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的初中生作文
中秋佳节,圆月当空,自然想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光何德,死则又育”等咏月的句子来。古往今来,每至中秋,举头望月,怀乡思人,感从心来,因而也就从不乏咏月的名篇佳句。月亮的阴晴圆缺常常让先人感慨万千,然而,在科技日趋发达的今天,我不禁要问,中秋之月真的很圆吗?
在古代,仅凭肉眼,就算明察秋毫之人,也看不出月亮在中秋这个最该圆满的时刻有什么缺陷和不足吧。然而,自从近代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之后,人们终于有能力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今年中秋之夜,我用和伽氏天文望远镜类似的折射望远镜对准了月亮,我想亲眼看看凭借高科技月亮究竟是个什么模样。镜头中,月球表面有明有暗,对比效果十分明显,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谓的“月有阴晴”吧。再仔细看,月球表面满是坑洞,分布着一圈圈的环形山,月球的南端,一个陨石坑更为醒目,长长的“伤疤”一直延伸到月球中间。再用更大倍数的镜头观测,月球更加丑陋不堪,连边缘也凹凸不平。这时,我深信月亮从未圆过。
月亮从未圆过,这是古人所不知道的事实,因而丝毫不影响古人对月的吟咏和赞美。今天我虽然亲眼看到了,稍有遗憾的我却也不觉得月亮就丑陋,我甚至幼稚而固执地认为,也许正是因为人们可以寄月抒怀,才不至于像今天每逢中秋佳节,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辞千辛万苦翻越千山万水也要赶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吧。于是,就有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了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了王昌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真的无从想象不能团圆的古人是如何度过月圆之夜的,但吟咏着这些感伤优雅的诗句时,缺憾之美不也已令人心驰神往么。
时至今日,随着生活的日益物质化和通讯技术的发达,中秋节逐渐淡出了许多人的视线而弱化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符号,古人那种借月抒怀的情调也面临着被讥为小资的危险了。在记忆中,只有今年的中秋节我是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的,以前大都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的,还有两次是在外婆家过的。那时,每每在爷爷简陋的房间里,在摆满菜肴和果品的木桌旁,在爸爸举起酒杯的瞬间,我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爸爸对爷爷奶奶的爱,感受到他因对老人照顾不周而产生的愧疚,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每逢中秋爸爸妈妈都要不辞辛苦回到老家,哪怕只是呆上一个晚上。
月亮圆与不圆,那是上天的安排,非人力所能改变,但我们能改变的是人事——月圆之夜,尽可能回到老人的身边,合家团圆,举杯赏月,品几口瓜果月饼,唠几句家长里短,让亲情圆满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