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桃花扇底看前朝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8-04 01:40:04

  【篇一:厚德能载物,无德难立身】

  张润玲

  初读《扇底看前朝》闹了一个笑话,还以为是作者许石林借孔尚任的《桃花扇》来评论历史。后来,仔细读后发现自己望文生义。

  如作者在自序中提到一样:所谓历史,或者说从前,如一把桃花扇”。面对这把扇子,作者说仿佛闻到了飘散在幽深的历史隧道中的远古芳香”。作者将本书分为三大板块朝臣待漏五更寒”、功名宝贵皆春梦”、白云苍狗一笑中”。许石林先生在本书中谈吃、说戏、时评,无不语言辛辣,看似无所顾忌,但实质还是归结到匡扶世道人心上。以古观今,确实有重大的意义。

  读本书,我仿佛看到作者在笑骂,再认真品,其实他是在劝说。许先生在文中劝什么?他没有教条式的说教,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文章从头到尾都是古代帝王”、古代官员”、古代士大夫”、古代赈灾”、古代的骗子”古代的人和古代的制度,前朝看似腐朽,今朝似乎兴盛,可我们明明在历史的朽木中闻到了花朵的芬芳这就是美德”!作者漫游在浩瀚烟尘的历史人事中,向我们娓娓道出美德的重要。

  如今,德”在社会中被提起的次数很多。究竟什么是德”?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善于行,德于心,厚德才能载物。

  善于行,德于心”即一个人的善良是从他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美好品德是从他的内心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在讲到古代伶人时提到他们的集体性格:身份卑贱,但心向尊贵”。其中,元代名伶连枝秀铁骨铮铮地说:娶倡为妻,谁肯与之尊严?与其嫁而导淫于人,宁自守以独居而死耳”。清朝同治年间,伶人郝金官将家财全部捐献出来做慈善赈灾,事后有人举荐他当官,他说,我是个伶人,即使当官,也会被人看不起,就不要自取其辱了。假如可以,请准许我的子孙参加科举,我就感激不尽了。”后来,他的子孙考中了进士,还当上了翰林。虽然两位伶人出身贫贱,但是他们的故事受到了后人的赞赏。正是内心的尊贵,才有活着时候的尊严!才能受到别人的敬重!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直是我心中衡量师德的标尺。身正为范,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就是所谓的无声教育”。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与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得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要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修身立人,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教师本身的要求,因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无德难立身。

  许石林先生借用《大学》: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向我们讲道:前者会使用驾驭财富,用财富帮自己发德明功,立身立名;后者不仁,被财富驾驭和奴役,身居高位却不惜毁灭名誉牟利贪财,以不仁而拥天下财富,遭人侧目唾骂,实在是受刑罚。”

  很多人认为人善被人欺”,社会太现实了,所以做好人往往吃亏。职场中,做老师的对学生严苛一点,却引来了家长的投诉;当医生的累死累活救死扶伤,却有永远纠缠不断的医患关系;本分的小城管严格执法,却被当街殴打名利场上,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得到了肯定,评优评先却给了别人;熬夜完成的医学论文,却被人剽窃很多人为了自保,为了名利,慢慢地与德”背道而驰。

  《论语》里仁第四篇第十四章,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要担忧没有职位,该忧患的是自己凭什么立在这个职位上。不要担忧没人知道自己,该去追求有什么可以使人知道的。

  孔子培养弟子,是希望他们能为政治国平天下,对于官职与名利利自然是不会排斥的,但强调要取之有道。学而优则仕,首先要做好自己,练好内功,有才有德,オ去致仕谋功。有没有官位,有没有名声,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相应的本事与之相匹配。自己有无本领去立足担当,有无才德去让人肯定认可,这个才是人要忧患的,要努力去追求的。职位和名利都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这点孔老夫子是看得非常透彻的。所以他谆谆教导弟子们先要修好身,做好自己,一切要反求诸己。对于名利要看淡,泰然处之,顺其自然不要去执着去求,也不是该忧患的。

  几千年前孟子也告诉我们: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得的名利是不会长久的。《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古人亦云: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

  古人诚不欺我!只有美德才能让人尊敬!

  【篇二:不忘初心,扎根农村教育】

  卢国繁

  当我拿到这本书,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栋古色古香的老式宅院,红色大门紧闭着,但一枝盛开的桃花伸出院墙外。这一幅画面让人产生好奇,也吸引了我的阅读兴趣,宅院里面是怎样的世界呢?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许石林先生这本书就像是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读起来不枯燥,并且每个故事都让人深思,让人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起到了进德彰贤”的作用,就像邹金灿先生说的:他将进德彰贤这一用心,溶在平易近人的文字里,如盐入水,人受其味而不觉有东西进入腹中”。

  本学期,在教学生朗读《大学》时,有学生对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这一句话不理解,正好《桃花扇底看前朝》有这一章,我就顺势给他讲了这个叫李威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叫李威的农民,有一年他家棉花大丰收,棉花卖给了三个湖南商人,得了三百多两银子,李威把棉花交给了商人,商人给了李威银子,双方两讫了,但在商人将棉花装船,准备启程时,船上起火了,连船和棉花一起烧了个干净,李威听到这事后,主动把银子给回商人,他说,利益至上的标准,自古以来是给一般小人用的,如果我拿了这钱,我会一生内心不安的,请成全我吧。没想到一下子把学生吸引到故事中去了,他们是被李威的做法感动吧,他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对这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这一章节,我也有自己的感触,功名富贵皆春梦”,作为教师,对名利要有一份淡泊之心、对职业的敬畏之心。

  不忘初心,教师要拥有对名利的淡泊之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看淡名利。作文https://www.telnote.cn/看淡名利是教师的为师立德之本。教师是清贫的,山区教师更是这样,我们有的只有家-办公室-课室的三点一线的生活,外面的灯红酒绿的生活,我们只有看的份了。因此,教师只有看淡名利,才能抵御外界的纷扰,才能坚守平凡的岗位,才能甘之如饴地潜心工作。

  随着国家对山区教育的重视,山区教师的待遇也相应地提高了,各项教育政策都对农村教师有所侧重。所以我们要知足常乐,知足常乐并不是要我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对现有工作的充分珍惜、对教书育人过程的充分享受、对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教有所进、事有所成、业有所立。只有对名利的淡泊,我们才能真正去追求教师的幸福,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不忘初心,扎根农村教育。

