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设委员会工作总结
XX年,市建委按照统筹城乡、“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和“全域”的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以灾后重建、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城市的产业承载力、区域带动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促进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以“十桥五通道”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
XX年,我委组织实施了“十桥五通道”、“中心城区与南部新区联系路网完善工程”、“117”、“198”区域骨干路网等重大城建项目。“5·12”特大地震使一批项目建设受到一定影响,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们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重大城建项目推进,我市重大城建项目完成情况良好。
(一)“十桥五通道”工程推进顺利。为适应全市“一区两带六走廊”的空间发展格局,建立中心城区、外围组团和重点镇的快速通道联系网络,对接“三轨九路”和中心城快速路网的联系,我委牵头组织实施了“十桥五通道”建设。目前大部分项目已按计划推进,其中it大道城内段已于XX年8月1日建成通车,北新大道与绕城高速互通立交桥于XX年9月26日建成通车,对分流成灌高速一线交通压力,支援灾区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学院上跨一环路立交桥、永丰路下穿九兴大道隧道工程也按计划通车,成彭高速入城段改造工程、蜀龙大道四期、成仁快速通道、二环路光华村路口下穿隧道、三环路桂溪立交桥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川陕路改造优化方案已确定,整个道路改扩建工程计划于XX年12月底前全线开工。
(二)中心城区与南部新区联系路网初见成效。中心城区与南部新区的路网畅通工程建设初见成效,XX年7月30日机场路底层道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XX年10月成雅高速连接三环路匝道工程建成,并于11月底结合三环路南三环段交通优化工程一并投入使用。另外,元华路入城段及神仙树路口节点立交工程、红星路南延线与绕城高速互通立交桥、红星路南延线下穿机场路东延线隧道工程、新光路(一环路~机场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正按计划推进。
(三)中心城区路网完善工程有序进行。XX年中心城区继续以完善路网结构和优化道路功能为主,逐步形成一个以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和支路为基础,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充分重视慢行交通的道路运行系统。7月30日机场路东延线(锦江~新成仁路段)建成通车,老成渝路改造、建材路、内环线单向循环改造工程、双林路、玉双路东延线(沙河西-迎晖路段)、成发片区b线、黄忠大道武侯段、聚龙路、成金路连接三环路段改造工程、武侯大道(二环路~草金路口)道路改造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17”范围完成新居工程红线外大配套建设项目29个,完成投资约7亿元,基本保证了新居点道路、水电气等管网的同步配套建设。
(四)配套管网和燃气设施建设顺利开展。增设污水干管和实施电力通信线下地,铺设长约60公里的中心城区污水干管系统,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实施“虹桥工程”,继续推动电力通信架空线下地。编制市燃气设施布局规划,规范指导全市燃气行业建设与发展。完成cng加气站布局规划,加快cng加气站建设,确保XX年全市新建投产cng加气站7座,缓解加气紧张局面。启动外环路天然气储气管道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工程建设方案。完成600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建设,提高液化石油气供应保障能力。
二、以中心城区“二轴四片”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一)加快“两轴四片”建设。XX年4月市委已经原则通过“两轴四片”建设总体方案,力争通过3~5年时间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活力。截止目前,“两轴四片”共有已开工的重大商务、金融、文化和基础设施项目79个,项目总投资约亿元,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今年将重点启动实施人民南路改造工程,在城市核心区形成人性化的、立体智能交通体系,支撑“两轴四片”城市形态,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二)加快四大新城建设。XX年“四大新城”的投入超过50亿元,其中,南部新区作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商务新城,区内重点项目建设累计投资114亿元,将加快推进海洋乐园及歌剧院、现代艺术馆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东部新区三圣、大面、十陵等片区土地整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新客运站等其它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北部商贸城XX年完成片区的总体规划,积极实施凤凰山片区改造(含机场搬迁);西部新城以高新西区为核心,包括郫县、温江相关区域,重点发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
(三)加快“城中村”改造。首批改造12个场镇,总面积平方公里,需拆迁总建筑面积657万平方米,总人口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万人),改造总投资约200亿元。目前,各区均建立了城中村改造协调推进机构,各片区基本完成城市设计方案,制定了“一村一策”的拆迁补偿政策,成华区已基本完成拆迁;武侯区完成70%;锦江区完成了45%;青羊区文和金牛区也正加快工作进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正按计划启动。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三、以“三环一路”整治为重点,切实搞好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一)推动“三环一路”(三环路、外环路、城区铁路环线和机场高速路)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全面完成了三环路沿线整治和生态建设,实施了50米范围内的房屋拆迁、建筑立面整理、林带及景观节点建设、广告标牌清理等,在三环路两侧形成了50米宽的生态林带和40余处节点景观。二是实施外环路生态带建设。目前外环路生态带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已经确定,沿线建设方案设计已经完成公开招标,工程建设前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外环路沿线已完成拆迁面积674751平方米,拆除违建33135平方米,已启动并完成部分段落200米宽度的林带建设,完成绿地建设约500亩,规划的青羊绿舟公园、南部新区体育公园等十余个重点项目已经启动。三是启动中心城区铁路枢纽沿线(118公里)综合整治工作。四是全面完成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综合整治工程。
