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总有耀眼的里程碑
发布时间:2022-11-20 19:17:43
化学老师鲁藜是古渡中学高一年级43班的班主任。
43班新生入学不久,鲁老师还未教学生们做化学实验,就先拿他们做实验品,做了一个古怪的实验。
鲁老师把该班54名学生平均分为3组,每组18人。第一组安排数学老师匡满带队,学生何叶任组长;第二组指定语文老师席君秋带队,学生林立升任组长;第三组则由他自己带队,学生吕布布任组长。按照预先确定的计划,三组学生同时从古渡中学出发,徒步去三个不同的村庄。
第一组出发时,匡老师只叮嘱学生们跟他走,至于去哪儿、有多远都别问。当然,问了也无可奉告,他说到了就到了。
第二组动身前,席老师先告诉学生们,他们要去的地方是通什村,距离古渡中学10公里。
第三组要走的路程也是10公里,他们的目的地是哈尔盖村。一上路,鲁老师就向学生们讲明了情况。只是第三组所走的路途中,每隔1公里,路旁都竖有一块醒目的里程碑;第二组则不然,路上一块里程碑也没有。
返回学校,进入教室,在座位上一一坐好,学生们都用怪怪的眼光打量鲁老师。鲁老师却满脸微笑地站在讲台前,双手扶着讲台,询问各组的实验情况。
“跟着匡老师,才走约两公里,我们这组就有人叫苦叫累;走到近5公里,不少同学已疲惫不堪;再往前走,多数同学都牢骚满腹、神情沮丧;个别人怒气冲冲,有的干脆蹲在路边等候。当匡老师终于说目的地南曲村到了时,跟在他身后的学生只有6人!这时,匡老师连连摇头,他告诉我们:从南曲村到学校的距离是10公里。”第一组组长何叶气喘吁吁地说。
“那——为什么会这样?”鲁老师关切地问。
“因为目的地不明确,又不知道有多远的路程,大家都感觉很茫然;一茫然,消极悲观的情绪随之上涌;消极悲观的情绪一上涌,要到达目的地自然就甚难。”何叶深思熟虑后回答。
“那么第二组的情况呢?”鲁老师把目光投向林立升。
“我们这组吗?”林立升眨了眨眼,“情况可比第一组要好!走了大约5公里,才有人叫苦叫累;走了7公里多时,不少同学才喊疲倦;再往前走,我们还能咬紧牙关,艰难迈步。等席老师高喊目的地快到时,同学们才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好在我们这组没人当逃兵,全部到达了目的地!”
“为什么没人当逃兵?”鲁老师有意追问。
“因为目的地很明确,行程也十分清楚。总的说来,大家心里有个底。”林立升脱口而出。
“既然如此,同学们为什么还会感觉劳累、疲惫?”鲁老师再问。
“因为只是走呀走,走了多远?还有多久?路上没有标识,心中没有底数。仍会不时有茫然之感!”林立升摸摸后脑勺。
“到第三组了。”鲁老师用手指轻轻地敲了敲讲台。
“很简单,我们这组沿途有说有笑、精神焕发。大家几乎是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地赶到了目的地。”吕布布的脸上布满阳光。
鲁老师眼睛一亮:“为什么会这么轻松?”
“因为我们对目的地和总行程早已了然于胸,路上还不断地出现里程碑。每走一段路,看到一块里程碑,大家便知道离目的地又近了1公里。心里就又多了一份成就感,精神当然也为之一振!”吕布布说得眉飞色舞。
这时,终于有学生憋不住,站起来高声而不解地问:“鲁老师,你为什么要做这么个实验?”
“问得好!”鲁老师扬手示意那个同学落座,又意味深长地看看全班学生,“同学们,你们不是反复地问我,这高中三年究竟怎么过吗?现在,我已把答案告诉了你们,仔细想想吧!”
同学们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一个个高兴地笑了。
从此,43班的学生比该校同年级其他班的学得更有锐气。
3年后的高考,他们也比该校同年级的其他班考得更好。
很多年过去了,忆起那次特殊的实验,同学们仍然历历在目,心潮澎湃。他们知道,鲁老师总在路上。路上,总有耀眼的里程碑!
