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工作报告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发布时间:2022-12-22 08:01:34

  一、新课改针对的问题与新理念

  (一)新课改所针对的问题

  只有了解新课改的针对性,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新课改。国外课程改革失败的教训很多,比如美国60年代的结构主义教学改革,因为缺乏实践的针对性,连课改的发起人布鲁诺本人都承认改革失败。

  课改针对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1、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我们在小学搞的是问答式教学,中学就少了,到大学就没了,连提问都没有了,形式单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是在被动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性。

  2、片面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而缺乏整合

  中小学生减负,越减越多。国防、法律、环保、民族常识纷纷进课堂,大学也讲“三进”,尤其是社会科学、zz理论、思想品德等等,学生学完就扔书。中国与国外正好相反,美国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地狱。大学生的书包很重,比中小学生都重,书却都是精装大书。国内正好是倒过来,大学生的书包最轻,而我们中学生的书桌上全是书,像是教授在做研究。

  必要的知识、实用的知识才是适用的,必须综合以后再精简。课程结构应具有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缺乏与社会生活和实际的结合

  比如语文,讲解的很繁琐,字词句篇,把完整的一篇文章割裂开来。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识,好像欣赏就够了。

  再比如数学,应用题中乘数与被乘数的问题,在我的印象中,至少争论了20年,现在才在课改中明确。而那些真正需要的、让学生发现知识的由来的“繁琐”倒没有了。

  比如有一节课,老师用学具盒中的学具让学生拼图,老师举例拼的都是动物,学生大部分拼的也是动物,这是模仿,说明举例不能单一,该繁琐的地方还应该繁琐。在这节课中,老师如果拼自然界没有的家具、工具、交通工具等,就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了,与发明创造相联系了。

  4、课程实施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不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应该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知识因素化、规则化,再进行机械记忆。

  5、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调评价的形成性和发展性功能不够。

  6、课程是单一的国家课程,现在强调三级课程,解决上亿学生学一套教材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应该把13亿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有创造性的13亿人,也就是具有不同个性的13亿人,而不是把13亿人变成一个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发展,才能壮大,13亿人才能成为人力资源。文革时,全国看一篇文章,看一样的戏,讲一样的话,能发展吗?

  (二)新课改的新理念

  这里要区分四个概念:观念、理念、理论、思想。观念是一些观点、看法,是即兴的、零星的;理念是理性的、带有理论色彩的、比较系统的观点,理论层次比较高;思想,一个人,他的观点、理论自成体系,可以称为思想,有理论的东西,也有属于个人看法的东西;理论是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它比思想还要高。理论的层次最高,具有三大功能:描述功能(回答是什么);说明功能(回答为什么);预测功能(将来怎么样)。

  课改的新理念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新理念(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成长,教育就是发展,把教育上升到生命过程,而不是谋生的功能,强调生活。(西方一位才子说的好:把所学的都忘了,剩下的教育)。

  2、教学新理念:师生共同参与去研究新的知识,是一种研究活动,是一种探索活动。强调用研究的观点,用研究的方法去学习。教学的基本要求:知识要准,教风要实,教与学的方法要活,教学设计要新,教学过程要美。

  3、课程新理念:课程是经验。过去的课程是知识系统。现在课程强调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而且越来越重视体验教育,以得来直接经验。强调知识体验,强调经历。经验非常重要。

  4、教师新理念:从传道、授业、解惑,到现在强调教师是研究者,因为教学是研究活动,教育太复杂了,对象是人,容不得差错、失误,更不允许失败。如何成为研究型教师呢?应该采取的步骤是:学—思—教—研—写,这样才能成为适应课改的研究型教师。在这里,研是研究,写是写论文、随笔、案例等,这是核心,只有写才能带动前四项。

  5、学生新理念: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主体是一个位置,是一个地位,学生的地位决定了他是主体,只有把他当作主体,才能为他服务。皇帝再小,也是皇帝,让大臣去辅佐他,你只能去辅佐他,而不是取而代之,先当几年皇帝再说。

  6、课堂新理念:课堂是实验室、研究室。

  7、学校新理念:学校是研究所,研究的场所。

  8、教材新理念:教材是辅导材料,真正的知识是自主学习得来的。

  9、学习新理念:学习就是体验,用体验的方式、方法,体验的心态去学习。比如角色换位、角色扮演。

  网上的东西,无法面对面,网上聊天,代替不了面对面。网上学校能把老师取消吗?学生是在人与人交往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独生子女是在老小结合中成长起来的,缺少与同伴的交往,造成今天这么多问题。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科研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科研重点是中小学教育科研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十一五”(XX—2010年)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落实,或者说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共2页,当前第1页 1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看来,应该强化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1、教育如何以人为本?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硬件和软件的问题。均衡发展,不是平均而是平衡,不在水平上、层次上差别太大,鼓励有不同,但不要有差距。这是指协调发展的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有的单位专抓硬件,对教师素质提高不重视,对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不重视。有一个好校长,就能托起一所好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名师才有名校,一个好学校成就一个好校长,这也是很客观的。比如一些百年名校,谁当校长并不重要,因为有优良的传统、百年的积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谁干都是一所好学校。

  3、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主要是人的个性发展。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1、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2、如何符合教育的规律,需要继续探索。

  3、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容

  所有权与经办权的关系;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现在是父子关系):政府与学校分开,政府依法治校,学校独立办学;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办学;权利与责任的关系,出事了,校长着急,局长比校长还着急。国有国办,出了事不好办,国有民办,出了事也不好办,发展还很慢;校长个人权威与依法治校的关系;学校自主发展与市场选择的关系;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问题。

  (三)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

  主要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结构(构成)、怎样培养的问题。

  1、创新精神的结构:创新意识(行为的前提);创新情意(情感和意志,喜欢和敢于创新);创新个性(表现力、好奇心、敏感、想象力、有挑战性、质疑精神、冒险精神);创新品德(不抄袭,和平利用发明创造)。

  2、实践能力:动手操作(动手能力很重要,手对大脑的影响很大,心灵手巧,应为先手巧,后心灵,笨手笨脚就是笨头笨脑);设计(计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四)网络教育问题

  主要指网络德育、网络心育、网上交往、网络语言、网络游戏、网络美育、网络体育问题。

  (五)校本课程建设问题

  1、学校优良传统的继承;2、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3、学校的发展需要。

  (六)探究性(研究性)学习与教学

  探究性学习分不分主题;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

  (七)课程改革实验的设计问题

  课改是行动研究,如何保证它的科学性,如何设计(平行设计、纵向设计、前后设计)。

  (八)教与学的互动问题

  (九)新课改的评价问题

  背景评价(以前的情况);投入情况(学习的投入,学习也有成本问题);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十)课改与文化革新问题

  校园文化凸显,文化发展的价值强调不够。文化的多元,才能带来思想的解放,促进课程选择的多元化。

共2页,当前第2页1 2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