  不忘初心,教师要拥有一颗敬畏之心,要敬畏职业崇高。教师是蜡烛,要有献身的精神。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你成为教师,无论你的岗位在哪,是城市是农村,你都应该爱你工作。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一头挑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头挑着学生和家庭的幸福。职业虽然清贫,但使命崇高;工作虽然平凡,但意义重大。如果没有源自内心的热爱和坚守,只简单地把教师看成谋生的饭碗,职业倦怠就会如影随形,敬畏之心也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扎根农村教育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出一颗心,不带半根去。”不论是教育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教育,都应该要做一位有有良知的教师,对得起你的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

  读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这一章节,我认为教师不但要对名利的淡泊,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更要看到传承的作用。李威就是以仁义教子弟,让后代收益,他的家族出了个内阁首辅李贤,辅助了5个皇帝,使祖上三代都受到朝廷的封赠,光宗耀祖。这就传承的力量,教师也是个传承者,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所以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这是当代国家领导人对我们老师提出的希望。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教师要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要有淡泊名利之心,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抵御外界花花世界的纷扰,坚守平凡的岗位,甘之如饴地潜心工作,干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教师不仅要传授道业解惑,更要教书育人,做表率,时刻不忘初衷,用自己的责任心、事业心和爱心奉献于三尺讲台”,不忘初心,扎根农村教育,继续前进。

  【篇三:只有美德才能让人尊敬】

  林瑞彪

  有缘拜读许石林的《桃花扇底看前朝》,感触良多。大作穿越千载,阐述了历朝兴亡更替的根本原因,其一就是德”。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许先生对前朝旧事中德”之独特见解,确实可作为当下一面美德的镜子。

  许先生认为,在历朝兴亡的诸多原因中,君臣之德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纣以天下而亡,汤以七十里而兴,所系在德,岂在地之大小!”而在中华几千年的传统德”之中,义与利之衡平成为了一根主线。那么,在面对利与义的选择时,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方寸呢?

  古人尚义”,我国历朝历代出现过许多的忠义之士。宋朝末年的文天祥,誓死卫国,兵败被俘仍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壮句。正如他留下的自赞文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尚义的人,宁愿死也不能放弃义。

  今人尚利”,当今社会存在大量贪利之徒。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大老虎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等,都是见利忘义、祸国殃民之徒。他们利用手中之权力,拉帮结派,结党谋私,中饱私囊。图利者,有奶便是娘,而天下之利无不以屈从妥协而得之。他们就是在这社会的大染缸中慢慢地丧失了原则,逐渐成为社会的蛀虫”,乃至硕鼠”,肆意地鱼肉百姓。殊不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他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也可把他们给拉下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人为了义可以放弃生命,以死殉道,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延续文明呢?读圣贤书,做圣贤事。延续文明,宣扬仁义,这是读书人之使命,更是人民教师之使命。国家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已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得到金钱,不择手段,甚至置道德、法律而不顾者也大有人在。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能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传承中华文明是时代的需求。

  李岚清同志说过: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我们要以古代忠义之士为德之标本,在当今社会中找到德的楷模。大学毕业到山区支教的徐本禹说: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但是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他是德的楷模。更有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向群、钟南山等,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们也是德的楷模。君子之爱人也以德,我们要向这些有德之士看齐。

  今天,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富贵不能淫。古人倡导厚德载物”,如今我们人民教师也要谨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做个有品德的人,乃至舍生取义的人,这样的美德才能让人尊敬。

  【篇四:朝代兴替中的民族脊梁】

  陈美嫦

  在氤氲的细雨中,我沏一壶清茶,独坐书房里,慢慢品读了许石林的《桃花扇底看前朝》。我仿佛回到了前朝,看见政坛上飘摇的风风雨雨,有帝王大臣为国事奔劳身影,有古代道德风范的坚守者,还有民间的奇闻趣事。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那一个个在不同朝代里,能够坚守正义,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固本培元的义士,他们或给王朝增添新能量,焕发腾旺的气象;或力挽狂澜,问心无愧拯救颓亡的朝代,冒死给皇帝直谏,他们可以称为朝代的脊梁”。

  孟子说得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国君必须亲贤臣,远小人!”朝堂中有能坚持法度的大臣,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这些贤臣就是朝代的民族脊梁,他们在历史不同时期的舞台上,发挥中流砥柱、匡扶正气的力量。

  在《谏诤犹如挤粉刺》这篇章中,有一个观点是:凡进谏,皆出于忠心。”然而事实是谄谀者亲,谏诤者疏。”所以进谏是件危险的事儿,谏官也是个危险的职业。宋太宗时的寇准,宋真宗时宰相王旦、大臣孙奭,在皇帝处事有过失时冒死谏言,是为忠诚,是朝代的福音。所幸他们也遇到了明君!《顾命大臣的命运》里的诸葛亮、周公,他们心中不怀偷与私,光明正大辅佐的皇帝,造福了国家,保全了自己。《当官要随时准备说:我不干了!》中能够危身奉上,万死不辞,担当公义,不惜自己受挫折遭倒霉的宋代魏涛、周敦颐,唐朝的徐有功等人,因为心中有个信念:君子不器”,有了随时不干了”的心胸,办事就给力了。这些人能抛弃私利,一心为公,出于对国家的忠心,为朝政朝代的兴盛起到脊梁的作用。

  当读到《黄道周:忠心佞口一孤臣》这一篇章时,黄道周这个明末的憨头士子,他为挽救衰颓的明朝给崇祯皇帝谏言的故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道周为钱锡辩冤而被降三级;他用激切的言辞,想唤起崇祯皇帝整顿纪钢,斥攘外患,却惹怒皇上将其贬斥为民。四年后刚被启用时,却被兵部尚书杨嗣昌等人陷害,不得不据理力辩。却被崇祯帝指斥为一生学问只办得一佞口!”。而他敢直言皇上: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结果他又被贬六级。黄道周明知当时的国运,已非几个士人能够圜转变通,但他依然说智者不能谋,勇者不能断,慈者不能卫,义者不能决,赖圣人特起而后天下晏然。”尽管明朝已走到尽头,回天乏力。但是他依然不会变节。他在给自己寻一得其所之死。募众数千人与清兵抗击而被俘砍头,完成了士大夫的气节!他跟宋朝的岳飞一样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我们明白,历史会给他的公正评价是: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明末的不振,是因为君王不分忠佞,所以脊梁般的大臣是那么稀缺,有也只是屈才而未能够力挽狂澜!我虽然替黄道周的遭遇不值,但是还是敬佩他的一身正气!

  前朝往事,浪花淘尽的英雄,不能仅付于笑谈中!