43班新生入学不久,鲁老师还未教学生们做化学实验,就先拿他们做实验品,做了一个古怪的实验。
鲁老师把该班54名学生平均分为3组,每组18人。第一组安排数学老师匡满带队,学生何叶任组长;第二组指定语文老师席君秋带队,学生林立升任组长;第三组则由他自己带队,学生吕布布任组长。按照预先确定的计划,三组学生同时从古渡中学出发,徒步去三个不同的村庄。
第一组出发时,匡老师只叮嘱学生们跟他走,至于去哪儿、有多远都别问。当然,问了也无可奉告,他说到了就到了。
第二组动身前,席老师先告诉学生们,他们要去的地方是通什村,距离古渡中学10公里。
第三组要走的路程也是10公里,他们的目的地是哈尔盖村。一上路,鲁老师就向学生们讲明了情况。只是第三组所走的路途中,每隔1公里,路旁都竖有一块醒目的里程碑;第二组则不然,路上一块里程碑也没有。
返回学校,进入教室,在座位上一一坐好,学生们都用怪怪的眼光打量鲁老师。鲁老师却满脸微笑地站在讲台前,双手扶着讲台,询问各组的实验情况。
“跟着匡老师,才走约两公里,我们这组就有人叫苦叫累;走到近5公里,不少同学已疲惫不堪;再往前走,多数同学都牢骚满腹、神情沮丧;个别人怒气冲冲,有的干脆蹲在路边等候。当匡老师终于说目的地南曲村到了时,跟在他身后的学生只有6人!这时,匡老师连连摇头,他告诉我们:从南曲村到学校的距离是10公里。”第一组组长何叶气喘吁吁地说。
“那——为什么会这样?”鲁老师关切地问。
“因为目的地不明确,又不知道有多远的路程,大家都感觉很茫然;一茫然,消极悲观的情绪随之上涌;消极悲观的情绪一上涌,要到达目的地自然就甚难。”何叶深思熟虑后回答。
“那么第二组的情况呢?”鲁老师把目光投向林立升。
“我们这组吗?”林立升眨了眨眼,“情况可比第一组要好!走了大约5公里,才有人叫苦叫累;走了7公里多时,不少同学才喊疲倦;再往前走,我们还能咬紧牙关,艰难迈步。等席老师高喊目的地快到时,同学们才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好在我们这组没人当逃兵,全部到达了目的地!”
“为什么没人当逃兵?”鲁老师有意追问。
“因为目的地很明确,行程也十分清楚。总的说来,大家心里有个底。”林立升脱口而出。
“既然如此,同学们为什么还会感觉劳累、疲惫?”鲁老师再问。
“因为只是走呀走,走了多远?还有多久?路上没有标识,心中没有底数。仍会不时有茫然之感!”林立升摸摸后脑勺。
“到第三组了。”鲁老师用手指轻轻地敲了敲讲台。
“很简单,我们这组沿途有说有笑、精神焕发。大家几乎是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地赶到了目的地。”吕布布的脸上布满阳光。
鲁老师眼睛一亮:“为什么会这么轻松?”
“因为我们对目的地和总行程早已了然于胸,路上还不断地出现里程碑。每走一段路,看到一块里程碑,大家便知道离目的地又近了1公里。心里就又多了一份成就感,精神当然也为之一振!”吕布布说得眉飞色舞。
这时,终于有学生憋不住,站起来高声而不解地问:“鲁老师,你为什么要做这么个实验?”
“问得好!”鲁老师扬手示意那个同学落座,又意味深长地看看全班学生,“同学们,你们不是反复地问我,这高中三年究竟怎么过吗?现在,我已把答案告诉了你们,仔细想想吧!”
同学们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一个个高兴地笑了。
从此,43班的学生比该校同年级其他班的学得更有锐气。
3年后的高考,他们也比该校同年级的其他班考得更好。
很多年过去了,忆起那次特殊的实验,同学们仍然历历在目,心潮澎湃。他们知道,鲁老师总在路上。路上,总有耀眼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