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先进事件材料
康庄路上奋力行——确xxx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材料
xxx楼村位于确浙江省台州市山县城南公里,107国道西侧,全村有25个自然村,27个村民组,987户,3380人,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5840亩。近年来,后楼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建设文明和谐的小康村为目标,积极带领干群改善农村、农业基础条件,引导农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全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
一、建设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1990年11月,经整顿后的后楼村“两委”班子走马上任,有“致富能人”之称的陈年忠,被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当时全村80%的村民组没有通电、村组道路严重失修、村内有河无利的落后局面,新班子没有退缩,而是经过调查研究,广纳民意,冷静思考,迅速制定出兴村计划:办电、修路、兴水利,改善全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让后楼人用上电,让电给后楼人带来光明,成为“两委”一班人践行承诺,向落后宣战的首选。办电说着容易做着难,27个村民组办电需要近百万元,最大的困难是资金,怎么办?发动群众!支部书记陈年忠说服妻子把自己准备办制衣厂的10万元积蓄拿出来,村委主任景平国把自己准备办轮窑厂的5万元钱拿了出来,支部委员尤五臣把准备为儿子盖房取媳妇的2万元钱拿了出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500余户群众参与了集资活动,几天时间集资50万元。为了节省办电资金,“两委”一班人通过多方联系,购买了经电力部门认证合格的旧线杆,仅此一项节约经费近4万元。
为了让村民早日用上电,村“两委”一班人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人累瘦了,钱少挣了,支部书记陈年忠还因为架电没有及时送儿子去医院治病,永远失去了年仅9岁的儿子,盼电多年的村民们为此都非常感动,在立杆架线的两个月中,群众每天自发出义务工达百人以上。1991年10月,通电后的后楼村人象过年一样,家家户户放起了鞭炮。
在办电的同时,村“两委”一班人,又带领群众打响了整修道路的战役。当时村里没钱,支部书记陈年忠又把自己做生意挣的几万块钱拿了出来,因为这,他妻子气得把锅都砸了。后在“两委”一班人的努力下,争取到了上级的项目资金。在“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发扬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整修道路8公里,新建桥梁7座,整修小型桥涵40多座,新修道路6公里,硬化路面22公里,实现了乡村道路、村组道路、组组道路路路通。如今后楼村又修建了近10公里的柏油路。村内道路笔直宽广、晴雨畅通。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后楼村有4条河流横贯东西,由于没有水利设施,夏季河水白白流失,冬季河干无水可用,群众往往是望河兴叹。从1995年开始,村“两委”利用国家在确山县搞扶贫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小拦河坝项目20多个,跑回项目资金150万元,并采取集体、个体、联营等形式,带领全村村民大于三个冬春,先后建起拦河坝25座,小型水库4座,新打机井6眼,购进喷灌机500多台,全村旱保田面积达5200多亩,占该村耕地总面积的90%,新增水面800多亩。
拦河坝建成后,对后楼村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1999年,在夏秋连续干旱、邻村庄稼几近绝收的情况下,后楼村的花生和玉米却得到有效灌溉,获得大丰收,玉米亩产达1000多斤,加上水浇瓜菜的收入,群众收入在该乡稳居第一。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二、调优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
在农业生产中,村“两委”积极带领群众种植优良品种,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1994年,村“两委”从省农科院引种小麦8329良种进行试种取得成功后,在全村推广4000亩8329良种,获得大面积丰收,出现了众多高产典型,个别户亩产达1200斤以上。1998年,村“两委”引进的“梅营一号”红薯高产品种在当年大旱的情况下,有些户的产量仍达万斤以上。1999年,村“两委”引种的“澄海一号”玉米品种,春玉米产量突破700公斤,夏玉米产量达450公斤以上。XX年,村“两委”引导群众种植的“9023”优质小麦3000亩,平均亩产550斤。在村“两委”的引导和带领下,种植优良品种、发展“一优”、“双高”农业已成为后楼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由于水源充足,该村群众在沿河地带纷纷发展养殖业。牲畜粪便流入河中,给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形成了养殖业的良性循环。目前,后楼村已发展100头以上养猪大户24户,1000只以上养鸡大户32户,50只以上养羊大户28家,20头以上养牛大户16家,10亩以上水面养鱼户12家。XX年,后楼村牛存栏500头,生猪出栏1XX头,山羊出栏6000多只,鸡、鸭、鹅存栏20万只,鱼上市12万斤,养殖业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其中,年创利5万元以上大户发展到20多户。目前,后楼村拥有100万元资产的养殖户达12户,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后楼村群众有种植西瓜的传统和历史,但连年种植易死苗。为克服这一难题,XX年,村“两委”从郑州果林研究所请来魏同教授到村里办学习班,讲西瓜嫁接技术,解决了种植难题。几年来,后楼村每年种植西瓜3000亩以上,产值达4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00多元。XX年,该村种植的早熟嫁接西瓜3500亩,都赶在了汛期之前上市,亩均收入达1500元以上。如今,西瓜种植已发展成为该村的品牌农业,其产品因品质优叫响豫、鄂、皖、湘四省,每到收获季节,四面八方的商贩争相前来抢购。
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加速全村农业现代化进程。多年在生意场上打拼的支部书记陈年忠深知“无工不富”的道理,他积极带领村支部、村委一班人创办、领办企业。1998年,后楼村村干部集资30多万元,建起了“三粉加工厂”,每年就地转化红薯1000吨,年产粉丝、粉条、粉皮240吨,年创产值160万元,三粉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当地5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XX年后楼村群众自发种植红薯1500亩,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9年,为适应全村家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村“两委”采用股份制的形式投资60万元兴办了“后楼村现代化家禽孵化场”,目前,该场总资产达80多万元,拥有孵化机60多部,年孵化禽苗800多万只,年产值达XX余万元。该场不仅为全村的养殖户提供了足够的种苗,而且为50多名下岗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XX年,村“两委”又带领群众办起了“后楼村砖瓦厂”,年产砖瓦XX万块,每年为国家上交利税12万多元,全村200多名群众不用外出就近在本村打工,每人一年就能挣到一万多元。XX年,村“两委”又创办了“三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优质饼干、鸡蛋糕等食品,吸纳了外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