  新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中兴的时期,更加需要以史为鉴,需要在各行各业里埋头苦干,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脊梁,才能使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林!在新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真正明星,他们的存在,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的功绩惠及后人,功在千秋!他们是:把余生的全部激情,都留给了中国的环保事业的刘晓光;编写了化学界的第一部中文教材,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的镍氢电池,带出第一支化学教学领域的国家队”,主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化学多媒体电子教科书《化学元素周期系》的申泮文;建造出新一代的射电大望远镜”,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从英国归来,他的回国,让美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让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的黄大年;还有大家熟悉的邓稼先、袁隆平这些新时代的民族脊梁,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军事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改变民族被欺凌的历史,摆脱了忍辱吞声的困境,有希望达到战胜于朝廷”的效果。

  我们不忘历史,把历史长河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重新拾起展现其光华,以古鉴今,往后看,朝前走!我们希望各个时代的民族脊梁身上所焕发的正能量,能够教育、号召我们国家新的年轻一代,修养向上,不丢弃正义之心,自律自强,留下美德善行!中华民族的国运必将欣欣向荣!

  【篇五:悠悠我心·知悉古今】

  李继扬

  拜读许石林先生的《桃花扇底看前朝》一文,如沐春风。春风拂面,春雨润物,于无声处,却令冰皮融化,小草破土,给人以力量,呈现的是希望。在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当下,许先生用散发芳香的笔墨,在书中巧妙地勾画出儒家的仁爱忠义,佛教的善恶因果,让我等既能传承历史,发展创新,又得以文识人,领略先生的胸怀和智慧。

  许石林先生有博爱之心。书中的人物,上至王公朝臣,下至黎民百姓,士农工商;搜尽三教九流。英明君主,叙其为政之失,昏庸帝王,择其可圈之才;奸邪之徒,指出其缺德之失,高尚之士,弘扬其言行之美。一句话,因爱而生慧,石林先生的故事总能在读完之余,心灵一震,豁然明白,原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黎明百姓都有人性之美。又引人深思,读古人,他人,今人,更应读自身。桃花扇里的芳香,应让我辈清心,明目,长智。许石林先生在书中闲谈似的述说中,又蕴藏了朋友般,智者似的无声的教诲,一个心中装有大爱的作者,才能扬人其长、其美,才将启迪众生为己任。即使千言万语,精雕细琢,亦觉意犹未尽。这就是许先生的责任心。

  许石林先生有贤者之心。书中无论前人今人,先生扬清激浊,劝人向善。石林先生的语言有讽喻,但对今人,对当世之劝诫,借用一句古语,是恨铁难成钢。石林先生书中有忧愤之情,那是一种从未敢忘忧国的担当。文中所述的那要脸的和不要脸的人和事,古人为相的骨气不如妓女的气节,今人合伙做戏赚噱头和名气龌龊之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洪流中,是下流贱富。石林先生引中外名言,如鲁迅先生的言词一般,痛骂人无廉耻,无法可治”。现如今的带路党,网络大V,假文凭”,在书中都被石林先生借前人恶心了一万遍,吾辈中的失礼义廉耻者,读此书,也会额头冒汗,半夜心惊。骂是一种爱,颂更是一种爱。量小非君子,书中的宽厚待人,悲悯他人的祖母,劝骑车撞倒自己的小伙子赶紧走的故事,彰显凡人美德,今人肃然起敬。让当今的碰瓷党”只好找洞为鼠了。嬉笑怒骂。皆因有爱,眼中难容浊流,用心劝导,弘扬大道。这或许是徐先生的为文之初心。

  许石林先生还有一颗童心。许先生的《桃花扇底看前朝》一书,既有大量前朝文言诗词作凭证,也有诸多今下流行语、网络词添诙谐。文化人能从古籍出处中感悟,慕古今圣贤之道。市井百姓能从幽默语句中体会,做诚信正直之人。白云苍狗一笑中,囊括古今社会常见弊端,令人不得不作冷峻严肃地思考,明白古往今来,知悉后浪推前浪,历史循环往复,又永远前进,心怀希望者,必有未来。这大概是先生写此作的本心吧!

  在春日融融的日子,独处一室,品读许石林先生的《桃花扇底看前朝》一书,新著散发的墨香,室外飘入初春的花香,混在一起沁人心脾,神情恍惚之中,顿觉许石林先生的书名,亦道出了其君子之心:如菊花之逸,能在喧闹中保持一份清醒,又如莲花之洁,能在污浊中保持一份独立。更应感谢许石林先生,为读者精心烹制的这道家常菜胜过心灵鸡汤,让读者咀嚼出清淡素雅,回味悠长,历久难忘

  【篇六:为政贵在能行】

  李斐

  品读许石林先生的《桃花扇底看前朝》,我透过作者入理既精仍通嬉笑、谈言微中不禁诙谐的文字,认识或重温了前朝的人和事,相信曾经的美好和善良。

  书中所记录描绘的,都是作者喜欢的人和事。正如许石林先生所言,读他们的事迹、言语,美德气息扑面而来,心向往之。每一位读到此书的人,都有一番感悟。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

  面对古人比照当下,我们要常怀一颗希贤希圣之心。道理就摆在那里,谁都知道,关键在于能够实践、能够担当、能够坚持不懈。美德,自学养中流出,更在于躬行。

  前几天看新闻获知,截至目前,我县入选中国好人”3人、广东好人”4人、惠州好人”74人,好人之风盛行,文明新风在我县的城乡吹拂。道路更干净,城市更美丽,市民更文明,人的精神气质也跟着上来了!我县高质量获评全国文明县城”,可谓是实至名归。

  县领导班子年轻,有远见、有拼劲,敢创新、敢担当,知全县人民的冷暖、需求。县党员干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而我更想说的是:为政不在多言,贵在能行。”

  古人有叹:夫国有善政,而德泽不加于民者,政虽善,未尝入民也。简而言之:为政贵在能行。也就是说,任何好的方针、政策,如果不能贯彻下去,落实到行,是谈不上治道的。

  一个官员,一个职务,仅仅就是一个人的头衔,一份工作。跟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和谐稳定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要把人民当做父母,做人民的公仆,依民情、顺民心办事,办实事,求实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

  近几年我县领导干部求富民强县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结成了累累硕果:招商引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发达,公民素质不断提高,百姓生活殷实富足而且发展态势看好,人民更加期盼美好生活。但毕竟还有少数群众,仍时常受到忧的困惑、难的缠绕,他们有就业之忧,有看病之难。这些忧,这些难,由谁去帮助解决?当然是人民的公仆广大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把排忧解难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里,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感谢自己的公仆,信任自己的政府。

  为政者坚持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以实实在在的行来取信于民,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实干安邦,空谈误国。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同志,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令人敬仰。

  可是,你看,被网友称为六百帝”的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因受贿1亿1125万余元被判处无期徒刑。东窗事发之前,万庆良曾就房价飙升广州市民幸福吗”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年轻人要转变观念,从有住房变成有房住,租房也可以,我工作了20多年,还没买房,现在住的是市政府的宿舍,在珠江帝景130多平方米,每月交租600元。”一时之间,舆论哗然。万庆良面对记者,标榜自己清廉。而背面,他则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额贿赂;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出入私人会所。这样的双面人,令人恶心!