(二)组织林盘试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XX年,市建委按照《全市川西农居风貌保护性建设规划》,结合灾后重建,积极抓好川西林盘保护建设试点,落实了XX万元的川林盘保护补助资金,确定了87个川西林盘保护项目。同时,认真组织100个试点村环境综合治理,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灾后重建、川西林盘保护整治和农村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结合,以改善基础设施、建筑风貌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促进农民群众人居环境的改善。这100个试点村中,涉及林盘保护整治与灾后重建结合的村有66个,农村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村30个,灾后重建环境综合整治村8个(一些点位有重复)。涉及林盘整治的66个点位,市级财政平均补贴的60万元资金均已到位,目前,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结合灾后重建的林盘整治点位已完成一部分,其余的点位已启动,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将在明年建设完成;涉及农村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30个试点村,每个点位市级财政平均补贴50万元左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启动,预计将在XX年初建成。涉及灾后重建环境综合整治的8个试点村,已有2个点位已整治完成,其余将在明年春节前完成整治工作。
四、以县城和优先发展镇为重点,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一)重点镇建设全面启动。积极指导重点镇坚持走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路子,健全和完善融资平台,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经营城市的思路。截至11月底,30个重点镇城市建设投资共计完成亿元,其中市场化、社会化筹融资亿元,新增道路面积160万平方米;新建城市主要道路均实行雨污分流,新增雨污管网长度达123公里。新增自来水供水能力6万吨,人均供水能力总体达到立方米;建设污水处理厂(站)10个。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平方公里,城市规模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各重点镇按照突出特色、错位竞争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建立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初步显现。预计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将达??亿元。
(二)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完成了对117范围新居工程实施情况全面调查、梳理,针对中心城区新居工程项目后续资金链问题、入住率偏低问题、大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向市政府提出了《关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区新居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建议》和《中心城区新居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加快建设的建议》,及时提请市政府牵头研究措施办法。市政府已拟定新的推进举措,确保了中心城区新居工程继续顺利推进。截至11月底,中心城区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累计开工33个项目1046万平方米,其中XX年新增开工面积万平方米;累计竣工万平方米;已入住19410人。今年郊区市县和重点镇新型社区已开工105万平方米,竣工89万平方米,入住万人。
(三)历史文化名镇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组织开展了“天府古镇魅力展示活动”,对我市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了集中宣传推广,充分展示了“天府古镇”魅力。同时加大古镇的申报,今年,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我市的洛带镇、新场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市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增至5个,初步形成了天府古镇的品牌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以抗震救灾为重点,推进城乡住房恢复重建
(一)全力投入抗震抢险工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市建委机关党委一班人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在地震发生1个小时后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迅速调动全市建设系统的力量投入抗震救灾之中。紧急调集挖掘机、装载机、吊车等大型救灾机械在第一时间抢救被埋灾民生命。从5月12日至5月21日,共组织了462台大型机械设备运往灾区,向灾区调送生石灰209吨、安全帽3200个、铁铲3000个、防毒面罩1500个、口罩500000个、手套26215280双、手电筒500把、应急灯200个、彩布条500件、小型切割机100台、砖20万匹、大型净水设备6台等抢险器材,为挽救灾区被埋群众的生命提供了设备保障。及时组织700多人的队伍,分成一百多个小组奔赴五城区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等灾区进行震后房屋安全评估,以杜绝震后的建筑安全隐患;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积极呼吁建设行业相关企业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和灾区人民一起共渡难关。91家建设行业相关单位参加捐赠,捐赠金额共计万元,市建委系统488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30余万元。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