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写作指导

第十七讲:作文教学对教师动机和情意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1-08-31 12:56:16

乙:听说我们准备讨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心理,一些教师产生了疑问:作文的主体是学生,怎么还要研究我们教师自己的心理呢?袁老师,我们就先从这个问题说起吧。


甲:好。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教学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信息流通”。在这一流通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将知识的信息,而且将人格的信息传给了学生。因而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既包括了对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影响,也包括了对人格的学习影响。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经验都表明,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于儿童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儿童作文是儿童语文的知识技能、思想水平、认识能力以及其他种种心理品质的综合反映。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儿童的影响,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研究儿童作文心理的发展,就必须研究教师的心理。


乙:袁老师,今天,我们是不是就从对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集中讨论一下,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


(一)正确的教学动机


甲:那我们就先谈谈“教学动机”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师的正确教学动机是促进他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儿童进步、成才的内在动力。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心甘情愿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教师职业献身是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品质。这是教师工作取得成功的最本质的因素,舍此,一切都无从谈起。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最重要的教学动机之下,还有许多心理活动都是教师教学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这其中主要是兴趣。


乙:从对学生作文心理发展的影响来看,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兴趣呢?


甲:首先,我们语文教师应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


这是语文教师教学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扩大视野、有助于获得广博的知识。我们知道,儿童作文是练习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和所思所感,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儿童在渴望了解生活中的一切并积极寻求自己在生活中、想象中碰到的所有问题的答案。因此,语文教师自己所学的知识决不能只限于语文。本行之内的语法、修辞、逻辑、文学作品、写作理论固然要多加钻研,此外还应多读些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语文与艺术有许多联系,语文教师对音乐、美术、舞蹈都应有所接触,要成为一个“杂家”,做到兴趣广泛、一专多能。只有教师自己有了广阔、深厚的求知兴趣和因此而获得的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激起儿童作文的动机。


乙:是啊,我们知道,儿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他们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情感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去关心影响学生,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并注意观察、分析、掌握儿童学习活动的情况,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这些工作的开展也都要求教师本人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


甲: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对作文教学的浓厚兴趣和读到充满孩子童趣的文字而感到无限的乐趣欣慰,并为追求这一情绪而勤奋工作,这是推动语文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内驱力。


这种对儿童作文活动和作文教学的兴趣应该是语文教师兴趣的中心。实践告诉我们,凡在作文教学中作出成绩的教师,无不在这方面具有浓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促使教师深人儿童、了解儿童,随时随地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真地研究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规律,并且促使教师津津有味地钻研作文教学,充满热情地从事作文教学,精益求精地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乙:事实正是这样。我记得,当孙华琴、杨景贤几位老师深入孩子,发现不少孩子由于条件优裕、生活懒散、作业拖拉,为了让孩子能感受到改革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能从中领悟到时代对人们提出的要求,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萌发改正缺点、积极进步的欲望,她们精心设计了一次富于时代特色的作文训练。


孙老师、杨老师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走出校门,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去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们在采录过程中不仅耳闻,而且目睹、心思,受到了教育,经历了作文过程由“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两位老师又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


甲:从宁老师举的这些教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作文训练已经同班队教育活动溶为一体了,它富于时代特色和创造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乙:孙老师、杨老师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热爱作文教学,所以,他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这次习作训练也正表明,只有教师对作文教学有着浓厚兴趣,才能以自己的知识、求知欲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去影响、激发、唤起儿童的求知热情,使儿童把作文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相反,教师自己对作文不感兴趣,懒于组织开放型的作文活动,仅把自己了解的一些读写知识教给儿童,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套作,在沉重的压力下去完成作文。那就只能造成儿童消极的情绪,使他们把作文看成是枯燥的令人讨厌的事情。


甲:你说得对。


在“兴趣”以外,力求在作文教学上不断进取,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也都是教师正确的教学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确是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学生作文的发表、获奖,一篇作文教学论文的问世,一次作文教学实践的成功,一次作文教学经验的介绍,都会使教师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成就、威望的需要得到满足,并期望着通过努力,下一次获得新的成功。


(二)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甲:宁老师,关于正确的作文教学动机就先讨论到这里吧。下面让我们再就情感、意志来谈谈作文教学中的教师心理。


乙:教师的丰富情感和坚强意志对于激发儿童作文动机,促进儿童作文心理的发展,塑造儿童灵魂,的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就情感而言,教师情感的主要特点究竟是什么呢?