  为政者要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如书中所说,所谓父母官,就像民之父母那样体恤子民”。这样为政者的行才会办实事有实效,才会兴民利除民害。因公殉职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在担任福建省政和县县委书记之初,该县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福建省倒数第一,为了带动山区群众脱贫,他深入贫困村,开展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推进精准扶贫。他带头扑下身子,卷起裤腿、跑田坎,穿长筒雨鞋走烂泥田在廖俊波的带动下,没有工业基础的政和县打造起了省级经济开发区。两年时间,政和县一跃从倒数第一翻身进入了全省十佳。政声人去后,丰碑矗人间。

  而不是为个人捞取政治资本,为自己升迁铺路,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样不可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只能被人民唾弃。如安徽原副省长王怀忠为了个人升官,搜刮民脂民膏为自己树碑立传,竟让阜阳人民多背了20亿元的债,老百姓骂他是王坏种”。

  如今我县人民正在努力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一蓝图,困难很大,任务艰巨,这就需要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判断形势,牢牢抓住机遇,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负重自强,以更新的观念、更快的步伐、更好的政策、更实的作风,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狠抓落实、务实求效的强大合力,开创我县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谨记:为政贵在能行,行则成。

  历史就是一把桃花扇,文须有益于天下,许先生将忧世之心化为崇古之文、笑骂之笔,其实是在勉励今日的士君子,甚盼诸君莫辜负先生的深情。

  【篇七:一书会古人·美德通古今】

  赖丽珍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桃花扇底看前朝》正是这样一本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

  作者谈吃说戏、品评人物故事,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在嬉笑怒骂中作者将一个个质朴的道理蕴藏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最能触动我心灵的,是书中处处闪耀着的古人宽厚善良的人性之光。作者妙笔生花,像是从历史的长河中拾起了一朵朵桃花,让它们重新盛开。而花下,古人宽厚善良的美德,芳香四溢。

  拥有一颗向善的心

  小时候,我就经常问妈妈,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世界上仿佛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现在想来,好人,最起码应该是个向善之人。善良之人,作者笔下比比皆是。如南朝顾琛的母亲孔氏,她当家的时候拿出家里所有的粮食救济闹灾荒的百姓,得活者甚众”,救了很多人的命;明朝陕西以卖豆腐为生的温某夫妇为救邻居燃眉之急,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了四十多年的养老钱送给了邻居。被贬的大诗人苏东坡花光所有积蓄勉强凑够房款买下一套房子,遇到被卖主赶出家门伤心哭诉的老妇人,又把房子还给了老妇人,钱也不要了

  善良的人因其善而不淹没于史册”。当今社会,也有许许多多心善的人。年轻教师张丽莉,在横祸飞来时,本有充足时间躲避,她却毅然推开学生,保护了学生,自己却被辗轧在车轮之下;杭州长运公交司机吴斌被横空而来的异物击穿腹部,他强忍剧痛,紧握方向盘,将车缓缓停好,用自己76秒的坚守和生命保证了全车乘客的安全;还有雨伞姐”和枕头哥”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善良。善良没有朝代,不分国家。善良是人的本性,是人与动物,人性与兽性的根本区别,是人性光辉中最灿烂的一缕。有了善良的品性,你才会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友爱朋友,也才会怜惜弱者,匡扶正义。

  做事将心比心

  古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古代圣贤教我们做事应该将心比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替他人着想。

  明朝南阳李威把棉花卖给三个商人,得了三百多两银子。不料头一天晚上,船起火,全部棉花被烧。商人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下,换做是今天的我们,我们可能会非常庆幸棉花已卖。可李威却把钱还给了商人,自己承担损失。在巨大的利益损失面前,李威想到的不是自己,是别人。天顺七年,江西人彭教进京赶考,仆人意外捡了一支金钏,为了归还金钏,彭教不惜耽误考试日期。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对古人来讲有多重要,但是彭教担心失落金钏的女子,没法向父母交代,被误会私通男子,弄出人命,所以冒着影响自己的功名前途的危险,返回归还金钏。

  偶然在网上看到的新闻:一群农民工带着许多的行李在列车外面等,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上车,问了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担心自己的行李太多影响到赶时间上班的年轻人。这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教我的,拿剪刀给别人的时候,要刀柄对着别人,刀尖对着自己

  他们不一定要这样做,但他们却选择这样做。一个将心比心的人,懂得推己及人,顾及他人的感受,替他人着想,让人温暖。将心比心,那是发自内心的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多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多顾及别人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肯定会和谐很多。

  常怀宽容之心

  要成为一个宽厚善良的人,还得常怀一颗宽容之心。石林先生说:量小非君子。”前代人有雅量者,不胜枚举。”

  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接到老家来信,张家与邻居吴家因宅基地产生了纠纷和诉讼,为界墙位置争执起来。张英写诗带回去: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遂让出三尺,邻居见状,也让出三尺。这就让出了六尺巷”的故事。宋朝宰相王旦真的是宰相肚子能撑船”。寇准有才,但经常在背后说王旦的坏话,甚至经常向皇帝告王旦的状,打小报告。王旦却以德报怨,不但从不说寇准的坏话,还一再向皇帝举荐寇准。

  张英心胸宽广,不与人争,轻松地解决了一场民事纠纷;王旦不计前嫌,气量非常人所能比,为皇帝选用人才,造福万民。不管是小善还是大善,我们首先得有一颗宽容的心。

  当下的世界,物欲横流。我们只想着得到什么”,而不愿失去什么”。为了得到更多的东西,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我们变得心胸狭窄,甚至容不下他人。这让我想到了诗人纪伯伦曾经的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理解和包容,是我们常常不经意间丢失,内心深处却又极其渴望从别人身上得到的东西。海纳百川,厚德载物,宽容的人才不会事事想到自己,才会更多地考虑别人,才有可能有善良之举。

  拥有一颗向善之心,做事能将心比心,常怀一颗宽容之心,你也是一个宽厚善良的人。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今天我们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在宽厚善良的道路上走出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对于另一个人却可能是生命的一大步。

  真理永远都是最朴素的,甚至有时候平凡得我们都察觉不到。《桃花扇底看前朝》让我遇见了许许多多品德高尚的古人。他们宽厚善良的美德熏陶着我,让我沉醉。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宽厚善良的人都比比皆是。美德是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的,它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褪色。历史的车轮会一直前进,今天会成为昨天,我们也会成为古人,但愿我们手持宽厚善良这朵美德之花,坚定地走下去。

  一书会古人,美德通古今!

