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豆蔻年华》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8-31 20:04:20

  读黄晓鹏老师的小说《豆蔻年华》,感触颇深,让我想起自己单纯的学生时代,想起了自己充满幻想的青葱岁月,想起了曾经关心、爱护自己的可敬可亲的老师们。

  《豆蔻年华》读后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是老师们的根本任务;解惑,是老师们必备的素质;传道,是师德的根本要求。一个老师,能够授业解惑,但未必能够传道。换句话说,做为老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更要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二者兼而有之,才能够算作一个合格的老师。

  老师,被誉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教学,是太阳底下最阳光的职业。一名学生,就像一张洁净的白纸,从踏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就把自己摆在老师们的面前,而作为一名老师,在这一张张满获期待的白纸上面如何描绘、如何书写,绝对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用心、用爱、用情对待自己所担负的教育教学工作。

  曾几何时,许多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学生不好管理了,尤其是留守儿童、问题少年,他们成为家长、老师们的“爱之难、心之痛”。这一现实问题,与当今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也与当前占主流的应试教育的制约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更与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行为引导与管控有关。

  几千年前,教育家孔子能够“因材施教”,倡导“乐学成才”,而现在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应该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然而,当前的教育教学,尤其是人才培养、学校管理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让社会、家长、老师,乃至学生本身都陷入了迷茫,“钱学森的问、李东昌的信”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例子,这不能不让广大教育工作者陷入沉思。

  我们现在的老师,如果都能够像小说中的黄老师那样,专注教学,关爱学生,少一些应酬和功利,多一些责任和思考,绝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绝对没有转变不了的“差生”,绝对没有解决不了的教与学的难题。诚如是,则是国家之幸,教育之幸,学生之幸。

  作为老师,教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扑下身子去教学;转变一个学生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能够找到对症下药的突破口。常鼓励,多肯定,勤诱导,善赏识,是突破学生难教育、难管理瓶颈问题制约的有效手段之一。

  小说中,黄老师与小芳的促膝相谈就是一个经典的“问题少年”教育转变的例子,他“亲切地让小芳坐在办公室的凳子上,笑着说,课堂上,我是你的老师;课下,我愿意做你的朋友,你愿意把我当成你的朋友吗?”没有居高临下的威慑,没有咄咄逼人的教训,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把学生当朋友,拉近师生之间思想和感情的距离,这是黄老师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明之处;进而又循循诱导,和小芳交流“什么是美”的问题,让小芳懂得“世界上最难忘的,是自然之美;美是一种善;一个女生要获得别人的喜爱,还要依赖于她的人品;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穿戴过分反而会折损了美;不适当的美丽会给自己招来耻辱;矫揉造作,失去真实的不是美……”,一席真诚、中肯的话语,直接切中问题的要害,达到谈心、教育的目的,这是黄老师做学生工作的超常之处。浪子回头金不换。也因此,小芳从一名“时髦”女孩转变成一个爱学习、爱劳动、爱班级的班干部。正如小说中写的那样,“我惊喜地发现小芳变了!她的头发染回了黑色,脸上没有用化妆品,耳环、项链也取了,穿了一身适合初中生穿的普通衣服,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战而胜的效果。

  知人善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是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好学生思想转变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小说中,黄老师组织班级演讲,让小芳组织排练文艺汇演的舞蹈节目等一系列的集体活动,使“小芳像一朵粉红的蔷薇,芳香了白开水般枯燥单调的学校生活。”一个曾经“头发染为黄色,又烫成了卷儿,蓬蓬松松地散着;脸上浓妆艳抹,眉毛用眉笔描过,嘴唇涂有口红,戴着一对银耳环,挂着一条银项链;穿着一身成人样式的黑色套裙”的问题学生成为一名热情、自信、守纪、爱学的学生干部,转变之大,令人刮目相看。可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人说,人与人之间,除了至亲至爱的亲情外,值得珍惜的感情就是“同过窗、抗过枪”了。可见,同窗之谊、战友之情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小说的后一部分,用饱蘸师生情义、同学情义的笔,浓重地描述了同学们即将分离时的表现和做法,正如小说中写到“即将离别的难过、忧伤和不舍,像一片巨大的阴云笼罩在同学们的头顶上。班上少了一些往日的欢声笑语,多了一些压抑和沉重。课余时间,同学们纷纷忙着相互在同学录上写留言,赠纪念品。全班每一位同学的脸上,都挂着悲伤;每一位同学的眼里,都有晶莹的泪花在闪烁……”这无疑是同学离别时情形的再现,读之,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文章中小芳给老师的一封信,是小说的画点睛之处,把浓浓的师生之情、满满的感激之心烘托出来,让人拍手叫绝。

  “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和我的第一次谈话,您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美,您把我当成朋友,我的第一位老师朋友!在内心里,我也把您当成了朋友。”“您总是不断地鼓励我,使我越来越有信心。八年级这一年真的很好,很温暖,满满的幸福的回忆。您辛苦了,谢谢您!我很喜欢您这样的老师。有一次,在梦中,您就是我的爸爸啊……”这是小芳的如泣如诉的真情表白,是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敬爱之意。

  师爱如父,可歌可泣!

  我自认为,《豆蔻年华》虽是一篇小说,但完全可以做为一份老师的培训教材。也因此,我迫不及待的把《豆蔻年华》这篇小说推荐到“新野教育工作”群和“教体局中层”群,让我意料之外的是,反响却非常的好,达到了我推荐的预期目的。

  我释然了!因为我的举动实属有些唐突。

  读《豆蔻年华》,感师生情谊,分享教育的快乐,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的确是件美事。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