会参加社会实践。
大一,3分钱抄一张信封,月入2000元。
大二,抱着二五折进价的精装书,去各个写字楼推销。
大三,经亲戚介绍,刘强东去了北京西郊门头沟一家单位学习编程,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门头沟和学校之间,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依靠这项专长,他参与到了一些政府和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并挣到了十几万元,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大四,靠着赚到的第一桶金和借来的十几万元,刘强东盘下了中关村附近的一个饭馆。这个饭馆的店员以前薪水很低,住地下室,平时老板只给他们吃快要变质的或者客人剩下的菜,老板亲自采购和收银。刘强东接手后,把所有店员的薪水上调一番,改善住宿条件,每顿饭都是2荤2素,由店员采购和收银。因为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
他想的是,我对你们这么好,这么信任你们,你们自然也会投桃报李。谁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饭店,不到一年时间,不只赔光了他赚来的第一桶金,还搭上了借来的钱。刘强东这才发现,员工平时吃饭,不光吃好菜,还要喝好酒;采购员为了赚钱,报账时多报;收银员为了自己赚钱,瞒报营业额。
刘强东总结第一次创业的失败,在于将信任和管理混为一谈。“对员工一定要信任,但信任不等于没有管理。让你加入团队就是信任,但要通过制度、规章、流程加以管理,有互相监督的体系。”
1996年大学毕业后,刘强东选择了一家日资企业,业余时间编程赚钱还债。这家日资企业实行的是轮岗制,从电脑信息化到物流岗位,再到采购,刘强东通过轮岗对公司所有的环节了如指掌。1998年,还完债后的刘强东辞去了当时月入四千的工作,带着剩下的一万二千元,盘下了中关村的一个摊位,经营刻录机。
“价格斗士”受尽歧视
当时正在读研的女朋友去柜台看他时常问他三个问题:难道你一辈子就要这么生活下去吗?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块出国呢?你为什么不能考研呢?女朋友的父母也坚决反对,认为刘强东没出息、“只认钱”,就连自己的父母他也瞒了三年的时间。
“我创业前三年最大的痛苦,不是站在马路边上发宣传单遭白眼,不是挨冷受累,而是感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我。”
2001年,刘强东的京东商城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分公司。他用三年时间使自己的个人财富突破了第一个一千万。正在兴致勃勃地圈地扩张之时,2003年的一场SARS让喧闹繁华的中关村人流迅速退去。为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刘强东决定在网上销售产品。
这一场瘟疫,让京东商城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生存之地———互联网。
艰辛曲折的创业探索之路,无论是编程员、销售还是管理者,刘强东各个职位都有涉及,不同角色的磨练,帮助他在未来创业路上逐渐成长为一个全能型的企业管理者;而京东商城,也从最初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发展为3C产品网络零售商,并且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全能”是刘强东对于京东商城未来的发展要求,更是他对自己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的要求。
在刘强东看来,“其实大多数人对这个社会都是微不足道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流星一样,全世界能对人类有影响力的人很少很少。我从来没想做那样的人,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每天做有价值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就很好了。我希望跟我接触的人,能够像我一样去拼搏,少点打游戏的时间,少点K歌的时间,多做些实在的事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