  【篇八:浩然正气贯长虹】

  曾雄

  近来有幸阅读了许石林先生的《桃花扇底看前朝》一书,仿佛打开了尘封历史的大门,在桃花缤纷中看到了刀光剑影、鼓角争鸣,闻到了飘散在幽深的历史隧道中的远古芳香。然而在缕缕幽香中,每个人都有所感悟,有所选择,也许是先生有意的进德彰贤”,让我感受最多的是先贤圣哲们的高风亮德,从忠心佞口一孤臣”的黄道周身上感受到了贯穿历史长河、人间沧桑的浩然正气!

  黄道周是明朝天启、崇祯年间的千古戆头,在明朝风雨飘摇的末世中不顾利害得失,秉理力争,演绎了文死谏”的古代士大夫的精神气节。最感动后人的是他慷慨赴义,在临刑前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他那声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喊出了千古浩然正气!

  这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的精神气节,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尽劫难沧桑而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

  文天祥的《正气歌》最能体现种这浩然正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这首诗连用十二个典故,讲的都是历史上正气凛然、慷慨赴义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天动地,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具有气壮山河的力量,充分表达了作者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实,翻开中国古代历史,从来不乏铁骨铮铮之人。如上下求索,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岳飞,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不畏强权,刚直不阿”的海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驱逐荷虏,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等等,真可谓数不胜数。正是这种精神气节形成的浩然正气,引导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使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风风雨雨,经历无数的艰险劫难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民族这种浩然正气植根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起于先秦,兴于汉代,定型于宋代的士大夫精神”的充分表现。中国的士大夫”起点往往是普通的平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读书和道德修养,最终靠知识改变命运,进入士大夫”群体。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情趣,崇高的品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传承儒家文化与人文信念的核心人群,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自觉的实践精神,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后来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孟子还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两千多年来,士大夫精神”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不变的精神核心,那就是道”,就是士志于道”。士大夫们致力于维护道统”,他们坚守道德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以维护道统”为荣,因而能够义无反顾地跟皇帝死谏”,得到天下士人、甚至整个国家的崇拜。而黄道周正是这样的一个士大夫。

  然而,到了清代,历代满清皇帝为了压制汉人,维护统治,大兴文字狱,大肆摧残文化,残杀侮辱士人,专制残暴和扭曲都达到顶峰。乾隆时,文字狱发生了160多起,少则牵涉百人,多则牵涉万人,捕风捉影,望文生义,甚至连疯子说了疯话也被定为叛逆而处死,荒唐至极。王锡侯,用了十七年时间,编成一部新颖的字典《字贯》,因字典中有康熙、雍正的庙讳及乾隆的名字,乾隆大怒,下令把王锡侯处斩,子孙六人处死,全家二十一人连坐,妻媳及未成年之子为奴;徐骏遗著《一柱楼诗》中有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的句子,乾隆认为壶儿”就是胡儿”,嘲讽满清没文化,下旨把徐骏剖棺戮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乾隆朝修订《四库全书》,命各省查缴诋毁本朝”之书,尽行销毁,后来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超过十五万部,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可见满清对士人及中华文化科技的摧残。这时的骨气和思想,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国士大夫敢于死谏的精神气节也被摧毁殆尽,满朝上下,人人自称奴才,卑躬屈膝,哪来的人格和气节?到鸦片战争时,举国上下,尽是愚昧、麻木、扭曲和奴性叠加起来的德性,在东西方列强的践踏和蹂躏下,国人的自卑和媚外也就产生了,因此有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那一百多年的黑暗、悲惨、耻辱的历史。

  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是个伟大的民族,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无数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慷慨激昂,英勇献身。方志敏、杨靖宇、赵一曼、董存瑞、黄继光等等英烈,惊天地、泣鬼神,神州大地上又回荡着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今天,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人民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但是,包括精英阶层,很多人开始追求物质的享受,开始崇洋媚外,甚至贪污腐化,丧失信仰,处于精神坍塌的状态!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毛泽东、周恩来、雷锋、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等这些当代伟人身上,都有着不同于古代士大夫的凛然正气,那就是忠心报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浩然正气!党中央高举反腐倡廉的大旗,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正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有了这样的浩然正气,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篇九:桃花扇底见今朝】

  林勋玲

  许久不曾读史书,读了许石林先生的《桃花扇底看前朝》,感慨良多。初看书名时,好奇这是一把怎样的桃花扇,读了之后,对先生所言感同身受---透过这把用前人斑斑血迹染红的桃花扇,我仿佛也闻到了飘散在历史隧道中的远古芳香。

  全书分为朝臣待漏五更时”、功名富贵皆春梦”和白云苍狗一笑中”三部分,这些文字,有些采撷于古籍,或正史野史,或口口相传的故事。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先生用了诙谐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描述了引人深思的前朝事。这些故事,有君臣的相处之道,有古代的礼仪风俗,也有仁人志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腔热血。我最欣赏的,是许先生善于从历史的长河中泅泳到今,再从现实回溯历史,在前朝事里看透今朝事,启人幽思。从远古的芳香中,我仔细嗅闻,那若有若无的香味,蔓延至今。

