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时如何妙笔生花
成语“笔下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那么,怎样才能拥有这种才能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次,几个文人在一起作诗,有人冷不丁地冒了一句:“柳絮飘来片片红。”诗一出口,人们立刻哄笑起来。为什么?因为柳絮不可能是红的,如此表达显然不合逻辑。但那人添了一句之后,他的“怪诗”立刻变得顺理成章了,这一句就是“夕阳方照桃花坞”!不是吗?何必大惊小怪——那红色是晚霞的!您看,只因添了这一句,原来不和逻辑的诗立刻变得点水不漏!
这种“添加”之法是极重要的写作技巧。即,只要及时地添加一个条件,就能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山穷水尽”为“柳暗花明”。
不信,请看两个例子。一次,地主请教书先生写诗赞赞他家的梅园,先生见满园开着白梅,立即写了“玉质亭亭清且幽”一句,不料地主故意刁难说:“我是要你咏红梅!”先生猜到地主是想赖帐不给钱,就立刻添了三句:“着些颜色点枝头,牧童睡起矇眬眼,错认桃林去放牛。”眼见先生绝处逢生,地主不甘心,就说:“请再咏诗一首,赞赞我家的鸡冠花。”先生刚刚写了“鸡冠本是胭脂染”一句,地主就再次耍赖道:“我家的鸡冠花是白的!”天啦!鸡冠花怎么可能是白的呢?先生显然又碰到了难题。只见先生微微一笑,提笔添了三句:“洗却胭脂似雪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犹带一头霜。”地主听了,只好暗暗叫苦,乖乖地给了钱。
一次,皇上出行江南,突见有鹤飞来,便要随行的诗人写诗赞咏,诗人开口吟道:“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不料皇上突然改口:“我是要你吟咏黑鹤。”诗人听了,知道皇上是在有意考他,于是立刻添了两句:“只因觅食归来晚,误落羲之落水池。”皇上听了,觉得妙极,重赏了诗人。
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这种技巧的两个实施要点,(1)必须切题,必须符合出题目
者的要求——这一点体现了一切命题作文的共性。(2)既然题目中包含着某种不可能的因素,既然一切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存在,那么,不妨展开想像,虚拟出那个必须的条件,使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是关键,正是这一点,体现着作文者的创造性。人们的写作实践也表明,只要想得巧妙,就能开拓出全新的局面。
如此看来,“妙笔生花”并非不可能,只要思维之花开得漂亮,就能让笔底之“花”美不胜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