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对话特征阅读笔记

发布时间:2022-12-13 15:39:45

  在逐渐深入的品读中,越来越发现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有指导性的提高业务的书籍。书中列举的种种现象、情况都是实践中存在的,符合事实的,也是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也能很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因此,也使我们一线教师更容易理解,更科学地去操作。

  例如,教师包揽大部分话语的学习环境中的对话特征:

  1、 教师用“提问—回答”的模式控制着对话。

  2、 对话仅仅是从教师指向儿童、再从儿童返回教师。

  3、 问题使对话走向对话题的单向思考,或走向一个“正确的”回答。

  4、 教师内心给儿童的想法做上“对”或“错”的记号。

  5、 教师用一个既定的对于儿童的指挥和命令来控制学习情境的各个方面(这被称作单向对话)

  6、 教师因为不理解儿童而忽视他们的想法。

  7、 教师在进入下一个环节前不会给儿童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充分解释他们自己的想法。

  8、 为了严格按照计划好的安排或教师自己的进程,对话变得十分仓促。

  对照这些,还真发现总结的挺对的。真应了书中的那句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怎么能发现孩子是如何看待、认识世界的呢?儿童怎么你能相信他们的观点在生活中对成人同样重要?儿童提出对他们来说重要的问题或是探索他们自己想法的机会在哪里?”

  随着阅读,我又发现了探索幼儿想法、深化儿童学习的对话特征:

  1、听到最多的是学习者的声音。

  2、教师通过谈话试图发现儿童的想法。

  3、儿童之间相互交谈。

  4、儿童有时间去思考。

  5、话题与儿童兴趣、探索、疑问相关。

  6对话被记录、解读以发现其中透露出的儿童的想法。

  7、对话被用来拓宽儿童的思维。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做。

  1、 在一日活动中为儿童提供对话的时间和空间。

  2、 鼓励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进行对话。

  3、 认真倾听儿童,对儿童的想法表现出极大的探索兴趣。

  4、 相信儿童的聪明才智,相信他们对涉及自身的重大话题具有抽象思考的能力,认真对待儿童的意见,如果他们不理解,教师要了解他们的想法。

  5、 为儿童提供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去谈论,让他们拥有积极的、真实的对话经历。

  6、 记录对话,利用对话记录来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增强与家长的联系、发展儿童的潜质和学习技能、指导课程设计。

  7、 和同事及儿童家长通力合作,从儿童的对话中挖掘出儿童的更多想法。

  我想不断阅读会不断有收获的。

  用唯美的灵魂去锻造完美的心灵

  自从在两年前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之后,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充满兴趣,一种追探的愿望十分强烈,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几本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迪。尤其是一个个小案例给我提供了教育的对比,如同一面面镜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径,也透视出我的教育反思点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对比事例谈谈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情景对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搀着一位小孙子正从我家楼下经过,老奶奶看见花坛中有一棵月季花树上盛开真粉色的月季花,一边走一边对小孙子说:“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儿园。”小孙子说:“老师说:‘公园的花不能摘,大家要爱护。’”老奶奶说:“老师又没看见,你对老师说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说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开得最大、最艳的一朵。我亲眼见证摘花经过,却没有上前阻拦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师的教育价值究竟是什么?只是纯粹的课堂或是口头文化还是应该体现在教育波及的整个生活?”在这个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无为者。

  情景对比二:在艺术主题活动《秋》的活动背景下,小婕带来了香扑扑的桂花,整个班级弥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温馨和甜蜜。

  小忆低声说:“这个花我看见在滨河花园摘的。”小婕的脸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忆。眼神中仿佛说:“谁让你说的!”我相信小忆的话,因为他是小婕的邻居,他们又是好朋友。听后,我了小婕花真正来源,小婕不置可否。这时,老师采用说教的口吻说:“小婕把花带到幼儿园,说明她有关心班级,爱同伴的心意,但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接着说:“如果有了这份心意,最好怎么做合适呢?”

  又接着说:“公园里的花是公共绿地,大家要爱护,才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

  三个相似的事例,却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种不同教育行为,也反映出不同儿童观影响下的教育行为,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却发人深省。我的教育起点在行为规范的本身,是幼儿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的规则,缺乏人性和情感性,显得比较生硬和枯燥,以说为主,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说说都会、听听都懂、就是做做脱轨。”第二个教育无力的案例就是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产物。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却意味深长,让教育者记忆终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学当成一门“目中无人”的学科,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帮助人成长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情感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需要有唯美的灵魂、高尚的道德、资深的专业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锻造他们完美纯洁的心灵。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