  透过许先生的笔墨,我明白,在历史长河里,那些保守的美德,通过不断地挖掘,也会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我一直以为,帝王的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奢华的。书中记载的宋仁宗游园口渴难耐而忍住只为了不让相关伺从受罚,半夜想吃羊肉而不忍开口只因不想扰人清梦而开杀戮先例;雍正皇帝要求后宫吃剩的饭菜、不要浪费,要打包给保安员、车队司机、保洁员们;他们吃不下的,可以给宠物宝宝吃;宠物宝宝吃不了的,可以晒干保存,给动物园的小鸟去吃。堂堂一国之君,可以做到悲天悯人,凡事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想,这个国家难道不是有希望的国家吗?许先生所言:所谓的尊贵,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有条件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有条件干什么也不干什么。行己有耻”、有耻且格”大抵如此吧。再回到现在,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排队买包子,示民以俭,功莫大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历史这面镜子面前,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许先生还善于放大前人的美德,能鞭辟入里地解读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的真善美。轻轻摇动这把桃花扇,我看到了赴京赶考的彭教为了返还金钏给女子,宁肯耽误功名前程,这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美德;我看到了正要举杯畅饮的范仲淹为贫病而死的读书人黯然失色,捐钱安葬,这是悲天悯人的美德;我看到了杨翥为不影响邻居孩子睡觉,卖掉心爱的毛驴,这是邻里相处的忍让之德;我看到了衣不解带的黔娄为病重的父亲毫不犹豫吃大便,这是孝义之德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年代久远的事情放到今天已经没有什么时代意义了,像黔娄吃大便,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愚孝啊。其实不然,许先生在书中说道:天下之德,有美德、盛德、至德、绝德。或许有些德行我们无法复制,难以逾越,但我们可以去认同,去信仰。读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收获什么呢?我想,大概就是前人身上的种种气节可以启发我们去行善吧。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除了先生诙谐的语言,打动人心的故事之外,就是先生讲的每一个故事也都会加入他的想法和当今时事来对比,与其说是看前朝”,不如说是见今朝”,字里行间,许先生都能巧妙地借助古代的某些事件与现代的一些案例或者生活中的常事联系起来,启发我们思考社会现状。

  比如在谈到古代打老虎”,科考案和假文凭”、古代饮酒之厄”古代秘书”古代城管”古代骗子”古代官员迷信风水”等,谈古论今之间,为许多世事的丘壑和陡坡指明了道路。

  再比照旅游业空前发达的今天,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想出去看看,外出旅游成为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可我们是怎么出游的呢?熊孩子在上海博物馆打碎艺术品,被抓时他们的父母只是在拍照;中国游客在日本攀爬樱花树,事后被日本新闻媒体嘲笑;中国游客在济州岛免税店购物后,扔了满地狼藉的包装袋这样的报道不胜枚举。我们是否该反思,到底怎样的出游才是有价值的?许石林先生认为,旅行使人见世面,了解到世界的丰富多样,眼界开阔,气质自然有所变化。正如王安石所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德,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孔子行游,是在寻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平台;司马迁巡游,饱览四方风物,成就史圣伟业;苏辙泛游,增广了见闻,开阔了胸襟。古人出游,皆在不同程度上舒展了志向、丰富了人生、甚至深入到骨子里形成了生活的信念,即游必有方”。而当下心浮气躁的氛围里,旅游很多时候往往变成了朋友圈里的哗众取宠。这样的比照,不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读史使人明智,读许石林先生的书,仿佛与智者交谈甚欢,不忍释卷。历史从来不只在教科书里,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还常读常新。正值阳春三月,院子里的桃花开的正旺,殷红的桃花瓣上,散发着特异的芬芳。

  【篇十:优秀的人,自律是基本的修养】

  廖文娟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并非是天赋过人,而是付出了特别的努力。让这一份努力坚持不断的,就是自律。

  什么是自律?本书用了宋仁宗的几个关于饮食故事来阐释。

  故事一:宋仁宗有天晚上肚子饿了,特别想吃烧羊肉,但他忍着到了天明。因宫里每有任何要求,外面就当成永例、制度,供应不断。恐自此遂夜宰杀,则害物多矣。”

  故事二:春日游园,宋仁宗中途感到口渴了,但回头看了几次,没看见随行的烧水镣子就没出声。怕一出声,就会有人受处罚,所以忍渴而归”。

  故事三:内务府买来一些新上市的肥美蛤蜊,千钱一枚,一盘二十八枚。仁宗深觉奢侈,下不了筷子。遂罢。

  所谓自律,就是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简而言之,就是有条件干什么,也不干什么,这就是自律。

  历史也证明,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宋朝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优秀的人,自律是他的基本素养。

  当下,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跨栏”、中国式并线”、中国式堵车”、中国式吐痰”等陋习,层出不穷,有人说,这是国人从众”的心理在作祟,但说到底,就是我们对规则意识淡薄,心怀侥幸,缺乏自律。

  又有人说:人生在世,最容易控制的是自己,最难控制的也是自己,要做到自律实属不易。

  真的是如此吗?李嘉诚再忙也会坚持每天看书;柳传志永远不会让自己迟到。冯仑曾说,王石的成功来自于自律,他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能管住自己。一起去登山,在作息上很不规律,累的时候就早早睡觉,聊得高兴就八九点才睡。王石不一样,无论当时聊得多高兴,说几点进帐篷,到点就肯定进帐篷休息,因为他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不然第二天体力不够。

  教师,这一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其光环的神圣,盖过了无数优秀的职业,这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尊重与维护。但光环的背后,紧紧地系着许多隐形的要求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做一个自律的人。

  做为一名教师,又该如何自律?

  一、要有职业良心。教师的职业是一份讲良心的职业。工作中,我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遵守学校各项教学管理规定;按照教学要求,执行教学大纲,充分备课,认真讲课;按时、认真、热情答疑;及时按质按量批改作业和批阅试卷;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均不敷衍塞责,误人子弟。我坚信,一个对工作兢兢业业、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教师,他的学生必定是努力进取的。

  二、既要言传,又身教。师者,生之范也。但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要做到,但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我相信,一个对学生充满爱心、宽容、理解以及人文关怀的教师,他的学生必定能够明辨是非,朝气盎然。

  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心中没有自律的准绳,没有意识去约束自己,那教师就会丢尽颜面,枉被世人赞颂与尊敬。唐代开元名相张九龄曾云:不能自律,何以正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康德说,自律的人生,才自由。

  生活说,自律的人生,才优秀。

  自律是一种信仰、一种自省、一种自警、一种素质,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让你发觉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乐、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篇十一:明先贤之德,思今人之行】

  徐丽珍

  许石林先生博览群书,对古籍深有研究,把忧世之心化作崇古之文、笑骂之笔,倾注深情于《桃花扇底看前朝》。此书有如将已消逝了的历史事实的片断,一段一段重播于读者眼前,我们可细细品味一下那飘散在幽深的历史隧道中的远古芳香”,并反思现今社会的现状和人心,希望能从这殷红的桃花瓣上,提取前人优良的文化基因,并使它复活,即希望这桃花能重新盛开,想象那初绽的桃花,于当下的清晨,散发出美德的气息”,这是此书的意义所在,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阅读、思考。

  阅读此书,我最大的感触是:现代读书人当重拾古代士人的气节

  一、读书人的使命是什么?曾国藩曾说:盖人不读书则已,亦既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昔卖书不能体贴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不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为师为将为相,认为明德新民止至善乃分内事。