甲:对学生诚挚的热爱,是教师情感生活的重要方面。它跟教师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关,也与对教育工作的浓厚兴趣有联系。


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总是把培养下一代新人的神圣职责与关心爱护革命幼苗的真挚情感融在一起,倾注在广大儿童身上。他们热爱儿童,在与儿童交往中得到欢乐,善于和儿童友好相处,体贴儿童的欢乐与忧愁,了解儿童的心灵,任何时候也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儿童。


乙:对这样的老师,儿童容易受感动,容易发生肯定的情感反应,并乐于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倾吐衷曲,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劝告,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积极向上。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吧。


甲:是的。教师对儿童的爱,集中表现在期望儿童成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清楚有力地证明了一个规律——


乙: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就是人们常提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甲:对!这个著名的“期待”实验清楚地证明:如果教师具有一颗挚爱的心,对儿童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儿童必然会产生喜悦、愉快、朝气蓬勃、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也必然会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增强儿童的学习激情。


乙:在实践中,我们也会看到,热爱儿童的教师,对儿童的严格要求将会使儿童倍感老师期望他成才之情的真挚、深厚。这种感受又将促使他自我激励、奋发前进。


甲:语文教师对祖国大自然、社会生活及艺术作品的审美情感;在任何场所表现出来的真挚而正确的道德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理智感,对培养儿童相应的情感,发展儿童作文心理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乙:教师的情感对儿童的感染作用,除了通过日常生活中和儿童接触的方式外,主要是教学。教师情感对儿童的感染力的大小,不仅与情感的倾向,真挚和深刻程度有关,而且还决定于教师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方法。


甲:教师对情感表达方式的选择,在客观上要受儿童年龄特征,个别心理特点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容易激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是充分表现教师情感的语言和表情姿势。


乙:从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慈祥、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温和、诚恳的语调,会使儿童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而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告诉我们,重视作文教学中的情绪生活,培养儿童积极的写作情绪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甲:有位心理学家曾列举过这样一个公式:感情的全部表达=7%言词十38%声调十55%面部表情。可见,教师温柔、慈祥,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温和诚恳的声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乙:马卡连柯也很重视教师表情的作用。他曾举例说,只有教师学会用15至20种不同的口气说“到这里来”时,只有当他学会在面部、姿态和声音方面做出20种细致差别的表情时,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我们应从中得到启示


甲: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动机、情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还有另一种情况:如果教师期望学生进步,成才之心过于迫切,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要求过高,但儿童基础差,积极性不高,方法不当,因而作文进步不大时,教师很容易产生着急、烦燥的情绪。


在这种情绪状态下,教师往往急于求成,举措失度,或对儿童“猛灌”、“硬压”,背方法、套模式、逼着写,或越沉代应、供给词语。


代拟提纲、包办批改。这不仅不利于儿童作文的提高,而且阻碍作文教学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儿童的进步成才。


乙:一些杰出的教师则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乐观自信,不急不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儿童都是宁静和善,循循诱导,十分注意自己的意志行为对儿童的感染作用。在实践中,他们还常常通过对儿童要求的坚定性、坚持性,通过自己的沉着、耐心和果断坚毅来实现其意志对儿童的影响,让儿童能依*自身的意志力量克服作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心理障碍,知难而进,不屈不挠。


甲:你说的对。青年朋友常问我,秦玉兰、陈常艳、黄克娴、何秀英、郭红莉等许多老教师的教学为什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究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