  而许石林先生则说,读书人的使命当是延续文明、宣扬正义、服务黎庶。在《桃花伞底看前朝》书中,有一文为《一辈子就为了得一个好死》,笔下的士人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尹谷、谢枋等忠士,宁死不降,如受辱而富贵,士君子不屑,他们以死殉道,因为那是他们的使命,要死,就图一个正义忠诚的名。但若问现代人,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又或是为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给家人提供好的生活环境。此读书人的使命乃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动机不纯。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个人利益。为商者,唯利是图!想想现在的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被污染的河流和空气不禁心寒!那些占有社会资源的企业家,多数是被培养的读书人,可是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弃社稷和民众的健康不顾,造假和污染环境。为官者,贪污枉法!十年寒窗,一朝名就,心中的欲望膨胀,贪官虽历来不断,但现代官员,他们的使命感”明显淡薄了。许石林先生在《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一文中,给我们介绍了棉花商人李威,他的棉花已卖给了湖南商人,货款已收,棉花已装了船,但在运走的前一晚,船上起火,棉花和船一起烧干净了。当时湖南商人大哭不已,想要投河自尽。李威得知情况,把相当于现在三百万的棉花货款,毅然退还给商人。李威的义举真的值得现代人称颂!还有南朝宋人孔觊,掌握大权却生活清贫。他的两个弟弟经商很成功,给哥哥送来了几船生活用品,他们跟哥哥说,为人要变通,不要死板迂腐,不过分贪污就对得起祖宗,结果孔觊把那几船生活用品连船通通烧掉,他厉声责骂弟弟:你们毕竟是读书人,怎么能忘记祖上家训,把自己降为一个下流商贾?”

  读完许石林老师的《桃花伞底看前朝》,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读书人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心中可否存有国家、人民?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仁”,现代读书人,若心存仁义”,或许我们的生活就可以多些真诚,我们的社会会更洁净,我们的国家会更昌盛!

  二、舍命进谏,不留情面,敢言真话,浩然正气。许石林先生说,拯救倾倒朝代的有两种意见:一是从根本上扶正,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固本培元以拯救匡扶之;一是裱糊粉饰,人君与臣民得过且过,大家都好过,手拉手一起陪着王朝凄美而文艺地死去。先生语言诙谐,在《黄道周:忠心佞口一孤臣》一文中,黄道周就是典型的选择第一种意见的人。

  天下称直谏者,必曰黄石斋。”袁崇焕案追究责任,原大学士钱龙锡亦牵连论死。事发,举朝无敢出一言者。唯黄道周激于义愤,中夜草疏,排闼叩阍”,为钱龙锡辩冤。疏中直指崇祯的过失: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崇祯帝大怒,以诋毁曲庇”,着令回奏。黄道周再疏辩解,表明自己区区寸心”,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他此次抗疏几坐重典”,降三级调用。后又抗清死节。

  反思现代官场、职场,多少人唯唯是诺、阿谀奉承?现代大学生比比皆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谓是读书人,但应有的文人精神却荡然无存了。不禁想起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的话来: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有作温煦之声,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敢于直面人生,敢于直面社会,敢于站在民众立场不平则鸣的文人如今又安在哉?当上级领导有错误的决策或错误的行为时,我们现代人是选择缄默还是像黄道周一样,不留情面地进谏,抛诸生死于不顾?有多少人在饭桌酒桌上,不停地给领导斟酒、敬酒,说着好听地话,像一条垂头的狗?我们不禁要问:现在还有多少浩然正气之士?恐怕退而求其次,只要是有点良心道德,不阿谀奉承或诲淫诲盗的文人也屈指可数了。

  很喜欢许石林先生所说的天下不能都是聪敏灵慧巧智之徒,若人人都谙熟圜转,人人都是不粘锅,那才不啻人间地狱试想:倘若天下人皆以见风使舵为识时务、知变通者,则人无恒心,朝廷这艘大船,就只有哪里有风就往哪里使舵,非但不能扬帆航行,反而因总在随着众人各异的诉求随意变换航向,直到触礁沉没。”是的,时代需要敢言真话的浩然正气之士。

  桃花散落一地,吾等今人一一拾取,那遗香古韵,满溢优良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循着古仁人的足迹,觅得先贤之德,吾等今人在桃花扇下,不断反思,这是我们社会前进的重要一步!或许,桃花源就不远了

  【篇十二:一股清流,濯今人之魂】

  曾向宁

  刚知道《桃花扇底看前朝》这本书,是在工作群里。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心中起了好奇之意。当即在京东买下这本书,坐等几天,书到了,浅蓝色的封面上,一堵极具古代特色的围墙上面,几株开得绚烂的桃花伸出墙外,这正应了那句古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想,围墙里面就是幽深的历史隧道中一个又一个璀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散发着灵魂香气的历史人物。有人认为古老的道德之花已经枯萎,许先生却认为古老道德的香味没有消散尽净,它一直盘桓存留在前人留给我们的故纸旧籍中,也许几株桃花正是许先生说的古老的道德之花,伸出墙外,只为告诉世人,历史长河中,大有古仁人在。以古仁人为镜,鞭策今人有序、有德地继续前行。

  历史,对我而言,那是中学时代,教科书上的知识,齐楚秦燕赵魏韩,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宋太祖等,知道的人物甚少,而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也都从电视剧中得知,思此,不免惭愧。电视剧的导演编剧们,大都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趣味而篡改历史,世人对历史,知之甚少。因此,《桃花扇底看前朝》这本书填补了许多我知识库里关于历史这一块的空白。看这本书时,了解了许多从前所不知道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打动了我,这些人物不禁让我内心不断涌起敬佩之意,原来,原来,在他们身上竟然还有这样的故事,原来,原来,他们竟有如此让人自愧不如的品德。

  我,最想谈谈的人物是宋仁宗,他让我对皇帝这个角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一个皇帝,晚上肚子饿了,特别想吃烧羊肉,居然忍到天明,只为不想因为自己的要求而让这道烧羊肉变成永例、制度;忍渴而归”只因怕有人因此而受到惩罚;肥美蛤蜊,二十八枚,二十八千钱,不忍奢侈,下不了筷子,作罢。我对皇帝向来无好感,生平第一次对宋仁宗心生敬意。难得,一代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处在世界上最尊贵的位置上,但他并没有穷奢极欲,并没有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拥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那就是自律。

  世人犯错,不管是犯了什么错,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自律,无法管束住自己。宋仁宗这等自律,现今的官员们有几个能做到?恐怕,千万不要手上有点权力,一点点权力,都足以让这些官员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公务员们公款吃喝时,是颇有那种朱门酒肉臭”的架势啊。

  许先生在书里面对尊贵”,作了一番通俗易懂的解释,尊贵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有条件干什么也不干什么,这点我颇为认可。宋仁宗不想因为让烧羊肉变成永例,于是忍着到天明,不说;宋仁宗不想有人受到处罚,因此忍渴而归”;宋仁宗想吃蛤蜊,吃几千个都没有问题,更何况是区区二十八个蛤蜊,他完全具备吃尽天下美味佳肴、鲍参翅肚的条件,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反观现下社会,;国家有关部门对公款吃喝作了各项严格的规定,无非也是因为太多人滥用公款,形成了非野味不吃,非五星酒店不住,非高级车辆不坐等不良风气。所幸,国家已在做改正,希望自律之风吹遍全国上下,我想这也是许先生写这本书的期望。

  行己有耻”,有耻且格”,一个人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有知耻之心,且能自我检点而恪守正道,这便是最高的自律。这道理与孟子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孟子曾云: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义也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宋仁宗便是这贤者。许先生便是希望通过讲述宋仁宗的故事,希望我们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自律,身在高位的人,要懂得约束自己,这是比他律、法律更为有效的方法。那身为教师的我们呢?我想,身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或者更应该做到自律。我联想到了前几天的师德师风演讲中的教师礼仪。

  教师,历来被称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各种各样人才的大任,所以教师们能否做到自律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礼仪,便是教师自律的其中一种。礼仪,本就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那么教师礼仪,便是教师在学校范围,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讲究礼仪,一切行为举动都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约束。因此,在教师礼仪上,我们要做到自律。教师礼仪自律要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当你在外面逛街吃饭时,陌生人可以根据你的仪表仪态推断出你是一位教师;就是在上课时,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甚至能让学生以你为榜样,这就是许先生在后面的文章提到的守礼者无敌”。

  看见学生,微微一笑,点头示意,而非目中无生,匆匆而过,这是自律;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时,面带微笑,平视学生,认真倾听,这是自律;学生犯错,控制情绪,理解学生,耐心引导,这是自律这些都是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每天需要做到的事情。这样看,好像自律不难。都只是非常简单、极容易做的细微的事情,看似简单,那如果你任教一年,两年,三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扪心自问,你能坚持做到吗?你能约束好自己,不无视学生,不对学生大吼小叫,你能坚持把耐心”两个字刻入你的职业生涯里?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很好,你是一个非常自律的老师,你可以成为很多老师的榜样。如果没有,那就请你从今天开始反省自己,从今天开始,做一个自律的老师,做一个有耻且格”的老师。

  教师的自律当然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礼仪上。每一个职业总会有职业倦怠的时候,但如果你在遇上职业倦怠的时候,并不以为耻,反宽心安慰自己,固步自封,这便是你的自律遭到了空前的危机。我是一个年轻教师,任教6年,在这6年时间里,我承认,我也曾经出现过职业倦怠。

  当教导处主任提醒我,应该写写教学论文的时候;当科组长告诫我,年轻教师应该多向老教师取经的时候;当同事教导我,写校园通讯时,语言应该更严谨更规范的时候我置若罔闻,我坚持己见。因为偷懒,实在是太让人舒服了。我可以肆意地追韩剧,沉醉在里面的爱情故事里无法自拔;我可以随意地批改学生作业;我可以忽略学生成绩的退步;我可以容忍自己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质量不高曾经,我并不以此为羞耻。我曾经认为,很多人都这样,多一个我,又何妨!只是后来,我发现,我并不快乐。

  其他老师在台上获奖的时候,我在台下看着;我不能在学生的周记里看到学生的真实心情,只因曾经我随意批改他们的作业;我的课堂上笑声越来越少;居然有学生跑去跟其他老师说到,语文课太过沉闷一道又一道闪电,就这样无情的击打着我。我发现,原来,我的内心里是不快乐的,因为,羞恶之心,是人的本性。我的本性,我的羞耻之心,曾经一度被短暂的快乐所蒙蔽了。现在它要回来了。

  宋仁宗作为皇帝,都能自律至此,我也要做到。我的羞耻之心已然回来,看了《桃花扇底看前朝》之后,我更坚定了自己反省的心,我的世界从此,豁然开朗,我要恪守正道,不忘初心。做一个随时随地拥有礼仪的教师,行如风,坐如钟,每时每刻让学生在看到我的时候,如沐春风;兢兢业业完成工作,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力求职业生涯完美无憾;随时保持羞耻之心,每日三省吾身”: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了吗?作业认真批改了吗?有不断进修学习、提升自己吗?随时谨记行己有耻”有耻且格”!

  你如果以为我看这本书只得到一个启示,那就错了。收获实在太多。每一篇文章都刷新了我原有的认知。比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彭教为还金钏不惜耽误赶考时间,只因人命事大,试事小耳”,赶考事小吗?不小,仆人说了,几年才一次会试,耽误了,兴许一辈子就没有了功名前程,可彭教还是返回了。温某存了四十多年的养老钱,得知邻居因为欠账要卖女儿,温某言亟不弗迟”。善有善报那年考场发生大火,彭教没误考,凭实力夺魁。温某高龄得子,儿子还很有出息。真好,人间自有真情在,人在做,天在看,好人还是有好报的。至于后来俩人的耿直个性遭到排挤,那就另谈了。善良,往往能打动人,能感染人,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善良的人。

  这本书,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品读。中国父母应该去看看君子爱人以德”,学习正确的教育观;而医患应该去看看古代医患之间”,尤其是患者,应重新定义医生的作用;斤斤计较的世人应该好好拜读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学习古人容物厚德”,不强行违背自然之理

  《桃花扇底看前朝》,说的是前朝历史,桃花扇浅浅摇曳,得在多少人的内心引起涟漪?细细品读,慢慢斟酌体味,也许我们就能慢慢从中学到一星半点古人的厚德载物。书上道理通俗浅显,今人若能幡然醒悟,许先生便也如愿了。

  许先生在自序里,曾阐述过自己无可救药的憨笨的天真期望:希望从这殷红的桃花瓣上,提取前人优良的文化基因,并使它复活,即这桃花能够重新盛开,想象那初绽的桃花,在当下的清晨,散发出美德的气息。许先生,这期望何其美好,谈何憨笨,即使憨笨,这憨笨又是多么可爱。邹金灿先生对许先生这一憨笨期望做了最精准的解释访古忧世,下笔情深。

  只愿提取前人之精华,净化今人之污秽。

  愿品读这本书的你我他,都能在这世俗社会里保持本心,怀揣美德,做靠谱的事,做靠谱的人,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让美德之风吹遍神州大地。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